林美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前教育提出了需要教師培養幼兒科學素質的要求。因此,幼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以新穎的真實項目、多種感覺的表征、浸潤性的物理環境等為前提,以幼兒的共同經驗和認知特性為依據,創設出各種科學的教學情境,如科普游戲情境、科學體驗情境、科學探究情境和科學故事情境等,這些情境都能夠對幼兒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從而達到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目的。
關鍵詞:精心設計;科學情境;科學素養
幼兒時期,是幼兒對世界產生好奇心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會對自己周圍的生活以及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等進行關注,也會在這種關注中探索科學知識。為了能夠在幼兒時期對幼兒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幼兒教師需要以幼兒身邊的事物為基礎,對幼兒進行科學引導,在將幼兒的探究熱情激發出來的情況下,實現幼兒對科學經驗的有效獲取,從而達到有效增強幼兒探究能力和科學經驗的目的。
一、設計科學情境的基本原則
幼兒教師在對科學情境進行設計時,應當遵循兩種基本原則。一是教師需要對設計的新穎性給予重視,并在這種重視中,對相關的學習環境進行良好的創造。這種創造,需要教師將幼兒感興趣的真實項目提供出來,并在將多種感覺表征的可能,利用游戲、活動、神話和傳奇等多種手段提供給幼兒時,為幼兒關聯性經驗的形成提供幫助,從而達到幼兒對社會關系和共同體歸屬感的有效形成。二是教師在設計情境時,要以幼兒的共同經驗為前提,以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以對相關情境素材的選擇為依據,將新『日知識的結合點尋找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幼兒在自己認知和思維的發展區中,對問題當中的認知沖突進行感受,從而在調動幼兒興趣和好奇心時,實現對幼兒生活的有效貼近,進而達到對幼兒科學素養的有力培養。
二、科學情境的精心設計策略
(一)科學游戲情境
皮亞杰認為,2~7歲的兒童處在前運算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兒童的直覺思維支配著兒童的判斷。而與此階段年齡發展水平最適合的活動莫過于游戲。在游戲中融入科學素養教育,就能夠在有效發展幼兒智力的情況下實現對幼兒認知經驗的豐富?;诖?,在幼兒的科學素養教育當中,教師應該以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為依據,以幼兒的探索精神和認知能力為出發點,從生活中將相關的科學游戲情境創設出來,這樣在對事物本質和現象之間的聯系、關系進行表現時,達到對幼兒新『日經驗沖突的有效體現。然后教師需要在這種游戲情境當中,引導幼兒對情境當中的科學因素進行發現、感知和參與,并在參與中對科學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當然,在幼兒的發現、判斷、推理和參與中,教師需要利用各種創新的教學方式,適時地對幼兒進行點撥和啟發,然后在支持和幫助幼兒的探索時,加強幼兒對科學發現路徑的思考。如此就可以加強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能力,從而有效地實現對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
(二)科學體驗情境
夸美紐斯認為,兒童是通過模仿進行學習、行走、奔跑和談話的,而在這種模仿當中,是沒有任何對幼兒來說艱難的活動的。雖然說在實際的學習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只是依靠規則就對語言或者藝術進行精通,但是如果通過實踐,哪怕沒有教誨,卻也有可能精通語言或者藝術的。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幼兒教師能夠對科學的體驗情境進行創設,并在這樣的情境當中實現對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而在這種實踐的體驗課堂當中,有一個最直觀、最生動的課堂,那就是大自然。讓幼兒進入大自然中,可以將一種新穎安全而具有科學教育作用的田園體驗活動為幼兒展開出來,讓幼兒能夠在這種大自然環境中,展開自由自在而又快樂的思維,進而能夠在活動中加強幼兒的觀察力時,達到對幼兒科學素養的高效培養。
(三)科學探究情境
能夠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的活動就是科學探究活動。在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特定問題探究情境的創設,以此促進對幼兒思維的激活。而這種激活過程,其實就是對幼兒思維的起點進行設置。其次,教師就需要引導幼兒,嘗試著摸索科學問題的答案,以此促進對幼兒思維的有效展開。接著教師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跟蹤起幼兒的思維過程,并在跟蹤的過程中,點撥和調整幼兒的思維方向,從而實現對幼兒思維操作的規范。最后教師就要對“再創造”的教學目標進行逼近,以此完成對幼兒思維障礙的有效突破。由這一系列過程可以看出,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可以加大幼兒的思維強度和密度,能夠在加強幼兒思維過程中創造性和探索性的同時,實現幼兒思維“似真性”的增強?;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一些問題情境和對問題進行解決的情境、機會等為幼兒有意地創造出來,以此在促進幼兒知識到生活技能的有效轉化時,加強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體驗,從而在提升學生對科學發現的感悟時,達到幼兒科學經驗和科學素養的有效獲取和提高。
(四)科學故事情境
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夠將幼兒的注意力有效吸引過來。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與科學有關的故事情境創設出來,在將幼兒的心理平衡進行打破時,實現對幼兒科學探究學習興趣的激發,進而在加強幼兒對故事問題的探究程度時,達到幼兒對各種知識之間聯系的有效建立。
科學故事情境的設計應該包含了“主題——故事元——基本故事情節情境——講述故事情境”等一系列與故事有關的遞進因素。而這些因素又是由確定轉換為不確定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還能夠加強幼兒對故事當中的探究興趣。當然,在故事情境當中,教師不僅需要以真實生活為立足點,還需要以事實科學為依據,通過幼兒具體的學習情況以及故事的科學性,對故事進行講述。如此方能在增強故事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時,實現幼兒科學素養的提高。
三、結語
總之,能夠對幼兒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的活動有很多種。而因為幼兒的年齡不同,幼兒的接受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因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以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認知特點為出發點,以幼兒科學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基礎,以幼兒園的實際條件為依據.通過對學前教育規律的結合,展開對幼兒的科學素養教育。如此就能夠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從而為幼兒將來的有效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盧迎新.幼兒科學素養教育的實踐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7).
[2]張婭.探究如何培養幼兒科學素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5).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