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紅
摘要:從我國現階段的幼兒園工作實際來看,幼兒園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全面探討幼兒在學習與實踐階段存在的問題,并與家長一起完成幼兒的教育引導工作。為確保幼兒教師與家長能夠在學生教育方面達成共識,通過積極正向的語言交流形式,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家長溝通;語言技巧
人們在日常人際交往階段,對于工作、學習、生活都有著一定的語言表達訴求,所以掌握語言技巧極為關鍵,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講更是如此。《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十一條指出:幼兒園教師對本班工作全面負責,與家長保持經常聯系,了解幼兒家庭的教育環境,商討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務。幼兒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階段,需要將個人的思想精神精準地傳遞出來,確保語言的連貫性、流暢性,體現個人良好的溝通能力。幼兒教師日常面對的家長群體差異性較大,需要將共同教育的目標確立起來,因此結合學前教育教學工作,探討語言技巧極為關鍵。
一、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合理利用語言技巧的必要性
幼兒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的組織中常常會面臨語言藝術等諸多的問題,從幼兒身心發展實際來看,幼兒的集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日常生活活動等專注度有限,如果教師設置相應的實踐活動,幼兒往往活潑好動導致活動的參與度高。組織活動時教師注重情感帶入,能夠給幼兒帶來積極的示范影響作用,幫助幼兒深入實踐探索的環節,掌握更多的知識并獲得技能鍛煉的機會。顯然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本質上也考驗著教師的語言技巧水平,需要教師考慮幼兒實際情況,做好各個活動環節的把控。
從另一方面來看,教師應該認識到學前教育教學工作,家園共育是不能忽視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對比日常與幼兒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難度更大。例如幼兒在園內一日生活和學習的表現如何,這是家長每次與教師溝通最關注的話題,合理利用溝通技巧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極為關鍵,也是目前幼兒教師在開展家園共育工作的關注重點。教師為有效維護幼兒的自尊心,在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表現時把握好分寸,才能避免幼兒回家之后受到家長的責罰,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的家長如何配合幼兒園做好家園共育的工作。所以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需要掌握語言技巧合理反饋問題,以鼓勵為主,引導家長以贊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委婉地給家長提出一些積極有益的建議。這樣才能讓家長對幼兒整體情況有一個客觀的了解,選擇更為積極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法。
二、幼兒教師利用語言技巧實現與家長積極溝通的措施方法
(一)保持尊重態度與家長開展平等溝通交流
多數家長在教師面前也有一種緊張感,這往往是自身學習生涯中對教師的印象所導致的,尊重幼兒教師也能表現出家長的良好素養。這其中也不乏有家長害怕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主要是為避免自己言語失誤,讓教師對自己的孩子產生一種誤解。家長出現這種反應之后,教師與其進行溝通交流要盡可能消除家長的顧慮,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比較好相處,能夠勝任自己孩子的師表。
教師基于尊重孩子的前提之下進行溝通交流首先要保持一個平等姿態,如果個人在工作、生活方面出現不良情緒,不能隨意帶入交流過程。教師針對幼兒的近期表現,需要保持客觀態度向家長反映。主要原則是多匯報幼兒進步的表現,多強調學生的優點,并合理提出建議改進的方面。
(二)擁有積極情感態度,實現相互理解
幼兒家長對幼兒也是有一定的期待的,選擇幼兒園期間家長已經對整體的教育環境有了一個認知與理解,多數家長放心幼兒園,明白自己的孩子發展進步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有一部分家長則采用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經常詢問教師孩子的最近情況,或者送幼兒進園之后會長時間地駐足,觀察幼兒的各種行為。針對這種幼兒家長,教師也應該理解他們期望子女成才的急切心理。教師應該配合家長,將各個階段幼兒參與學校組織活動反饋給家長,針對個別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需要全面細致地講述,保持一種公平客觀的態度,并注意安撫家長的急切心理。這樣一來家長也能感受到,教師在各項工作開展階段,對每一個孩子的表現都是全面關注的,家長與孩子一同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支持與鼓勵。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細心、耐心使家長對自己的工作全面理解,家長保持對教師的信任態度,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進步。
(三)避免用“告狀”的形式反饋幼兒的錯誤問題
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期間,針對幼兒存在的錯誤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期間,要講求方式方法,避免出現過激反應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一些調皮孩子的家長,在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期間,本身就了解孩子在行為思想方面的問題,也會擔心教師討厭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在教學活動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與教師進行約談,這部分家長往往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的孩子最近又出現了問題。教師在這種情形下要理解家長可能會存在的心理負擔,語言技巧應用階段既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現,還要讓家長能夠積極采納意見,實現與幼兒園一起進行孩子教育指導的基本目標。
從繪畫區域活動來看,我班級有一位小朋友在大家都認真完成繪畫任務的時候,會拿出自己的水彩筆,在別人的作品上隨意添加筆畫,被添加筆畫的女孩子覺得委屈,而被添加筆畫的男孩子有幾個,當堂就與這位小朋友扭打起來了。教師針對這位調皮小朋友的具體情況,首先在幼兒園里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他遵守班級規定與他人和諧相處。而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期間,則需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是否存在家長太忙或者太溺愛的現象。教師與幼兒家長交流之后了解到,在家里他就有隨時破壞的習慣,且日常都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有問題一直都有人給自己“善后”,出現這種情況也是父母教育存在的疏漏。家長已經認識到幼兒存在的問題,此時教師也需要給出相應的意見,既要做好安撫家長工作,也要讓他們留心孩子的日常表現。
后期家長回去之后,把自己的具體教育管理情況告知教師。家長答應日常與幼兒多多進行溝通交流也確實做到了,后期還是會有調皮搗蛋的行為,但也基本上都是在課下,男孩子本身就有些性格活潑的特點。但是在課堂上故意抹壞別人作品的情況沒有再出現了,顯然家庭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監督教育效果。
(四)幫助家長改進學前教育思想
現階段家庭中的子女相對較少,家長在對幼兒的教育指導階段難免會出現思想意識問題。尤其是在滿足幼兒生活、學習方面過于強調物質上的滿足,也容易滋生一些性格上的問題,比方說在參與班級活動期間,男孩子總是沒有責任意識,而女孩子總是覺得別人應該讓著她。這種情形之下,教師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首先要幫助他們認識到,幼兒終有一天會離開家長的庇護,需要自己在社會努力奮斗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先從日常的個人衛生、家庭衛生、獎勵設置等途徑,比如日常孩子要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使家庭環境溫馨整潔,父母上班回來之后也會得到很好的放松。這種習慣養成之后,幼兒在園內不同的活動中,都能有意識地保持干凈衛生,將用過的學具放回到原來的位置之上。顯然家庭教育能夠給幼兒帶來積極影響,對于教師的日常管理指導也有著積極的影響。這樣能夠幫助家長轉變思維,認識到學前教育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而不是讓教師承擔所有的責任。家長能夠發揮自己的榜樣影響作用,對幼兒來講也是從小獲得良好家庭成長條件的必要措施。
三、結語
在面對不同家長的時候,幼兒教師能夠保持尊重態度,積極應對家長在學前教育方面的困惑問題,并采用合理的方式給出家長相應的改進意見。這樣一來,家長能夠了解到幼兒園的具體情況,也有機會反思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與幼兒教師一起探討學前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通過實踐行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玲.家長朋友,我該和你說些什么?——淺談班主任工作中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簡[J].好家長,2015(43).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