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云鳳
摘要: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習慣是培養幼兒環保意識與行為的體現,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目前的學前教育并沒有重視幼兒的垃圾分類習慣的培養。在教育實踐中,幼兒教師應當認識到垃圾分類是存在于幼兒的整體學習生活中的,并且是漫長的過程。所以幼兒教師需要以宣傳、實踐、游戲活動等方式在幼兒的各項學習活動中滲透垃圾分類的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游戲教學
在幼兒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習慣,能夠發展幼兒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在教育實踐中,幼兒教師需要在幼兒的各個方面滲透垃圾分類的思想與能力培養,讓幼兒在游戲、教學、實踐等活動中都能夠得到垃圾分類能力的發展。幼兒教師應當認識到垃圾分類習慣的培養是漫長的,因此幼兒教師需要盡可能增強垃圾分類習慣培養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樂于接受相關的教育。
一、在園區中創設垃圾分類教育環境
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提升教育價值的重要方式,在培養幼兒垃圾分類習慣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當在園區中建設垃圾分類宣傳環境,以具有吸引力及教育價值的環境發展幼兒的垃圾分類能力與意識。因此,在實踐中,幼兒教師應當創設垃圾分類的宣傳區、引導區與實踐區。
宣傳區是指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宣傳欄附近或者某一區域創設垃圾分類的宣傳環境,在該地區,幼兒教師需要擺放4個類型的垃圾桶,如可回收垃圾桶、廚余垃圾桶等,并且基于其危險等級賦予具備吸引力的裝飾,如毒害垃圾可畫一條紅色的毒蛇,幼兒教師還可以給垃圾桶取名為“嘟嘟”。在該垃圾桶宣傳范圍內,幼兒教師還需要貼上相關垃圾的圖片,如“嘟嘟”身上貼上電池、體溫計等卡通圖片。并且幼兒教師還需要在該大環境下貼上各種環保宣傳標語。
引導區是指幼兒教師在某一區域內放置具有引導教學價值的圖畫或者手工作品,以此引起幼兒的模仿興趣。例如,幼兒教師、幼兒、家長制作的圖畫,圖畫內容包括幼兒按類投放垃圾,垃圾桶表揚幼兒;幼兒投錯了垃圾,垃圾桶在哭泣等。手工藝品也是如此,幼兒教師可以制作正確投放垃圾的各類手工藝品,放置在該區域,引導幼兒模仿。 實踐區是指幼兒教師創設垃圾分類實踐區域,即幼兒教師利用彩紙制作四類垃圾桶的實體模型,然后在四周放置各類垃圾的圖片、實體模型,以便幼兒教師開展各類垃圾分類實踐教學活動。
二、在集體活動中導入垃圾分類的內容
要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意識與習慣,就需要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入垃圾分類的知識。幼兒園一日活動包括多種類的活動,如兒歌活動、美術活動、科學實驗活動、游戲活動等。幼兒教師需要在這些活動中合理地加入垃圾分類的知識,并以游戲化教學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垃圾分類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對于幼兒而言,垃圾分類的知識是較為晦澀難懂的,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將垃圾分類的知識融入兒歌中,并開展兒歌比賽,以這樣的方式讓幼兒主動記憶垃圾分類的知識。如教師設計簡單的兒歌:“垃圾分類很重要,我們都要記住他;有害垃圾放紅桶,剩飯剩菜放綠桶;回收垃圾放藍桶,其他垃圾放橘桶;我會垃圾分類術,我是聰明可愛好寶寶。”在教學兒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前往參觀垃圾分類的宣傳區或者實踐區,讓幼兒看著實際事物來學習記憶兒歌。為了提升兒歌教學的趣味性,幼兒教師可以開展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如,幼兒教師將幼兒分成多個小組,然后讓幼兒排好隊,一人唱一句歌詞,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寶寶們最快最完整地唱完兒歌。在這樣的游戲中,幼兒會被激發出好勝心,認真投入兒歌的學習中。并且,這樣的游戲活動也更容易被幼兒接受,然后在自由游戲環節自行組織開展。
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創設多種游戲情境,讓幼兒通過科學實驗等方式得到垃圾分類知識。如,幼兒教師可以設計環保實驗游戲“幫小貓做實驗”,即貓媽媽告訴小貓衛生紙和其他的紙張不一樣,不屬于可回收垃圾,而小貓打算做實驗來實踐一下。在這樣的游戲情境中,幼兒教師再引導幼兒開展各類紙張溶于水等實驗,讓學生從游戲實驗中得到環保知識。
三、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垃圾分類的習慣
生活環節是幼兒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環節,在生活環節中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習慣與意識非常有必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活動中,幼兒會產生許多類型的垃圾,幼兒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些垃圾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習慣。例如,在美術手工活動中,幼兒會制造許多類別的垃圾,包括剪碎的紙張、破碎的塑料瓶等;在其他環節中,幼兒還會產生果皮、果核、剩飯剩菜等廚余垃圾;在區域游戲中,也可能產生電池、燈泡等有害垃圾。一般而言,這些垃圾都是由幼兒教師整理的,或者是幼兒一股腦地扔迸垃圾桶中。而要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習慣,就需要幼兒教師合理利用這些垃圾,引導幼兒自主自覺將這些垃圾分類,然后投放到相對應的垃圾桶中。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分成多個小組,并兩兩組隊,彼此監督垃圾分類及投放的正確性。通過這樣的方法,幼兒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幼兒將垃圾分類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并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垃圾分類習慣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對幼兒三觀、環保意識與能力的發展都有巨大的促進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需要在幼兒園常規區域中建設垃圾分類教育設施,在教學活動及日常活動中增加垃圾分類培養活動。幼兒教師可以將垃圾分類習慣的培養活動以合理的形式滲透幼兒日常學習生活中,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垃圾分類習慣與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徐冰,李晶.愛環保,學會垃圾分類[J]..父母必讀,2019(11).
[2]吳端萍.建構主義視角下大班幼兒垃圾分類行為養成策略[J].福建教育,2019(33).
[3]曲玉芬.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研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9).
[4]肖玲,單寶順.幼兒園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7(5).
[5]古彬琴.增強幼兒垃圾分類意識的幾點做法[J].甘肅教育,2019(21).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