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春 董月奎



【摘 要】 目的:探討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方法:對我衛生院于2017年9月30日-2018年9月30日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隨機數字法將其均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各組有32例。給予參照組常規降血糖藥物治療,給予實驗組二甲雙胍治療,分析兩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在用藥前的血糖指標無統計學價值,P>0.05;用藥6個月后,實驗組的FBG(空腹血糖)、2hFBG(餐后2h血糖)以及HbAIc(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胃腸道反應、低血糖、心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采取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療效,可控制患者血糖,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二甲雙胍;糖尿病;臨床療效;安全性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與機體內胰島素缺乏存在密切聯系,同時有關研究還顯示,環境、遺傳等因素同樣與糖尿病的發生存在關系[1]。二甲雙胍為治療糖尿病的常規藥物,同時也是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的首選藥物,該藥物可減輕胰島素抵抗,控制體重,抑制腸道以及肝臟對于葡糖糖的吸收[2]。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相關學者發現,采取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性受到了眾多患者的質疑,為進一步明確用藥療效及安全性,本文選擇我衛生院于2017年9月30日-2018年9月30日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做了研究,分析二甲雙胍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以下為具體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衛生院于2017年9月30日-2018年9月30日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隨機數字法將64例患者均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各組有32例。參照組男女人數比為17:15,年齡上限值為68歲,下限值為46歲,均值(57.37±4.75)歲;病程均值為(2.18±0.64)年。實驗組男女人數比為16:16,年齡上限值為69歲,下限值為45歲,均值(57.57±4.68)歲;病程均值為(2.25±0.59)年。兩組年齡、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評估后,未發現差異,P>0.05。
1.2 研究納排原則
納入原則:(1)患者同意配合展開本次研究,并自愿與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2)經血糖測定均符合糖尿病血糖的標準;(3)研究從未采取二甲雙胍治療者。
排除原則:(1)合并有腫瘤疾病者;(2)言語交流障礙情況者;(3)二甲雙胍過敏者;(4)存在相關并發癥者;(5)造血系統異常、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肝腎疾病等。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取常規降糖方法,給予參照組常規降血糖藥物治療,給予實驗組二甲雙胍治療,連續治療6個月,具體情況如下:
參照組:采取丹麥諾和諾德公司所產的批準文號為H20171153瑞格列奈進行治療,每日服用3次,每次1片,服用時間為餐前。
實驗組:采取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所產的國藥準字為H20080125的二甲雙胍進行治療,每日服用3次,每次1片,服用時間為餐后[3]。
1.4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以患者血糖控制情況進行評價,經藥物治療,患者臨床體征完全消失,血糖降低85%以上,可評定為顯效;經藥物治療,患者臨床體征改善明顯,血糖降低50-84%,可評定為有效;經藥物治療,患者臨床體征完全消失,血糖降低85%以上,可評定為顯效。
血糖情況:兩組分別在用藥前以及用藥6個月后評定患者血糖情況,檢測指標包括FBG、2hFBG以及HbAIc,檢測方法為葡萄糖測定法(各種酶法)。
不良反應發生率:糖尿病患者采取藥物治療后,可能會發生胃腸道反應、低血糖、心悸等不良反應,觀察詢問是否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并進行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中所獲取的結果取SPSS22.0實施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結果以[n/(%)]表示,檢驗方式為“x2”,計量資料結果以(x±s)表示,檢驗方式為“t”,若統計學“P”小于0.05,可判定為本次研究數據存在價值。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情況
經統計表1中的臨床療效數據發現,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
2.2 血糖指標情況
表2統計了兩組血糖指標數據情況,結果發現,兩組在用藥前的血糖指標無統計學價值,P>0.05;用藥6個月后,實驗組的FBG、2hFBG以及HbAIc血糖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
經統計表3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數據發現,實驗組胃腸道反應、心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
3 討論
糖尿病為慢性疾病,主要癥狀為高血糖,患者可出現疲乏無力、消瘦、多食、多尿等臨床癥狀,若未能及時控制高血糖,可導致發生視網膜病變、高滲非酮癥昏迷、腎病、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并發癥,不僅會使生活質量下降,同時還可威脅生命。臨床認為,糖尿病的發生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遺傳、肥胖等因素存在密切關系,治療時可從運動、藥物、飲食等方面進行。二甲雙胍屬于常規治療糖尿病藥物,療效已經得到了醫生及患者認可,但是近年來發現該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居多,對此情況應當進一步明確[4]。
本研究目的為評價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發現,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在用藥前的血糖指標無統計學價值,P>0.05;用藥6個月后,實驗組的FBG、2hFBG以及HbAIc血糖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胃腸道反應、低血糖、心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本研究結果同張倩研究結果基本類似[5],其研究中的總有效率為94.55%,不良反應反應發生率為5.45%,本研究總有效率為93.75%,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7%。張倩的研究認為,二甲雙胍為治療糖尿病的常規藥物,可提高血糖耐受性實現降糖目的,且該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少,具有用藥安全性[6]。
二甲雙胍可用于飲食、運動等控制無效的糖尿病患者,屬于雙胍類的降糖藥物,用藥后的口服吸收率為50%,降糖效果可達8小時,經尿液排出,僅有少量可與血漿蛋白相結合[7]。二甲雙胍藥效發揮靶點是蛋白激酶,用藥后可對胃腸蠕動產生抑制,進而抑制腸道對于葡糖糖的吸收,從而提高葡萄糖利用率,對于胰島敏感性存在顯著改善效果,進而可實現降糖目的。與瑞格列奈比較,二甲雙胍的降糖效果更為顯著,對于葡萄糖的吸收具有直接控制效果,可在降糖的同時改善血脂,主要經尿液排泄,此外,該藥物還可減輕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壓,因而可有效減少低血糖、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用藥安全性較高[8]。
綜上所述,采取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療效,可控制患者血糖,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丁慶民.二甲雙胍治療社區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的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8):55-56.
[2] 張倩.二甲雙胍治療社區老年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06):148-149.
[3] 伍志彬,黃畯,黃麗嫦.二甲雙胍治療社區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2):142-143.
[4] 紀立農,劉靜,楊靜等.二甲雙胍緩釋片和速釋片治療中國南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比較[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9,27(05):369-374.
[5] 王雅清.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評估分析[J].河北醫藥,2019,41(03):392-395.
[6] 周俊賢,張志平,何江江等.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0):46-47.
[7] 張京偉.二甲雙胍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藥品評價,2018,15(14):48-50+54.
[8] 李崗.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