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剛

【摘 要】 目的:在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的腎性貧血中應用促紅素并觀察其治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內科收治的60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為此次研究對象,觀察周期定為3個月。結果:分析比較治療前和治療后病人腎性貧血的好轉程度,結合用藥前后展開比較,全部病人在用完藥的12周以后Hb、RBC、HCT同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好轉,在所有病人中顯效人數為25例,有效人數為33例,無效人數為2例,血紅蛋白提升到100g/L左右,紅細胞壓積數提升到30%左右,總有效率為96.6%;治療期間任何病人均未出現不良反應癥狀。結論:促紅素對血液透析患者腎性貧血癥狀有一定療效,可使透析病人Hb、RBC、HCT的指標有所改善,緩解因為貧血導致的不同類型的并發癥,臨床效果顯著,故值得推廣和引用。
【關鍵詞】 促紅素;血液透析;腎性貧血;療效觀察
在臨床中,腎性貧血屬于慢性腎臟病并發癥極為常見,對病人接下來的預后及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困擾。由于腎臟功能的持續衰退,機體內通過腎小管旁間質細胞所分解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不斷下滑,加快紅系祖細胞增殖速度、分化速度,而成熟速度的核心因子是促紅細胞生成素,在人的身體內促紅細胞生成素持續下滑會使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出現貧血情況,所以適當的添加促紅細胞生成素來緩解慢性貧血[1]。選擇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內科收治的60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為此次研究對象,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內科收治的60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其中男、女性患者各30人,年齡大約在16歲-76歲之間。原發病:患有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人有2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有23例,患有多囊腎的病人有1例,狼瘡性腎病例數為1例,梗阻性腎病例數為5例,急性腎小管壞死例數為2例。
1.2 治療方法
病人蛋白飲食情況良好,血液透析無明顯異樣,可應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在完成透析之后注入靜脈,初期劑量控制在6000iu/次,一周兩次,等到效果出來后減少劑量,控制在每周6000iu,治療周期為4至12周。治療期間依照血清鐵蛋白及轉鐵蛋白飽和度水平高低,合理口服琥珀酸亞鐵片,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者,加用蔗糖鐵注射液100mg,每周一次靜脈滴注;葉酸,10mg,一天三次,口服;復合維生素B,2片,一天三次,口服。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在治療期間嚴禁輸血。
1.3 觀察指標
4、8、12周過后,仔細衡量病人治療前后的Hb、Hct、RBC的數量情況,針對病人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顯效:在治療前期病人的血紅蛋白提高30g/L以上,血細胞比容持續上漲。有效:在治療前期病人的血紅蛋白提高15-30g/L,血細胞比容不斷提高。無效:相較于治療前患者的血紅蛋白與血細胞比容沒有提升,亦或是血細胞比容低于3%。
1.4 統計學分析
在統計和整理相關數據時通常選用的軟件為SPSS19.0,(x±s):計量資料,t完成組間檢驗工作;%:計數資料,倘若P<0.05則意味著統計學對比有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病人觀察指標
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加入促紅細胞生成素同時檢測Hb、RBC、HCT的數量,其結果顯示數量不斷增加,病人在用完藥的12周以后Hb、RBC、HCT同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好轉,相對于治療之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如表1所示:
2.2 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效果
經過12周的治療,顯效人數為25例,有效人數為33例,無效人數為2例,總有效率為96.6%,治療期間任何病人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癥狀。另外,在治療期間兩位病人血壓升高,服用降壓藥后,血壓恢復正常;在無效人數中,一位病人由于口服琥珀酸亞鐵片導致惡心、嘔吐、腹脹、納差等胃腸道不適癥狀,在更換為蔗糖鐵靜脈滴入后,胃腸功能恢復正常;還有一位病人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其iPTH(甲狀旁腺激素)值明顯高于正常值,服用藥物后密切關注iPTH和貧血情況,相對于用藥之前,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明顯好轉。
3 討論
凡是因為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不足或尿毒癥血漿中一些毒素物質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而導致的病人貧血,這種情況叫做腎性貧血,貧血是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最普遍的癥狀。人體內的促紅細胞生成素能夠讓分化成功的紅細胞系干細胞轉換成紅細胞,從而衍生成紅血細胞和網織紅細胞,同時加快血紅蛋白的合成速度和流進末梢血管的頻率[2]。倘若身體貧血情況和低氧情況嚴重時,身體不斷供應促紅細胞生成素數量,從而調整病人身體狀況,然而因為促紅細胞生成素中的生成器官與機制同部分腎臟因子聯系緊密,對此當腎臟出現貧血癥狀時,身體是不會補充供給量的。在對腎性貧血病人展開治療時,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供應途徑是從外界補充的。
總的來講,在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的腎性貧血中應用促紅素其安全性與治療效果相對明顯。在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腎性貧血時將高通量血液透析與促紅細胞生成素融合到一起[3],臨床效果顯著,故值得推廣和引用。
參考文獻
[1] 黃美蓮,劉彩玲,古慧蓮.促紅細胞生成素注射部位的改變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6):147-149.
[2] 伊麗安,陳曉璐.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的因素分析并與腎性貧血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3973-3976.
[3] 白荷荷,聶曉靜,王園姬.297例重組人促紅素及鐵劑治療血液透析腎性貧血的合理性評價[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8(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