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安雪

【摘 要】 目的:分析針對腦卒中后偏癱并肢體痙攣患者聯合運用康復訓練及中藥熏洗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對照組單純實施康復訓練,同期觀察組在該基礎上增加中藥熏洗治療。結果:兩組入組時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比較中P>0.05,且均集中于Ⅱ~Ⅲ級;治療后觀察組的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集中于0~I級,且與對照組相比P<0.05;兩組入組時Barthel指數測評結果比較中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測評得分高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對腦卒中后偏癱合并肢體痙攣患者運用康復訓練結合中藥熏洗治療可顯著提高療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痙攣癥狀并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中藥熏洗;康復訓練;肢體痙攣
近年來我國臨床常見病中腦卒中患者的發病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此類患者患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運動系統功能障礙,痙攣則是腦卒中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狀之一,有報道指出[1]腦卒中患者中風后3~6個月內肢體痙攣狀態的發生率高達63~65%,其特征是速度依賴性的肌張力增高并伴隨腱反射亢進,是肌肉牽張反射亢進所致,其表現有4種特定現象,包括:肌張力增高、腱反射活躍、肌陣攣和反射性反應區域擴大,痙攣可導致肢體屈伸困難及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其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現階段對于腦卒中后偏癱合并肢體痙攣患者的治療措施較多,例如藥物治療以及運動療法、物理治療等。中醫在此類患者治療中具有悠久歷史,且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以下將著重探究聯合運用中藥熏洗與康復訓練對于腦卒中后偏癱合并肢體痙攣患者的治療效果。
1 資料以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抽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后偏癱合并肢體痙攣病例,依據治療方案分組,即觀察組:48例,男/女:28/20;年齡49~82歲,均值為(63.6±0.3)歲;偏癱部位:左側者23例,右側者25例。對照組:48例,男/女:27/21;年齡48~84歲,均值為(64.2±0.2)歲;偏癱部位:左側者22例,右側者26例。2組臨床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實施康復訓練,即針對患者的下肢痙攣情況實施運動療法訓練,主要措施有下肢的被動牽拉練習、下肢分離練習以及下肢的關節負重訓練等,針對患者上肢痙攣情況開展抑制性訓練,主要措施有上肢的關節被動活動、上肢分離運動以及上肢的近端控制練習等。患者每次訓練時間為30分鐘,每周進行4~5次訓練,連續訓練1個月。同期觀察組在該訓練基礎上增加中藥熏洗治療,中藥組方如下:川椒10g,紅花10g,艾葉10g,防風10g,海桐皮10g,白芷10g,當歸10g,威靈仙10g,皂刺10g,透骨草10g,伸筋草10g,羌活10g,雞血藤10g,丹參10g,生地10g。上述中藥浸泡后進行煎煮約20分鐘,每日1劑,對患者患肢給予中藥熏蒸治療,待水溫下降后用中藥液對患肢局部進行洗滌,每次持續時間為30分鐘,每日1次,患者連續治療1個月(排除中藥過敏及皮膚破潰患者)。
1.3 評價標準
(1)以Ashworth量表對患者的肢體痙攣情況予以評估,分為0級:即肌張力不增加,肢體無阻力;I級:肌張力稍增加,即肢體輕微阻力;I+級:肌張力稍增加,較I級肢體阻力略有增加;Ⅱ級:肌張力中度增加,肢體大部分有阻力,但仍可活動;Ⅲ級:肌張力重度增加,肢體阻力較大,活動困難。(2)利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測評,該量表0~100分,涵蓋了日常洗漱、進食、穿衣、行走等活動能力,得分與活動能力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涉及數據以SPSS19.0分析,數據標準差以(x±s)描述,組間數據t、χ2檢驗,P<0.05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比較
兩組入組時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比較中P>0.05,且均集中于Ⅱ~Ⅲ級;治療后觀察組的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集中于0~I級,且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Barthel指數測評結果對比
兩組入組時Barthel指數測評結果比較中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測評得分高于對照組,且P<0.05。
3 討論
中醫將腦卒中納入到“中風”病范疇中,并且認為該疾病的發生多與患者竅閉神昏導致神無所附以及肢無所用有關。肢體偏癱并痙攣是此類患者十分常見的后遺癥,特點集中體現為肌張力的異常致運動功能障礙,由于患者腦卒中發病后中樞神經對于肢體運動抑制系統喪失了原本的調控作用,使得肢體肌群協調能力紊亂以及肌張力出現增高,呈痙攣狀態,并最終誘發運動功能障礙[2]。通過進行規范、系統化的康復訓練可促使患者大腦皮層環路得以重新建立,幫助提升受損區域大腦皮質興奮度,有利于改善腦部適應性并促進敏感度恢復。通過運用中藥熏洗治療可發揮活血化瘀以及溫通經絡等功效,也是中醫在臨床疾病治療中經典的外治療法。本次研究中應用自擬中藥方劑進行中藥熏洗治療,該方劑當中紅花可促進活血化瘀,伸筋草和透骨草合用則具有活血止痙之功效,丹參等可幫助改善機體免疫功能,防風、威靈仙等則可發揮散寒止痛之功效[3]。因此諸方合用可共奏舒筋解痙以及活血祛濕通絡等功效。配合系統化的康復訓練治療有利于促進患者患肢運動障礙的恢復,并加速患者康復進程,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偏癱合并肢體痙攣患者聯合運用康復訓練及中藥熏洗治療可顯著提升療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痙攣癥狀并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有利于回歸家庭及社會。
參考文獻
[1] 孔遠英.推拿治療結合康復訓練在腦卒中后偏癱痙攣肢體中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8,(16):314.
[2] 周劍英,石麗瓊,陳奇剛, 等.推拿治療結合康復訓練在腦卒中后偏癱痙攣肢體中的應用[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8,39(1):90-92.
[3] 趙嫦穎.中藥熏蒸療法聯合替扎尼定治療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