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平 馬建波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均分成兩組。對照組(55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55例)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諾丁漢健康調查表(NH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AS評分、NHP評分顯著下降(P<0.01),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優質護理;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69-01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常見于婦科疾病的臨床診療中,是子宮惡性腫瘤患者、子宮肌瘤等患者的治療方式之一[1]。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納入標準:(1)于我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2)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本研究者;(2)患有嚴重肝腎疾病者;(3)非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5例,年齡35~70歲,平均(51.9±5.7)歲。觀察組55例,年齡33~68歲,平均(50.4±6.4)歲,所有患者均已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予以常規護理,此外開展術前檢查、并發癥預防教育、手術相關知識普及、病情跟蹤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有目標性地針對患者護理需求制定相關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術前護理。醫護人員在患者術前開展問詢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背景,鼓勵患者適應醫院環境、增強患者的治愈信心;向患者介紹手術特點、主治醫師情況,幫助患者正確認知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及時通知患者進行術前心電圖、血常規等檢查,指導患者徹底清洗陰部,做到陰部干凈衛生。同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針對突發情況的應對措施。醫護人員還應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并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實施行為干預、心理疏導等人性化護理。此外,為幫助患者更好適應醫院環境,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病房應定期通風,并在適宜地點放置綠色植物。(2)術中護理。備皮時態度溫和、動作輕緩,幫助患者以良好心態迎接手術。術中護理人員應做好主刀醫生的配合工作,并隨時檢測患者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3)術后護理。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如配餐、播放音樂、術后鍛煉等方式,以緩解患者術后心理不適,并幫助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針對術后出現不安、恐懼等心理問題的患者及時予以心理疏導。及時清理患者切口、處理傷口的滲出液、滲血等,引導患者正對應對術后傷口的疼痛感。幫助患者調整床枕高度、避免頭痛等并發癥的發生。定期檢測患者體溫、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如有異常及時采取適當措施并報告醫師。患者術后病情穩定應后幫助患者采用半臥位的體位,以減輕疼痛感,同時也有利于陰道分泌物正常排出。
2結果
2.1患者負性情緒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AS評分均顯著下降(P<0.01),且觀察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NHP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NHP評分均顯著下降(P<0.01),且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3討論
隨著科技的發展,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也得到了不斷進步[3],由于其具有微創、視野清晰、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點,故已被成熟應用于婦科的臨床手術治療中。當前,臨床手術愈來愈注重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醫護人員也應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和臨床表現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方式,并不斷學習新型的護理理論知識、完善護理體系,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子宮切除術患者在術前和術后常伴有負性情緒,諸如焦慮、失眠等,這對患者術后康復會產生不利影響,及時給予優質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研究表明,優質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降低患者手術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更能取得患者的支持。此外優質護理干預還能提高患者對醫護工作的滿意度。
本研究中,醫護人員從患者角度出發,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從飲食、心理疏導、術后鍛煉等方面對觀察組患者給予個性化護理,增強患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術前、術后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并以此為依據指導患者術后心理和生理的康復治療。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兩組SAS評分、NHP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NHP各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減輕患者焦慮情緒,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在護理干預中醫護人員不僅應注重對患者的檢查、病情監視等常規護理工作,更應重視對患者心理疏導,使患者正確認知子宮切除術,亦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恢復健康。醫護人員應注意耐心給予患者幫助和理解,但不應言辭夸大。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對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促進身心健康,提高術后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值得日后在臨床應用中借鑒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曉光,李戈輝,齊曉非,等.不同麻醉方式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3):1446-1449.
[2]魯振華,康小琴,肖霞,等.優質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患者術前焦慮狀態、護理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4):739-741.
[3]劉明,王瑋.地佐辛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麻醉效果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