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 要】 目的:分析高職護理院校護生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原因,探討實訓教學改革方向和對策,實現高職護理院校實訓教學能力的提高、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方法:通過學生訪談、教師研討、專家咨詢和文獻資料研究等方法。結果:當前高職護理院校實訓教學中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訓基地不夠完善、實訓教學資源不足,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等問題。結論: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運用“醫教融合”培養方式建立現代學徒制匹配的實訓教學體系,實現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并將技能考核納入考評體系,有利于實訓教學改革和學生技能提高。
【關鍵詞】 實訓教學;高職護理;問題;對策
高職院校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學生就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為區域經濟服務。目前,高職院校護生與本科相比專業技能優勢不明顯,缺乏崗位勝任力和競爭力。而且研究表明,護理學教師不重視實驗教學,或者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過多的教授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訓教學開展,會影響學生對護理學內容的掌握和實訓應用能力的提升[1]。因此,如何提高護生技能水平增強其崗位勝任力和競爭力成為高職護生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根據高職護理院校實訓教學現狀分析問題產生原因探討實訓教學改革措施,提高護生崗位勝任力和競爭力。
1 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實訓教學學時被占用
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2]教職成〔2019〕13號文件要求,三年制高職每學年安排40周教學活動。公共基礎課程學時應當不少于總學時的1/4,選修課教學時數占總學時的比例均應當不少于10%,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占總學時數50%以上。而且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專業理論課程設置參照本科院校,與一般本科院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差別不大。因此按照此標準計算三年護理專業相關理論課程學時明顯不足。因此為了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完成專業課相關理論教學任務,不重要的實訓項目改為理論教學也就可以理解了。
1.2 實訓基地建設不夠完善
1.2.1 校內實訓基地實訓條件不足,導致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
首先,多數高職院校實訓室建成較早,原有建筑面積限制了新的實訓室建立。其次,實訓室實驗設備更新后,雖然表面上滿足了教學需要,但因新設備數量有限不得不進行大班上課,甚至出現只示教不訓練的情況。另外,因尸源緊張等問題導致部分實訓項目,如尸體護理等實訓項目無法按計劃開展,只能以圖像資料或案例分析等形式進行。最后,隨著臨床技術發展,技能操作標準更新較快,在臨床上或許早已更新、淘汰,但在高職院校教材、培養內容還未更新,培養學生實訓技能無法達到與時俱進。
1.2.2 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導致實訓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多數高職院校實訓教師需管理實訓教學正常運行的同時還要對設備進行維護、檢修,即便如此,還經常被借調到其他部門幫忙。工作任務繁重但在職稱評定、待遇、學習培訓等方面卻不如專職教師。高職院校對專職教師和實訓教師的管理機制的不平等性,導致有能力的實訓老師都想方設法轉教師崗,這就造成,實訓老師文化學歷較低、職稱較低,而且人員不足,人員流失嚴重。
1.2.3 校外實訓基地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無法對學生能力做出客觀評價
多數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停留在允許學生到醫院實習的層面上,由于兩者隸屬不同系統,僅僅是合作關系,導致缺乏相應的管理、考評機制。學生實習期間培訓方案多有醫院決定,醫院考核一般也不會納入學校考核系統。學校只看學生是否按要求實習、實習期是否達到了畢業要求,對于學生技能水平是否已經達到畢業要求卻不深究。學校缺乏對畢業生技能水平直觀認識和客觀評價。
1.3 實訓教學資源不足,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
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相比,實訓教學無論上課還是考核所需要的教師數量和占用的教學資源較多。而且實訓考核一般為一對一或多對一的考核方式,單一技能考核時間較長。若對全部學生的所有實訓項目進行考核,憑現有的師資力量,無論是平時教學過程中還是畢業前,技能考核都困難重重。正是由于實訓教學中存在資金消耗多、管理難度大、考核時間長、公平性上人為因素影響大等問題,而理論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相對較少,且方便管理和考核,導致多數高職院校考慮學生是否能夠畢業,只看學生是否通過理論考試、畢業論文是否合格或者實習是否按規定進行,學生技能操作反而未納入考試范圍。
2 對策
2.1 創新實訓教學方法,實現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都通過教學改革和編寫校本教材來解決學時問題。除此之外,通過院校共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有利于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護理人才培養 ;而且增加實訓課時,并不影響護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反而有益于促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護理技能的掌握[3]。因此,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實現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也能夠有效解決學時不足等問題,促進學生實訓操作技能的提高。
2.2 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
2.2.1 加快實訓基地建設,促進產教融合,實現資源共享
高職實訓教學是否合格就在于培養的人才是否滿足社會需求。因此根據《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 — 2020 年)》[4]的要求,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應根據教育內涵發展需要,按照統籌規劃、產教融合、工學結合、資源共享、示范引領的原則進行建設。因此在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設備來滿足實訓教學的同時,應與醫院深入合作,對醫院新入職員工聯合培養。這樣,不僅可以檢驗新技術、新設備的效果,促進雙方合作,也可以了解臨床醫學現狀,促進教師知識更新,提高師資力量。
2.2.2 實訓教學相關機制的建立
首先建立相應的實訓教學管理機制,學院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消除大班上課現象。其次根據教學反饋機制,對實訓教學情況和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集中研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授課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建立實訓室開放制度,方便學生課后訓練。而且,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和虛擬設備等先進教學設備的不斷引進,實訓教師相關培訓制度和進修制度的建立也至關重要。最后,學校應鼓勵老師和護生參加技能競賽活動并建立獎勵機制,以競促教,促進學生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和實踐教學發展。
2.2.3 實行“醫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現代學徒制度相匹配的實訓體系
研究證明,“醫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高職基層護理人才的培養[5]。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實行“醫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臨床操作的難易程度和臨床工作操作水平要求對實訓項目進行分級,建立與現代學徒制度相符的實訓體系——技能等級制度和考核反饋機制。校企雙方對護生共同培養、共同考核、共同認可。這樣即可有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競爭力,又可以實現產教融合,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
2.3 實行多樣化考核形式,并將技能考核納入綜合考評體系
首先,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個人技能操作視頻,改線下考核為線上、線下雙考核模式,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其次,多形式實訓考核并舉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OSCE)即分站式臨狀技能考試是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及醫學本科院校的臨床課程專業實踐能力考核及畢業考核的考試形式。而且最新研究表明,OSCE考核在評價護生臨床綜合實踐能力上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圍繞護士崗位核心能力,優化考站設置和考試內容,采用模塊化評分標準、引入標準化病人等措施有助于進一步完善OSCE考核[6]。因此,將OSCE考核納入綜合考評體系是護生職業發展需求。
3 結語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通過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不斷深入教育改革,探索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方式。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實訓基地建設明顯加快,但在這一過程中應當充分調研,充分了解新技術、新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并進行相應培訓,避免將其束之高閣,造成資源浪費。
參考文獻
[1] 韓浩賢,趙岳,閆貴明,孫俐.學制改革對臨床應用護理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影響 [J]. 護理實訓與研究 ,2016,13(18):122-12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EB/OL].[2019-06-11].
[3] 李筱蕾,陳玉紅,方明明,戴蓮,禹良國,呂廣梅,周寒寒.院校共建《外科護理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應用評價[J].中國臨床護理.2016,8(1):67-70.
[4]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2016-2020年)的通知(國衛醫發〔2016〕64號)[EB/OL].[2016-11-18]
[5] 夏立平,孫海燕.“醫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基層護理人才培養的創新和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7):485-488.
[6] 華筱娟,余惠琴,孫停瑞.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生崗前集訓考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032(003):4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