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雪

【摘 要】 目的:探討數字化隨訪在腦卒中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在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24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隨訪,觀察組數字化隨訪,每組患者各120例。在患者出院后實施隨訪,隨訪3個月后評估患者的腦卒中預防知識知曉程度以及遵醫行為情況,隨訪1年記錄所選患者的再復發住院率情況。結果: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知識的知曉程度以及遵醫行為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復發再住院為4.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2%,差異顯著(p<0.05)。結論:數字化隨訪用于腦卒中患者預防,患者的腦卒中預防知識知曉率明顯提升,遵醫行為明顯提高,有明顯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數字化隨訪;腦卒中;遵醫行為
腦卒中是一種高發的腦血管疾病,可能與人們健康的認知行為和生活行為有關。研究表明,缺血性腦卒中幸存病例中約75%存在殘疾,主要表現為感覺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偏癱等,對患者的身心狀況影響較大,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中風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早期識別危險因素,積極有效的干預可以降低中風的復發率[1]。臨床上對于腦卒中患者,進行藥物干預和生活方式干預可以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因此開展腦卒中的良好隨訪工作勢在必行。隨著數字化隨訪理念的提出及在婦科腫瘤、慢性乙肝等疾病中的應用,對于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數字化隨訪在腦卒中患者預防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在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24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隨訪,觀察組數字化隨訪,每組患者各120例。其中對照組男 64 例,女 56 例;年齡在40-87 歲之間。觀察組男61例,女59 例;年齡在43-85 歲之間。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預防措施
對照組于常規出院隨訪: 出院前3天開始干預,評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其家屬的知識,對不滿足要求的加強教育。當對于關鍵健康教育內容能夠充分準確理解時,允許出院、隨訪或電話隨訪,并告知入院和隨訪時間。出院后3個月,每月隨訪2-3次,每3個月調整一次。
觀察組于數字化隨訪: (1)記錄。隨訪員或臨床醫師可利用該系統記錄患者每一次隨訪的情況 ,完善病歷記錄、修訂診斷和治療情況;(2)安排。根據隨訪要求,隨訪系統及時提示需要隨訪的患者信息,隨訪人員可及時聯系患者并預約隨訪時間。對于需要結束隨訪的患者,關注者可以終止隨訪,并將隨訪檔案備份存檔,以便進行數據查詢或重新開始隨訪。(3)管理。科室可以統計隨訪某一段時間內跟隨者、醫師或整個科室的隨訪情況,便于后續質量管理。利用系統的查詢功能,選擇不同查詢條件(如藥物、性別、年齡、治療周期等)下患者的隨訪數據,統計后輸出打印。
2.2 觀察指標
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知識的知曉程度: 隨訪3個月后,采用自制問卷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知識的知曉程度,分為十分知曉、基本知曉以及不知曉。
患者的遵醫行為:對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調查,主要包括遵醫服藥、自我監測以及定期復診等方面。在患者給予隨訪3個月后,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評估。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記錄兩組患者的1年復發再住院率。
2.3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本文所有數據均為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進行表述。利用軟件進行采用x2檢驗,結果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知識的知曉度
通過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知識的知曉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2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 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在遵醫服藥、自我監測、定期復診 3 個遵醫行為方面的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3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復發再住院5例,住院率為4.2%;對照組為17例,住院率為1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4 討論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通過實施數字化隨訪的觀察組患者對腦卒中預防知識的知曉程度顯著高于實施傳統隨訪的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遵醫服藥、自我監測以及定期復診等遵醫行為方面的依從性,前者亦顯著高于后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1年復發再住院率為4.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2%,差異顯著。
面對腦卒中疾病帶來的龐大醫療費用和各種社會問題,進行有效的疾病管理已迫在眉睫。腦卒中后隨訪對腦卒中復發至關重要,系統有效數字化隨訪可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通過 1 年隨訪發現,觀察組復發再住院率較對照組更低。通過數字化隨訪能重視患者與家屬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腦卒中及危險因素的危害。其次,隨訪可進一步強化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知識與技巧,一旦遇到問題時可及時通過系統反饋,及時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復發[2]。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病,患者需要定期復診和治療。通過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數字化隨訪,其可以迅速、準確地屏幕查詢,計算和分析復雜的訪談數據,大大減少了工作量,記錄完整的數據,相同的病人多次跟進,這有助于提高臨床隨訪效率,快速總結臨床數據,因此尋找有價值的模式,以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參考文獻
[1] 劉瑩,萬麗紅,李玲,等.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2016,32(9): 822-825.
[2] 邱素刁,莊秀,潘燕君,等.電話隨訪對缺血性卒中出院患者康復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s1):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