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澤明
【摘 要】目的:研究生育年齡婦女月經量過少的相關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本院2015.04~2019.06間婦科門診收治的96例月經過少的生育年齡的女性患者展開研究,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患者相關的體格和輔助檢查,分析導致患者月經量過少的相關因素。結果:在導致患者月經過少的相關因素中,宮腔粘連、工作壓力過大、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占比率較高,分別是40.63%、18.75%和14.58%,而生殖道畸形相對而言占比率較少,僅有1.04%。結論:宮腔粘連是導致生育年齡婦女月經過少的最常見因素,其次工作壓力過大和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因素也可導致月經過少情況的發生。
【關鍵詞】生育年齡;婦女;月經過少;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R711.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月經過少是指女性月經周期正常,但月經量明顯減少,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點滴即凈的現象,或者是指患者的月經周期縮短且經量減少的現象。對于生育年齡的女性而言,若未及時加以干預治療,有很大的可能發展為閉經,同時還會影響女性的生育,造成不孕的癥狀,即使懷孕也會因缺乏足夠的營養物質和經血維持胎兒的生長發育,繼而導致流產、胎死腹中的情況[1]。因此了解影響生育年齡婦女月經過少的相關因素,及時加以干預和治療對患者而言至關重要。所以本文選取96例月經過少的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導致此現象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本院96例月經過少的生育年齡的患者進行研究,患者的就診時間在2015.04~2019.06間。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0~41歲,平均年齡在(29.65±4.41)歲;患者月經過少的時間在0.6~6年,平均病程在(3.21±1.3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經過少的臨床診斷,即患者的月經周期正常,且在既往月經持續的時間和經量正常的背景下,現月經量僅為原月經量的30%,或者患者月經持續時間不足2天且連續出現3次以上。
1.2 方法 向參與研究的患者發放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另外對患者的身高、體重、心率、血壓、營養狀況、智力狀況、第二性征等體格情況進行檢查;同時檢查患者內外生殖器的情況,是否存在壓痛、畸形或附件區存在腫塊或增厚的情況。最后予以患者陰道超聲、腹部超聲或宮腔鏡等輔助檢查。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基本信息、體格檢查和相關輔助檢查的具體情況分析患者出現月經過少的相關因素。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情況
經調查發現,96例患者中對月經知識部分了解的患者占51.04%、工作壓力較大的患者占52.08%、已生育一胎的患者占51.04%、流產兩次的患者占42.71%,詳情見表1。
2.2 患者月經過少相關因素 經檢查發現,在導致患者月經過少的相關因素中,宮腔粘連、工作壓力過大、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占比率較高,分別是40.63%、18.75%和14.58%,而生殖道畸形相對而言占比率較少,僅有1.04%,詳情見表2。
3 討論
月經過少是生育年齡婦女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因其除經量減少外不會引發其他不適的癥狀,所以大部分患者對其重視程度不足,但經有關研究發現,月經過少的癥狀若未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會引發患者出現閉經或不孕的情況,部分成功受孕的婦女也會因缺乏足夠的營養物質和經血維持胎兒的生長發育,繼而導致流產或胎死腹中的情況,因此增加對此癥狀的重視,及時了解可導致此癥狀的相關因素,對預防或治療此癥狀有重要意義。
經本文調查顯示,可導致患者月經過少的因素包括宮腔粘連、工作壓力過大、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精神因素、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和生殖道畸形等,其中宮腔粘連、工作壓力過大和多囊卵巢綜合癥是導致此癥狀最常見的因素。其中引發宮腔粘連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流產,實施該操作時,女性的子宮內膜會因吸宮或刮宮等措施造成損傷,內膜的基底層被破壞,繼而導致子宮壁對修復的合成的疤痕產生粘連的現象,另外多次人工流產的操作會增加患者宮腔感染的機率,而感染也是造成宮腔粘連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工作壓力過大,也會導致人體激素水平的不穩定,繼而引發月經過少的現象。
綜上所述,宮腔粘連是導致生育年齡婦女月經過少的最常見因素,其次工作壓力過大和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因素也可導致月經過少情況的發生。因此需加強女性生理衛生的健康教育,積極的調節工作壓力,促進生理功能的改善,減少月經過少癥狀的出現,促進生育年齡婦女生活質量的提高[3]。
參考文獻
張榮桃.月經過少與流產及女性激素的關系[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4):698-700.
胡雨欣.月經過少的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2019,17(17):27-28.
李榮秀,孫躍農.月經過少辨治體會[J].吉林中醫藥,2014,34(6):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