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燕



【摘 要】為了分析膝關節置換術后不同康復訓練的效果。 筆者選擇從2016年11月到2019年11月于我科室中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136例,依據術后護理情況按著家庭收入和文化水平等方面分為A組與B組各68例,分別采用A組先康復訓練患腿和B組先康復訓練健腿,對比兩組康復時的敵對情緒和恢復時間。結果發現A組敵對情緒遠遠大于B組。康復訓練后,A組恢復時間比B組時間長。所以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訓練時應當先訓練健腿再訓練患腿。
【關鍵詞】膝關節置換術; 康復訓練; 敵對情緒;康復時間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002-01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9,136 patients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our department,Ac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condition, 6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y income and education level.The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spectively.It turns out Group A was far more hostile than group B.Therefore,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knee replacement should first train the healthy leg and then train the affected leg.
Key words:Total knee arthroplasty;Rehabilitation Training;enmity;Recovery Time
膝關節置換術為常見的外科手術。所謂人工膝關節置換又稱膝關節表面置換術,與口腔科醫生給破損的牙齒表面安裝牙套相似,用人工生物材料制作的假關節,通過精準的外科手術替換已經病廢的膝關節軟骨,從而達到消除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糾正畸形、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手術后不僅肢體是完整的,而且膝關節除了去除表面損壞的軟骨、半月板、前或后交叉韌帶外,其余的結構全部保留。[1]
任何手術在術后都有一定的恢復時間,膝關節作為人體的一個重要的運動部位,在術后的康復訓練更為重要,但是在康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因其患者的疼痛和敵對情緒,筆者收集分析了在臨床工作中從2016年11月到2019年11月兩年中我科室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136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康復訓練時不同順序給患者造成的影響,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從2016年11月到2019年11月于我科室中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136例,納入患者均符合臨床膝關節置換術的標準。排除哺乳期的婦女和孕婦,排除合并有心腦卒中、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疾病、意識障礙等各類特殊對比性不強的的患者。依據術后康復順序分為A組與B組各68例,分組時綜合考慮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體這狀況、家庭收入、家庭護理人員、手術季節等多方面的因素情況,盡量達到兩組平衡的效果。
1.2 方法
A組應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包含及時監測生命體征,及時進行心理護理,飲食常規護理等,及時動態觀察患者病情,若有病情異動要及時和主治大夫溝通治療。從術后第2天給予每天2次的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時先對患腿做康復訓練,之后再對健腿做同樣的康復訓練,在做訓練時及時同患者溝通,對于患者的疼痛反應及時疏導解勸,因一般患者術后15日即可出院,出院后可以有家屬等陪床人進行進一步的康復訓練和治療,所以同時及時教會患者家屬一般的護理常識和康復訓練基本動作,要求其先做患腿再做健腿。
B組同樣應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包含及時監測生命體征,及時進行心理護理,飲食常規護理等,及時動態觀察患者病情,若有病情異動要及時和主治大夫溝通治療。從術后第2天給予每天2次的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時先對健腿做康復訓練,之后再對患腿做同樣的康復訓練,在做訓練時及時同患者溝通,對于患者的疼痛反應及時疏導解勸,同時及時教會患者家屬一般的護理常識和康復訓練基本動作,要求其先做健腿再做患腿。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敵對情緒以及對康復訓練的配合程度,跟蹤調查患者的恢復時間(從手術之后按天計算)。之后進行綜合比較。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不同時間段的疼痛評分。(分,x±s)
對比兩組結果可以明顯看出A組的疼痛表現比B組反應強烈很多。
2.2 對比兩組對康復訓練的敵對情緒,配合程度
本項指標主要通過患者本人的態度和患者長期陪床人的反應情況綜合打分。
對比兩組的結果可以明顯看出,A組患者和陪床人對康復訓練的態度和情緒遠不如B組,對治療肯定有一定的影響。
2.3 對兩組的康復時間進行比較
本項目對康復進行了兩個時間節點的定義,第一節點既患者可以下病床自行走動,為基本康復。第二節點為患者可以自行身軀患腿達到和健腿同樣的角度,為完全恢復。
從表二可以看出第一階段恢復時間兩組的差別并不明顯,第二階段恢復天使B組明顯少于A組。
3 分析和結論
3.1 分析
3.1.1 術后患者生理和心里上的反應。由于該手術部位比較特別且手術創傷較大,術后護理主要為疼痛的護理和術后康復訓練,首先是應該是疼痛的護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手術后的嚴重疼痛,就很難保證手術后主動地進行早期康復鍛煉[2]。其最終康復效果應該主要取決于術后能否進行早期、少痛、主動的康復鍛煉,由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具有比較為明顯的疼痛感,限制患者術后的早期康復及鍛煉效果,故應給于以相應的護理對策,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加速康復。
術后疼痛可以引起患者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癥狀;還可以導致的胃腸蠕動減少,使胃腸功能恢復延遲;還可以造成的肌肉的張力增加、肌痙攣、限制機體各方面的活動等會增加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的可能性;還可導致失眠、焦慮、恐懼等心里障礙;從而導致對術后康復的更加恐懼和敵對,嚴重影響術后的恢復。
3.1.2 不同康復訓練順序對疼痛的影響。國際疼痛研究協會把疼痛定義為,與實際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聯,或者可以用組織損傷描述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體驗[3]。因此,疼痛是人對傷害性刺激的一種主觀的感覺,是人理性的因素、情感的因素和生理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同個體對疼痛感覺是不相同的,而且同一個個體在不同的時期對疼痛的反應也是不一樣,同一個體在不同情緒下對疼痛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疼痛是所有骨科術后患者不可避免的,因此應進行一定的鎮痛,鎮痛可以是藥物鎮痛,其實也可以是精神鎮痛,心里的溝通和暗示也是一種常用和護理鎮痛的方法,比如本文中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訓練先做患腿還是先做健腿就是不同的心里暗示和心里指導的護理方法,在先做健腿是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但是這時可以實施對患者的安慰并鼓勵患者,與患者多多交流、溝通,講解有關疾病和專科知識,介紹同種病例恢復期的患者的經驗,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認識和康復訓練的信心,向患者提供有關手術及康復訓練相關的資料,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緊張情緒,減少了患者情緒波動,并且在做健腿時可以及時的介紹下一步對患腿如何處理,患者了解如何配合,患者對自己下一步的患腿操作有充分的心里準備,這就很好的減少了對疼痛的感知。如果開始就先做患腿,患者一直處在極度的恐慌中,被動的接受操作,所以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知力,對下一步健腿的操作也是非常不利的。
3.1.3 不同康復訓練順序對患者情緒的影響。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應,是以個體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情緒可以有20種以上的定義,盡管它們各不相同,但都必須承認情緒是由以下三種主要成份組成的:首先是情緒涉及身體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情緒的以種表達形式。其次是情緒涉及有意識方面的體驗。再次.情緒還包含了認知的成分,涉及到對外界事物的評價成分。
情緒被描述為針對內部和外部重要的事件所產生的突發反應,一個主體對同一種事件總有同樣的反應。產生的情緒包含語言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和神經機制互相協調的一組反應。人類的情緒也來自生物的性能,特別是在演化中被不斷地強化。情緒對人的身體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疾病恢復期時的情緒底對疾病的恢復,有很對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對疾病的恢復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而比較糟糕的情緒對疾病的恢復有不同程度的阻礙作用,還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發生,比如膝關節置換后等各種骨科疾病術后如果情緒非常不好,對傷口的恢復有很多的阻礙作用,發生血栓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所以在做康復訓練時選擇對患者先做患腿還是先做健腿看似一個非常簡單且無關緊要的操作,對患者來講是有一定的不同的。先做患腿時患者本來對康復訓練就有一定的畏懼感,操作時肯定會有一定的疼痛,這時更加重了患者的敵對心里,造成患者對康復的恐懼和敵對情緒的加重,操作很容易次數不夠或是運動不到位。患者的心情一般會比較直接的影響到患者的陪床人員,造成和緊張的氣氛對患者的恢復是非常不利的。
3.1.4 不同康復訓練順序對患者恢復時間的影響。膝關節置換術后恢復時間較長,疼痛等因素會讓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對疾病早日康復十分不利。另外膝關節這個部位比較特殊必須做適度的康復訓練,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康復訓練時會有一定的疼痛,更加重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產生對康復訓練的敵對,不配合治療等現象發生。還會導致一些并發癥出現,例如出血、感染等,血栓等。[4]康復時的情緒和不同的疼痛一般不會不會立即體現后果,會在日后的恢復出現一定的問題,這就是基本恢復階段沒有大的區別,但是在完全恢復時就有很大的區別的原因。
相反如果康復治療操作時先對患者的健腿進行操作,當然,給健腿做康復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防治血栓和增強力量。[5]但是健腿不會有明顯的疼痛,在做健腿時護理人員有機會和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和心里疏導,克服其對康復訓練的恐懼性同時給患者一個很做好心里準備的時間。這樣在對患腿進行康復治療是就很容易達到治療次數和效果。患者同樣會有疼痛感,但是沒有恐懼感會減少患者的敵對情緒,增加治療的配合力度,所以恢復的比較快。
3.2 結論
外科疾病的治療必須從患者心理、生理及時間等多方面入手,提升患者對治療依從性,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防止出現心理上的障礙,影響治療效果。減少負面情緒和方法有多種,一定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方面,護理無小事,護理必須從細小處出發做到無微不至才能夠從工作中對患者得到一定的效果。[4]如本文中僅僅是調換了一下處理操作的順序就能的到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曉紅.人工膝關節手術圍手術期治療體會[J].中國中藥咨詢,2011,3(6):251.
[2]呂厚山.現代人工關節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0-241
[3]武邊,段敏,王衛青.全膝關節置換本后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2,9(9):128,134.
[4]任曉穎,肖順貞。全膝關節置換病人健康教育及心里反應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41-142
[5]唐俠。早期功能鍛煉對膝關節置換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8):113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