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方 王寶玉 王祥
【摘 要】目的:觀察甲鈷胺+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出現率。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86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通過抽簽法均分2組,分別采用甲鈷胺及其聯合硫辛酸治療,觀察其療效及不良反應出現率。結果:治療后SNCV、MNCV速度指標研討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組間指標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并且2組患者用藥后均未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或不良反應,全部順利完成研究。結論:甲鈷胺+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安全性較高,無不良反應出現,同時患者的臨床癥狀也得以明顯改善。
【關鍵詞】甲鈷胺;硫辛酸;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不良反應出現率;觀察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糖尿病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最為常見的莫過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其發病率達到60%以上,臨床通常采用末梢微循環的改善、神經營養及抗氧化應激來對神經進行修復[1]。本研究結合我院86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分組應用甲鈷胺及其聯合硫辛酸治療方式,觀察其療效及不良反應出現率,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86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通過抽簽法均分2組,分別采用甲鈷胺及其聯合硫辛酸治療。納入標準:與WHO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相符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足部皮膚感染或潰瘍患者,于近30天內使用過維生素B12的患者。以上被選中的患者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照組:男女比例26:17,年齡54.3-78.6歲,平均(67.62±4.36)歲。病程平均(8.48±3.92)年;研討組:男女比例28:15,年齡53.8-79.1歲,平均(68.13±4.75)歲。病程平均(8.69±4.01)年。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43例患者采用甲鈷胺治療,每天1次將1mg甲鈷胺與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10ml充分混合后為患者進行靜脈推注,連續用藥1個月。研討組43例患者采用甲鈷胺+硫辛酸治療,甲鈷胺的用法用量與參照組一致,再將600mg硫辛酸與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250ml充分混合后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續用藥1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于2組患者治療前后腓神經的SNCV(感覺神經傳導速度)、MNCV(運動神經傳導速度)進行對比,并就其不良反應出現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觀察指標數據運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行處理,計量資料(SNCV及MNCV速度指標)以均數±標準差()表達,t檢驗,計數資料(不良反應出現率)以例數(%)表達,x2檢驗,組間指標數據存在明顯差異時,通過P<0.05表示。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SNCV及MNCV速度指標
對于2組患者治療前后腓神經的SNCV、MNCV指標進行對比后發現,治療前2組患者SNCV、MNCV指標相近,P>0.05;治療后SNCV、MNCV速度指標研討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組間指標數據存在明顯差異。
2.2 對比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出現率
2 組患者用藥后均未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或不良反應,全部順利完成研究。
3 討論
周圍神經病變作為糖尿病患者常見高發的一種并發癥,會引起出汗、疼痛、神經震動、反射等感覺消失或減弱等表現[2]。有部分患者在采用甲鈷胺單一用藥治療下能夠改善臨床癥狀,卻仍有些患者療效不甚理想,因此考慮采用甲鈷胺+硫辛酸聯合用藥的治療方式。硫辛酸屬于強效抗氧化劑,它可參與Q10輔酶與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劑的再循環當中,并同時具備水溶性與脂溶性特點,作用可發揮至全身各處,有效清除過量的自由基,并可增加神經營養血管的血流量,神經傳導速度由此加快,進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3]。與甲鈷胺聯用,可對受損的神經予以修復的同時,加速神經傳導。
治療后SNCV、MNCV速度指標研討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組間指標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并且2組患者用藥后均未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或不良反應,全部順利完成研究。綜上所述,甲鈷胺+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安全性較高,無不良反應出現,同時患者的臨床癥狀也得以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劉建民, 崔富英, 王聰豐,等. 甲鈷胺聯合α-硫辛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AR活性、NO水平的影響[J]. 河北醫藥,2017,39(12):1851-1852.
牟健, 陳艷, 周芳,等. α-硫辛酸與甲鈷胺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2017,37(5):1141-1143.
侯紹明. 甲鈷胺和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效果及作用機制[J]. 中國處方藥,2017,15(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