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筠
【摘 要】目的:探討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給予靜脈復合全身麻醉,觀察組給予腰硬聯合麻醉,比較兩組麻醉效果。結果:兩組麻醉總有效率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蘇醒時間、麻醉劑用量、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兩種麻醉方式的效果無明顯差別,但腰硬聯合麻醉不良反應少,可有效控制血壓及心率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全身麻醉;腰硬聯合麻醉;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臨床上普遍應用的一種術式,適用于髖臼破壞較嚴重或有明顯退變、類風濕性髖關節炎、關節強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以及陳舊性股骨頸骨折并發股骨頭壞死等病癥[1]。以往該手術中運用的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為主,目前,臨床上開始采用硬要聯合麻醉且使用比例也在逐漸上升。良好的麻醉效果是手術順利進行的保障,加之現今患者對醫療水平、治療舒適度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本文就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麻醉效果進行了對比,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納入標準:病患無特殊的感染病史,符合髖關節置換術的標準,對本次研究表示支持態度并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合并有嚴重心臟病以及其他并發癥病患進行排除,對相關麻醉藥物具有過敏反應的病患進行排除。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56-82歲,平均年齡(70.3±2.1)歲。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55-81歲,平均年齡(70.5±2.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半小時,兩組經靜注地西泮(10mg)與阿托品(0.5mg)。進入手術室后,注意對患者心率、脈搏等生理指標的監測。按照一定的劑量依次靜注丙泊酚(2.0mg/kg),瑞芬太尼(1.0 μg/kg),維庫溴銨(0.2mg/kg)。
1.2.1 對照組 行靜脈復合全麻。吸入10%異氟醚,按照具體情況適度追加維庫溴銨與瑞芬太尼的用量,然后以2.0mg/(kg·h)的速率利用微泵連續靜注丙泊酚。
1.2.2 觀察組 給予腰硬聯合麻醉,取左側臥位,于L3-4位置實施穿刺,然后將0.75%羅哌卡因(與10% 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液)按照0.2mL/s的速率靜注至蛛網膜下腔,應注意使麻醉平面 1.3 觀察指標 麻醉蘇醒時間;麻醉劑用量;心率;平均動脈壓;不良反應發生率;總有效率。評價標準[2]:顯效:鎮痛、肌松作用好,無牽拉疼痛感;有效:伴輕度肌肉牽拉感,但仍可完成手術;無效:肌肉牽拉感強烈,無法完成手術。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總有效率分析 治療后,觀察組27例顯效,15例有效,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26例顯效,15例有效,總有效率為93.1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其它情況分析 觀察組麻醉蘇醒時間、麻醉劑用量、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4.70±0.94)min、(18.1±5.2)mg、(73.0±6.0)次/min、(97.2±8.8)mmHg、(66.7±8.0)mmHg;對照組分別為(9.63±1.27)min、(140.3±10.5)mg、(92.0±6.6)次/min、(128.5±11.3)mmHg、(76.8±9.6)mmHg;兩組上述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 術中及術后,對照組出現4例深靜脈栓塞、2例心動過緩、1例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5.91%;觀察組出現2例心動過緩、1例深靜脈栓塞,發生率為6.8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應用非生物材料或生物材料制成的關節假體,通過手術植入病損骨關節部位,以達到矯正畸形、消除疼痛、重建穩定關節的目的。近年來,隨著臨床髖關節置換術技術的不斷提高,對手術麻醉要求也隨之提高。傳統上全麻是髖關節置換術中常用麻醉方法,但麻醉誘導時間較長,對患者心血管影響較大,且麻醉費用較高,因此尋求更加有效的麻醉方法,以縮短麻醉起效時間、穩定血流動力學有重要意義。 當前越來越受重視的腰硬聯合麻醉是一種新型的椎管內阻滯手段,有著硬膜外麻醉與脊麻的復合功效。此外腰硬聯合麻醉與全麻相比麻醉藥物用藥量少,因此會大大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同時該麻醉方式還有肌松效果好、作用時間短等優點,便于手術視野的完全暴露,防止了損傷周圍臟器,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血流動力學[3]。與此同時,該麻醉方式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十分微弱,因此為順利進行手術并改善手術效果提供了可靠保障。腰硬聯合麻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交感神經,擴張下肢動靜脈,使局部血流量增加;同時還可對血栓的產生起到抑制作用,預防產生血小板粘附的情況,因此可大大降低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麻醉總有效率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蘇醒時間、麻醉劑用量、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綜上所述,兩種麻醉方式的效果無明顯差別,但腰硬聯合麻醉不良反應少,可有效控制血壓及心率水平,且有利于術后患者的快速康復,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 波,黃桂華,馬世穎. 全麻與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效果對比[J]. 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9):2804-2805. 吳 明. 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農村衛生,2019,7(16):41-42. 初 秀,聶晶鑫,王 東. 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效果比較[J]. 中國實用醫藥,2019,14(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