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 魏蕾 郭俊美
【摘 要】中醫醫養結合的研究,主要圍繞中醫醫養結合的內涵、模式、內容等方面展開,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為中醫醫養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因此,中醫的醫養結合具有很強的可行性。與此同時,中醫醫養結合仍處于探索階段,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需要從政策保障、機構監管等方面來進行完善,從而提高中醫醫養結合的質量與服務水平,促進中醫醫養結合的發展,提高老年人口的晚年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醫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引言
老年人口的增加使養老和老年人的醫療問題日漸突出,為了更好的應對快速老齡化,醫養結合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中也曾指出中醫藥要與養老、養生保健的發展相結合,大力提倡發展中醫特色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是一種整合了醫療和養老資源,將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務放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中的新型養老模式。
1 醫養結合相關概念的闡述
目前,國內學者對醫養結合的概念沒有統一論述。它有別于傳統模式的一種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實現了醫療和養老資源的整合,即醫養融合或醫養結合。部分學者將醫養結合的含義界定為:凡是急性、重癥病患者,需要醫護人員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的,屬于“醫”的范疇,而健康的或者處于重癥晚期、大病恢復期、殘疾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養老護理服務等歸于“養”的范圍,醫養結合則為根據人體健康及患病的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由服務提供主體(醫院、養老機構、社區、家庭等)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符合其養老護理需要的醫、養服務,并逐漸形成一種醫—康—護于一體的多功能服務方式,為老人提供持續性的照顧服務。
2 中醫醫養結合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 政策保障不到位
由于缺乏標準化的文件指導,養老機構無法合理有效的規劃中醫資源配置,導致養老機構中醫資源配置較少,不利于促進中醫護理與養老服務結合。醫療保險沒有到醫養結合的領域,不利于醫養結合的進一步推進。
2.2 服務提供機構的水平良莠不齊
不同的養老機構服務水平存在著顯著差異,從事中醫服務的人員魚龍混雜難以保證服務的質量。中醫藥的管理與養老機構的管理是割裂的,管理的割據與評估體系的不健全不利于醫養結合的長遠發展。
2.3 老年人對中醫醫養模式的認知不足
部分老年人對于中醫藥的認知模糊,對于中醫藥的了解不夠透徹,不能夠很好的理解中醫藥與養老的關系,不能很好的配合中醫藥養老工作的開展。
3 發揮中醫藥在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的措施
3.1 政府加強基于中醫特色的醫養結合模式的建設
政府的推動作用對于醫養結合建設起到決定性的主導作用,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充分參與,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實現醫療與養老資源的充分融合。政府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增加資金投入,加大中醫藥醫養結合的規劃與投資,推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鼓勵高校、科研、養老、醫療機構開展中醫特色的課題研究,增強文化學術建設,為醫養結合奠定理論基礎。各部門的相關職能的交叉融合使得融合機制的發展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各部門的職能還應精準化,避免互相推諉。加強醫養機構績效評價、監督管理、資金扶持以及減稅降費,有助于醫養機構可持續發展。
3.2 企業加強基于中醫特點的醫養結合模式的建設
企業對中醫藥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做出迅速的整合,同時企業能夠建設和重構內外部結構,從而促進醫養企業的發展。中醫藥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給企業帶來機遇,通過對養老產業進行投資,實現自身利潤增長,將醫養結合視為投資理財方式。作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相關企業,要充分挖掘模式中的盈利點,結合企業自身結構、發展方式、發展規模找到使企業利潤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模式。
3.3 加強老年人對醫養結合、中醫保健、養生的意識與知識
加大宣傳力度,逐漸改變老年人傳統養老思維模式,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認可度,使“健康老齡化”的思想在全社會形成共識,保證“醫養結合”工作的長足持續發展。對老年人進行中醫保健、養生知識的培訓,也有利于中醫藥更好地參與醫養結合服務。
3.4 加強中醫老年病專科的建設
老年病專科的建設為醫養結合的實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建設老年病專科、建立老年病醫院,能分流大型醫院、急危重癥科室治療后期患者,擺脫自身發展困境。鼓勵公立醫院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建設康復醫院,或開設老年醫學科、臨終關懷科以及興辦護理院、康復院、養老院等,拓展服務范圍,發展醫養結合事業。
3.5 加強中醫養老人才培養
加大中醫人才培養是提高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質量的關鍵所在。思想上,提高醫護人員存在感,改變醫養服務地位低的思想觀念;教育上,完善教育體制,加快老年相關專業的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的匱乏,試建立市場化培訓機構,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養老醫療服務質量、水平;財政上,加大公費培養中醫特色醫養人才力度,增加醫養服務人才薪酬待遇,提高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機制上,建立養老護理專業的職稱考核評定機制,打通能力認證和晉升渠道,建立養老服務人員繼續教育體系,掌握醫養行業政策變化、發展趨勢。
3.6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養老體系中的優勢
中醫藥養生保健,不但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而且還可以改善亞健康及慢性病。因此,從事醫養結合的醫師應該掌握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特色療法,通過推廣中醫外治法,將中藥熏蒸、貼敷、艾灸、刮痧、拔罐等老年人易于接受的療養方法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激發人體臟腑經絡之氣,寓養于醫;藥食同源是中醫治療一大特色,普及藥膳的作用及功效;積極推廣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等養生保健操,加強慢性病的調理與養護,強身健體。
結束語
“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中醫藥全面參與”是目前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筆者從中醫特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背景及重要性著手,分析了中醫藥在治療疾病、預防疾病、慢性病調理、醫療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將中醫融入醫養結合服務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鄒志杰.中西醫結合養老護理模式在養老院的應用優勢與發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A3):327.
文杰.醫養結合模式背景下中醫藥健康服務的優勢[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9):195-196.
喬會秀,耿嘉瑋.基于養老聯合體中醫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4):160-161.
王兆鑫,葉樊妮,王蓬.“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對策[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8,32(0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