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急診科患者心理應激改善方面的作用和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8月期間進入急診科就診或者入住重癥監護室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然后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行對照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在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在實驗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比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后心理應激改善及效果。統計兩組患者的SAS評分以及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研究。結果:兩組患者經過不同的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后,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都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其在緩解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方面的積極作用。結論:急診科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后心理應激得到改善,能夠更為積極地配合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診科;心理護理干預;心理應激反應;定制護理方案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急診科患者護理有其特殊性,不僅需要生理層面的護理,更需要心理層面的護理。根據臨床治療和護理經驗,無論是車禍還是重大疾病,很多急診科患者都會留下一定的心理創傷或者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出現緊張、焦慮、焦躁等情況。只有通過后期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急診科患者撫平心理創傷,才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繼續之后的生活。本文通過對急診科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并研究其心理應激改善效果,為提升治療效果提供相應的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8月期間進入急診科就診或者入住重癥監護室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每組25人。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基礎數據如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不進行心理干預。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會根據醫生的要求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運動指導和健康知識科普等。
1.2.2 實驗組
1.2.2.1 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和教育背景等定制心理護理方案
急診科不同患者的入院原因和病情都各不相同,有的人是心臟疾病,有的人是意外車禍,有的人是高空墜落……因此,對于不同病情的患者不能采用同一套心理干預方案。在心理護理干預中,我們需要明確心理護理干預的目標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基于這一問題,護理人員在制定心理護理方案的時候,既需要從急診科患者病情病因出發,也需要從其生活習慣、性格特點、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出發,定制心理護理方案。
在心理護理方案定制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跟患者家屬增強交流,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條件和特點。例如,我院收治過一名意外車禍導致面部重創的患者,其身體狀況良好,意識清醒,只是面部重創,下巴骨折嚴重需要后期手術矯正。這名患者在重癥監護室住了多天,但是清醒的意識讓她有能力感受痛苦,也有能力胡思亂想。家屬反映該患者膽子小還喜歡胡思亂想,在重癥監護室里只能整天躺著,也分不清白天黑夜,其常常處于迷迷瞪瞪的狀態,很容易分不清夢境和現實,總是感覺天花板上像是放電影一樣,也經常做夢,在夢境中會出現應激反應。我們也只能對其手腳進行約束。患者經常夢見死去多年的父母,出現心理焦躁情況。針對該名患者,我們只能經常性的讓家屬給予其安撫,只要見到女兒或者丈夫就能相對安靜一點,能夠配合治療。因此,我們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主要是針對患者家屬的心理治療指導 ,由家屬來進行安撫和引導。
1.2.2.2 針對患者家屬進行用藥和護理指導
在急診科患者心理護理干預過程中,很多患者都會出現幻覺或者不相信醫生的應激心理反應,認為醫護人員都是要害他們。因此,我們的心理護理干預指導可以主要針對患者家屬進行,由患者家屬進行轉達,逐步消除患者的疑慮,讓其更為配合醫院治療。在這一過程中,急診科可以組織患者家屬進行常規護理手段教育,讓家屬掌握更為專業的生理護理手段,提升患者的住院生活質量。在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重點講授各種用藥的方式和方法,講解藥品的作用和作用方式。這樣可以通過家屬傳達給患者,讓患者更為放心,能夠更為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通過這樣的知識普及,也能夠讓患者逐漸放下緊張的情緒,逐漸打開心扉,接受護理人員的心理疏導和教育等,改善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
利用SAS評定方法和SDS評定方法對患者的護理治療情況進行打分,綜合評價其心理應激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軟件對研究中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比數據顯示,實驗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2:
3 討論
急診科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是最為顯著,也是最難消除的。經過上述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躁情緒,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在重癥監護室的時候就解除約束,患者的焦躁情緒消失時間也可以大大縮短。
心理護理干預人員可以從患者的教育背景等特點出發,為患者定制心理干預治療方案,配合患者家屬的勸導和引導,能夠讓患者更為聽從醫生的囑咐,更為積極和樂觀地配合治療,不僅能夠提升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也能夠大大縮短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康復效率。
參考文獻
劉秀云,劉紫燕.內科老年患者心理護理在基層醫院急診科的創新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5):2130-2131.
羅軍萍.淺談急診科患者的心理護理[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9(11):694-695.
黃著藝.心理護理降低急診科清創縫合術患者應激性反應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