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萍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患者被接到麻醉準備室,都需要打一個靜脈留置針,通過此通路補充水分和給予麻醉藥物,因此靜脈通路被我們麻醉醫生形象的稱為“生命線”。有了它,我們才能放心的做其他麻醉手術操作。手術麻醉前,很多患者不明白為什么反復被問到同樣的問題:您叫什么名字,吃東西喝水了嗎?這是因為重要的問題要問三遍,要不然患者被打錯麻醉開錯手術后果就嚴重了。
很多人以為,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被視為一項“讓人睡著的藝術”,這話雖平和易懂,但并不確切。其實麻醉遠非那么簡單和安全。現代麻醉依靠理論技術的進步、生命監測手段的逐步增加、更加安全藥物的使用,使安全性有了巨大的提高,能讓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許多過去難以承受的大手術,但患者在經受麻醉和手術的過程中仍然要經歷巨大的風險,可能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的損傷,甚至是致命的情況。現代麻醉是包含著許多技術操作和用藥的復雜過程,由于病人因素、麻醉因素或外科因素,在麻醉過程中雖經嚴格規范操作和用藥,有時仍難以避免發生以下醫療意外和麻醉并發癥。
患者可能因為對麻醉藥物反應差異而發生中毒、過敏或高敏反應;或者因為對麻醉藥的代謝緩慢而發生蘇醒延遲;由于基因因素導致對吸入麻醉藥的異常反應而發生至今還難以救治的惡性高熱;有時可能發生呼吸心跳驟停。心血管意外是麻醉和手術中較常見的情況: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搏驟停。麻醉中發生腦血管意外也并不鮮見:可能發生腦梗塞、腦出血、腦缺氧、腦水腫,術前存在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存在更大的風險。呼吸系統意外:由于患者存在的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或手術緊迫使術前準備時間不足而導致麻醉過程中發生呼吸系統的并發癥,可包括返流、誤吸、氣道梗阻、支氣管痙攣、肺炎,或發生氣胸、肺不張、肺栓塞、肺水腫、呼吸衰竭等。
在手術開始前有三種麻醉方式供患者選擇,分別是全身麻醉、區域麻醉和局部麻醉。各種麻醉方案各有優缺點。
全身麻醉簡稱全麻,就是經靜脈通路持續給于麻醉藥和(或)經鼻持續吸入麻醉藥,使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都處于麻醉狀態,麻醉醫生則全程陪同患者完成手術。簡單來說全身麻醉時麻醉醫生會通過給您吸入麻醉氣體或靜脈給予鎮靜、鎮痛和肌肉松弛藥等使您進入無意識、無疼痛和肌肉松弛的狀態,然后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一根塑料管到氣道來控制呼吸。手術結束后再拿出這根管子。最后一切情況穩定后就可以回病房了。因為全麻狀態患者沒有自主呼吸、沒有意識,任何一個失誤都會給患者帶來傷害。例如手術時眼瞼閉合不良,醒來后會有眼睛干澀、疼痛、甚至角膜潰瘍,因此需要醫生把患者眼睛閉緊。手術結束停止使用所有麻醉藥,麻醉藥物在體內代謝完全,患者恢復意識和自主呼吸,送到麻醉后監護室觀察一個小時后送回病房。全麻就如同乘飛機比較舒適高效,但是也存在潛在風險。雖然全身麻醉和氣管插管是重要的麻醉方式,但是可能發生與此相關的牙齒損傷和脫落,特別是存在口腔牙齒疾患的患者,術前應該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在氣管插管困難的患者,更易發生鼻唇出血、咽喉損傷、水腫、喉痙攣。
椎管內麻醉。椎管內麻醉需要您側躺身體蜷縮后,在您的背部打一針,麻醉起效后您會感覺下半身麻木,一般會持續4~6小時。神經阻滯麻醉。進行上肢手術時可以在腋窩或頸部注射麻醉藥物進行臂叢麻醉。下肢下段手術時可以在大腿前面或后面注射麻醉藥物行股神經或坐骨神經阻滯。椎管內麻醉和神經阻滯麻醉屬于有創性方法,前者作用于脊柱附近的神經產生麻醉效果。但是麻醉效果不容易控制,有時麻醉范圍太廣,患者會出現嚴重惡心嘔吐;有時麻醉范圍太窄,手術時就會出現疼痛等不適。上述兩種麻醉方法均可能產生與穿刺和麻醉藥相關的腰背痛、頭痛、穿刺部位感染、神經及脊髓損傷、硬膜外血腫、尿儲留。還可能發生全脊麻或阻滯平面過高、導致血壓下降、呼吸抑制、甚至截癱致殘等不良后果。因為需要更精細的循環系統體征監測和治療。
麻醉就像高空飛行,發生意外和并發癥的幾率較低,但風險卻是難以消除,麻醉醫生正是從各個環節盡可能的降低手術和麻醉的風險,為生命保駕護航。為什么要簽麻醉知情同意書?麻醉是手術的前提和保證,但麻醉在保護您接受手術的同時,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患者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實際上是一種授權行為,是授權給麻醉醫生實施具有風險的操作,使其行為合法化,所以必須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向患者提供相關的知識和信息,使他們了解自己在此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幫助他們做出同意或拒絕的選擇;麻醉知情同意書是一份醫方在麻醉之前履行告知義務的證據,患方行使選擇權的書面依據,體現醫療過程中醫患雙方權利義務。現代麻醉有哪些方法?手術前,您的麻醉醫生會綜合考慮根據您的手術類型和您的身體情況,為您選擇相對有利的麻醉方法,有時會告知幾種方法供您選擇。麻醉醫生也會及時根據術中情況更改麻醉方法。麻醉可大致分為三種: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和神經阻滯麻醉。在整個麻醉過程中,麻醉醫生會一直在守護在您身邊,維護您的生命體征平穩。
在全身麻醉手術完成后還有可能發生蘇醒延遲的不良反應,這就需要醫生認真分析原因,結合相關研究報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藥物因素、低溫和體溫過高、代謝和內分泌因素、神經系統原因。作為應對性處理方式,蘇醒延遲的處理常規有以下幾條:維持生命體征平穩,必要時繼續機械通氣; 審視麻醉全過程及用藥;對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檢查與麻醉相關的體征;麻醉藥物過量時可以考慮使用拮抗藥;監測體溫、血糖、血氣分析和血電解質;全面的神經系統功能檢查。
綜上所述,臨床上患者病情千差萬別,麻醉方案也要根據患者的情況,手術醫生的特殊要求,麻醉醫生綜合考慮后選擇一種最安全,最舒適的麻醉方案。經常聽到人們說:手術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種說法一點也不夸張,它非常準確的說明了麻醉工作的風險,麻醉醫生的心跳通常跟著患者的心跳波動而波動,同患者真是同呼吸共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