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麗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消化性潰瘍并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經驗。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2015年2月~2017年2月38例消化性潰瘍并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密切觀察病情,做好基礎護理、輸液和用藥護理、胃鏡下止血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飲食護理。結果:38例患者中23例經內科保守治療,綜合護理干預后出血停止,治愈出院;15例患者經藥物治療出血未能控制,采用電子胃鏡下注射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治療,治療后13例出血得到控制,治愈出院,2例效果不佳,轉外科手術后出血控制,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結論:對消化性潰瘍并發急性出血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39-01
消化性潰瘍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急癥之一,出血量大時可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失血量超過1000 ml,引起失血性休克。因此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急救護理,密切監護和觀察病情,同時加強藥物、飲食和心理護理,是防止失血性休克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環節。為了總結消化性潰瘍并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經驗,提高救治水平,筆者對本單位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消化性潰瘍并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筆者單位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消化性潰瘍并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42.7±5.5)歲。以嘔血為主要癥狀的11例,以黑便為主要癥狀的27例。所有患者均經電子胃鏡檢查確診。其中胃潰瘍16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復合性潰瘍1例。
1.2 護理 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密切觀察病情,做好基礎護理、輸液和用藥護理、胃鏡下止血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飲食護理等。
1.2.1 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失血性休克患者保持休克體位,頭部抬高20°~30°,雙下肢抬高15°~20°,給予保暖措施,其他患者可取平臥位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誤吸如呼吸道,患者嘔吐后立即處理嘔吐物,消除血跡,以免引起不良心理反應,并及時進行口腔護理[2]。便血患者每次排便后,用溫水擦洗肛周,并涂抹少量滑石粉,并用棉墊墊起,保持臀部清潔、干燥,防止發生濕疹和褥瘡。
1.2.2 輸液用藥護理 ①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條用于補液、擴容,另一條專門輸注止血藥物。起始輸液速度適當偏快,待血壓逐漸回升、脈搏搏動有力后在適當調慢滴速,以免血壓過高導致再出血[3]或輸液過快引起肺水腫。輸液種類依次為平衡鹽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血漿或全血。由于輸液過量過大且速度快易引起肺水腫,因此應使用輸液泵輸液并根據監測指標隨時調節滴速,注意防止心衰、肺水腫。②遵醫囑給予去甲腎上腺素針8mg加冷生理鹽水100ml口服或經胃管注入,使局部血管收縮,達到止血目的。一般出血應用一次,不宜長期使用,因長時間收縮血管局部組織容易缺血壞死;③遵醫囑給予凝血酶針2000U加生理鹽水50ml口服或經胃管注入,1次/30min,連用3~4次,可促使出血部位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加速血液凝固而達到止血目的。④遵醫囑給予奧美拉唑針40mg靜脈滴注,2次/d,出血停止后改為1次/d,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使潰瘍愈合;⑤準確記錄出入量,保持液體平衡,預防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
1.2.3 胃鏡治療的護理 術前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電子胃鏡治療的原理、操作流程及效果,說明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并發癥以及如何預防或減少其的發生,并告訴患者需要如何配合,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的不良情緒;術前禁食8h,建立靜脈通道,精神緊張者給予安定針10mg肌肉注射,護送患者到內鏡室,準備好心電監護儀和搶救物品;術中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放置牙墊,協助操作者準備藥物,電子胃鏡通過咽喉部時囑患者放松并做吞咽動作,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精神、生命體征、末梢循環等,隨時準備搶救。術后2d內臥床休息,禁食1~2d,嚴密觀察神志、精神、生命體征和末梢循環的變化,觀察有無腹痛、腹瀉,有無嘔血、便血、等情況,以防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遵醫囑應用止血、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藥物。
1.2.4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對疾病的病因、轉歸和預后不了解,出血時常有焦慮、恐懼、緊張不安等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選擇合適方式與其溝通,使患者認識到緊張情緒與出血關系密切并且影響治療效果,并向其說明治療措施、注意事項和預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告知患者休息和保持身心安靜有利于疾病的康復,使其以樂觀、穩定的心態配合治療,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促進疾病恢復。
2 結果
本組38例患者,其中23例經內科保守治療,綜合護理干預后出血停止,治愈出院;15例患者經藥物治療出血未能控制,采用電子胃鏡下注射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治療,治療后13例出血得到控制,治愈出院,2例效果不佳,轉外科手術后出血控制,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3 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但是如果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早期發現出血,做好病情觀察和各項護理工作,并配合醫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降低手術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應用電子胃鏡治療消化性潰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確切,再出血率低,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等特點,目前已成為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首選方法。胃鏡下注射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主要機制為:去甲腎上腺素使局部血管收縮,局部腫脹壓迫血管;去甲腎上腺素促進局部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內鏡下注射止血可出現出血、穿孔、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恰當的護理是減少并發癥的關鍵。本組15例患者通過綜合護理干預,無1例發生并發癥。
參考文獻
[1]馬雨慧,黃翠云.影響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相關因素護理進展[J].護理進修雜志,2007,18(40):313-315.
[2]鄧嘉,李曉敏,黃火,等.健康教育對提高消化性潰瘍患者遵醫行為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5):304-395.
[3]羅俊卿.急診胃鏡檢查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價值[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2, 1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