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蘭


【摘 要】目的:探討臨終關懷在晚期肝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98例晚期肝癌患者,按就診先后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臨終關懷,觀察兩組患者焦慮(SAS)、抑郁(SDS)情緒評分及疼痛程度。結果: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終關懷在晚期肝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緩解疼痛,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終關懷;晚期肝癌;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78-01
晚期肝癌的病情比較嚴重,難以有效康復,患者面對疾病折磨及臨終壓力,往往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創傷,因此需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臨終關懷,緩解疼痛,改善心理壓力,使得患者保持更為平穩的心態面對疾病,提高生活質量[1]。本研究選取98例晚期肝癌患者,探討臨終關懷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98例晚期肝癌患者,按就診先后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9例。觀察組男:女=29:20;年齡52-85歲,均值(71.56±2.51)歲;病程1-7年,均值(4.05±0.24)年。對照組男:女=28:21;年齡52-85歲,均值(71.47±2.50)歲;病程1-7年,均值(4.02±0.23)年。兩組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指導患者合理用藥,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案,解答患者疑問。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臨終關懷,包括:①心理護理:因晚期肝癌患者長時間遭受病痛折磨,極易出現負面情緒,需依據患者心理狀態實施針對性疏導。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使之能夠配合護理,給予患者關心愛護,使得患者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積極與患者溝通,使之正確面對死亡,保持心態平穩。②疼痛控制: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鎮痛藥物,可對患者實施撫觸護理,合理按摩疼痛部位。③注意保護患者隱私,使之感受到被尊重。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不良情緒,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越嚴重。觀察患者疼痛情況,通過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評估,按照0~10分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2]。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取20.0系統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取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進行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無明顯對比差異(P>0.05),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患者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晚期肝癌患者因難以治愈,而且生存期縮短,導致患者承受較大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心理需求,使之保持較為良好心態,提高生活質量。對患者實施合理治療同時,采用臨終關懷,可使得患者心理情緒得到安撫,使之感受到溫暖,在面對死亡時能夠更為平靜。臨終關懷應用到護理中,可充分體現人文精神,使得患者及家屬能夠改變不良認知與不良情緒,使得兩者能夠更為積極配合臨床干預,確保患者生活更為舒適[3]。
經研究可知,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明顯降低,疼痛得到明顯緩解,與對照組比較具有明顯差異。由此可知,臨終關懷可使得患者不良情緒得到改善,使之疼痛程度降低,不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保持更高的舒適性。臨終生活比較特殊,在此階段,患者往往需要較為平靜地面對與接受。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實施全面評估,針對患者不良情緒,實施心理疏導。加強與患者家屬的配合,使得患者得到更多的關愛、關心,在愛的呵護下,患者可保持更高的積極性,而且能夠較為平靜地面對疾病與死亡問題。
總之,臨終關懷在晚期肝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周雅琴,鐘崇,李水歡.臨終關懷護理在晚期肝癌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4):79-80.
[2]臧旭紅,韋靜.臨終關懷護理在晚期肝癌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9,6(2):90-91.
[3]李銀月.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臨終關懷護理要點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2):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