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莉 高振華
【摘 要】目的:通過細節管理提高手術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方法:查找醫務人員在手術室執性手衛生五個時刻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確定細節管理的內容和干預方法,進行認知干預和行為干預。結果:通過細節管理,提高了手術室手衛生執行過程中的環節質量和手衛生的執行率。結論:應用細節管理的方法,可提高手術室手衛生的依存性,提高手衛生管理質量,降低手術室院內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細節管理;手術室;手衛生
【中圖分類號】R47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外科床位500張,外科醫生50人,手術室共有手術間12間,護士29人,麻醉醫生12人,年手術量6000與臺次。自2017.11月—2018.10,對所有進入手術間,參與手術和麻醉、接觸患者的醫務人員手衛生環節進行細節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1.2 方法
1.2.1 細化、查找手術室手衛生薄弱環節 在手術室進行醫療護理操作的主要人員包括外科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他們因專業不同,圍繞手術為患者進行不同的治療護理操作。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進行手衛生的五個時刻包括:①接觸患者前;②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③接觸患者體液后;④接觸患者后;⑤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孫惠惠等[5]研究結果,醫務人員接觸血液體液及接觸患者后手衛生措施執行率較高,而在接觸病人前,缺乏洗手意識。通過質量檢查發現,此結果與我科情況基本一致。手術室手衛生設施齊備、數量充足,為手衛生的依從性提供了基礎保障。在手衛生管理中,按PDCA原則,首先檢查梳理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包括:①所有人員進手術間前;②揭除敷料、接觸病人后;③麻醉醫生在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各項操作之前;④手套的不合理和過度使用,如:一雙手套進行很多項操作、戴手套代替洗手、脫去手套后不及時吸收;⑤ 護理人員拿取無菌物品前、打開無菌包裝前。在這些環節沒有落實手衛生制度,手衛生執行率低,主要與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較低、工作繁忙等有關。
1.2.2 制定干預措施
1.2.2.1 尋求行政支持 主動與感染管理科溝通,取得針對手術室存在的手衛生方面的薄弱環節和具體問題,進行教育干預和行為干預的支持。
1.2.2.2 加強培訓,普及手衛生知識 根據知信行理念,行為教育可改變醫務人員對洗手行為的觀念,提高與醫院感染傳播相關的洗手依存性。將我科通過質控活動梳理出的手衛生依存性方面存在的問題上報感染管理科,根據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外科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進行培訓,分批次培訓兩次,考核培訓效果。手術室在科內再次組織學習《WHO醫療機構手衛生指南》、《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進行知識答卷,強化手術室人員培訓,為后期有效干預做好準備。在手術室更衣室入口、所有水池上方張貼“手衛生時刻”和“六步洗手圖”。
1.2.2.3 通過質控管理,落實手術室手衛生薄弱環節管理措施 由醫院感染管理科牽頭,組成手衛生管理小組,開展“手術室手衛生月活動”。督導薄弱環節手衛生措施落實情況。手衛生管理小組由感染管理科1人、手術室專業組長2人、手術室業務骨干3人,共6人組成。在手術室工作最繁忙的時段8:30—16:00,監督并記錄手衛生依存性。包括:檢查手衛生設施是否齊全、快速手消放置的位置是否方便拿取、數量是否充足;現場查看醫務人員進手術間前、接觸病人前、接觸不同病人之間、手術室護士接觸無菌物品前的手衛生執行情況;通過手術室監控視頻查看麻醉醫生接觸病人前、麻醉操作前、接觸患者不同部位及不同時段工作前的手衛生依從性和快速手消使用情況、醫務人員手套的合理使用、脫手套后的手衛生情況。每周公布檢查督導結果及改進措施和要求。
1.2.2.4 鞏固手術室手衛生干預成果 單純的教育方法只可能暫時提高自覺性,而對其行為改變不能保持持久。為了鞏固手術室手衛生薄弱環節的干預成果,使標準成為習慣,按照PDCA原則,對干預措施進行了標準化,對手術室手衛生管理制度進行了修訂。并將手術室手衛生質量控制納入手術室常態化質控項目。每天由質控管理員檢查督導外圍手衛生依存性,由巡回護士監督手術間內所有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的落實,并在“手術室質量管理動態記錄本”中記錄,每月匯總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下月手術室手衛生依存性改進計劃,如此往復。
2 結果
通過對參與手術醫務人員全員、全過程,從細節入手的管理,提高了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和手衛生依從性。按照PDCA管理理念,經過一年的努力,手術室存在的手衛生薄弱環節質量得到徹底改善,手衛生依存性大幅提高。按照手術室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檢查評分標準機進行評分,干預措施取得較好效果。
3 討論
手衛生的依存性在整個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已有充分的論證依據。手術人員對手衛生的認知水平和依從性,能夠最大程度地阻斷致病菌的傳播途徑。手術室管理者不僅要關注手衛生的終末質量,更應該對所有人員、所有環節進行細節管理,特別是工作忙的時段、容易忽視環節的手衛生質量和依從性。不僅關注手衛設施、手衛生產品的配備,還應關注醫務人員知識、信念、行為之間的關系,主動發現問題,積極進行干預。手術人員構成較復雜,主要成員有外科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在整個手衛生質量控制和持續改進的過程中,機關職能科室的參與和協助有助于提高手衛生質量控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孫艷霞,王慧玲,劉曉艷,等. 感染控制干預人員監督管理對患者手術感染的影響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9):4538—4540
劉宏斌,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及預防(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6,36(2):155—157
俞云松,杜小幸.外科感染細菌耐藥特點與抗感染藥物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7,37(6):672-675
劉頌,王萌,丁杰.手術部位感染與手衛生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7,37(6):672—675
孫惠惠,王佳奇,張流波.國內50家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7,34(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