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34-01
相信大家對于微創技術并不陌生,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微創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內窺鏡手術運用于臨床治療中。本篇文章具體講述一下椎間孔鏡手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什么是椎間孔鏡手術?
椎間孔鏡手術作為臨床上可視情況下椎間盤突出主要微創療法之一,簡單來說,它主要是借助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將其從患者身體一側或者側后方送入我們人體的“天然管道”也就是椎間孔內,在安全工作的三角區內將突出的椎間盤髓核摘除,完成手術[1]。手術過程中,醫師利用內窺鏡可以清晰顯示神經根、突出髓核、硬膜囊以及增生骨組織,借助各類抓鉗對腰椎內突出組織進行摘除,內窺鏡下將骨質去除,再使用射頻電極對破損的纖維環進行修復[2]。手術全程可在局麻下進行,對組織損傷小,由于手術切口僅同一個黃豆粒大小(約7mm),且術中出血小于20ml,術后只需要縫1針,因此椎間孔鏡手術被稱為同類手術中療效最佳、創傷最小的微創手術。
二、哪種情況下的病人需要需進行椎間孔鏡手術?
一般需行椎間孔鏡手術的病人大多數均符合椎板切開及椎間盤摘除術的手術指征,納入標準:
1.病人存在神經根性疼痛,且疼痛呈持續性或反復性發作。
2.病人明顯感覺神經根性疼痛與腰痛相比較為嚴重。
3.病人經過嚴格的保守治療后無效;臨床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甾體或非甾體)治療、采取物理治療、開展條件或作業訓練程序等,一般最少完成4-6周的保守治療,最終無效后選擇該手術;但如果保守治療期間病人出現神經癥狀進行性加重的情況,則需要馬上進行手術。
4.病人不存在心理或精神疾病史、不存在藥物濫用史。
5.對病人進行直腿抬高試驗,結果顯示陽性者,或存在彎腰困難的病人需進行該手術。
6.為了精準確定病人突出或脫垂髓核的位置與性質,以及其椎間孔內骨質增生的情況,手術前應當進行全面的影像學檢查,尤其是可以準確顯示髓核大小、位置及性質的CT和MRI。
三、椎間孔鏡手術的優點
目前臨床針對嚴重患有嚴重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的治療方案一般首選腰椎間盤摘除術[3]。但是以往實施的傳統摘除手術,創口較大,容易對脊柱的穩定性造成一定破壞,因此臨床上一直探究更為科學合理的手術方式來減少對病人的傷害。
1.椎間孔鏡手術相較于傳統手術的優勢:
(1)具有廣泛的適應癥:椎間孔鏡技術幾乎能夠處理所有類型的椎間盤突出癥,臨床運用廣泛。(2)該技術無需咬除椎板、對椎旁的肌肉與韌帶不造成損傷,對脊柱的穩定性不具有影響。(3)病人只需要進行局部麻醉,術中意識清醒,可隨時觀察其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4)由于出血較少,避免血栓形成;對神經損傷較小,可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5)射頻電極的使用可對纖維環進行保護,有效降低椎間盤突出復發率。
2.椎間孔鏡手術相較于椎間盤入路脊柱內鏡手術的優勢。
椎間盤入路脊柱內鏡手術同樣為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技術之一,其雖然采用了新型內鏡設備,但是所實施的手術方式仍然是原來的舊式,經設備實現微創技術理念;而椎間孔鏡技術則很好的彌補了上述情況的不足之處,其開辟更為科學的手術路徑,可避開后方神經。
四、小結
綜上所述,椎間孔鏡手術應用更為科學的手術路徑及新型內鏡設備,具有微創、適用范圍廣、并發癥少等優勢,可作為嚴重椎間盤突出癥病人手術治療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