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在治療胃腸穿孔時使用傳統開腹手術與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112例胃腸穿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進行分組,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共計56例,接受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的患者為實驗組患者,共計56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采用腹腔鏡進行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并發癥概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胃腸穿孔患者采用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可取得較好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胃腸穿孔;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42-01
胃腸穿孔屬于外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此疾病具備發病率較高的特點[1]。胃腸穿孔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分為傳統開腹手術和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的方式,傳統開腹手術創面大、出血多、術后并發癥概率高等問題。隨著近年來醫療水平不斷進步,腹腔鏡技術不斷發展,腹腔鏡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手術中,腹腔鏡創傷小、出血少,能夠加快患者康復速度[2]。為探究使用內鏡腹腔鏡聯合對胃腸穿孔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文對此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胃腸穿孔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6例。本次參選患者均排除有嚴重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排除具有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排除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實驗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40-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3±1.5)歲;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39-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5±1.7)歲,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數據對比為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開腹手術,進行硬膜麻醉,在患者下腹部60mm處制作小切口,逐層將患者的腹壁打開,使患者的胃腸穿孔暴露在外,進行切除術,對患者的出血部位進行止血,縫合后注意患者術后感染現象,采取相應措施[3]。
采用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的方式對胃腸穿孔患者進行切除,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臍輪上方10cm處放置腹腔鏡,建立氣腹,設置壓力在14-15mmHg左右,使用單極電凝將包膜切開,然后將腫瘤切除,進行止血,最后將創面縫合。注意抗感染操作。
1.3 療效觀察和評價
1.3.1 觀察兩組胃腸穿孔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情況
1.3.2 觀察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情況,并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實驗數據進行綜合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應用(x±s)描述,組間經t和x2檢驗, P<0.05時具備臨床可比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對比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的并發癥情況進行記錄,實驗組并發癥的概率為7.14%,對照組并發癥概率為23.21%。實驗組患者并發癥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 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胃腸穿孔是目前胃部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據臨床數據統計,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隨著我國人口患病率的增加,胃腸穿孔的發病年齡逐漸趨向于年輕化。胃腸穿孔疾病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對于治療胃腸穿孔疾病的方式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手術分為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4-5]。開腹手術雖然能夠有效治療疾病,但是創傷大、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對患者損傷比較大,并且術后恢復較慢。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廣泛應用,在胃腸穿孔疾病的治療中應用腹腔鏡與內鏡聯合的方式逐漸被推廣。腹腔鏡手術具有寬闊的視野,同時操作比較簡單,創傷比較小,但是操作時具有一定風險,將腹腔鏡聯合內鏡進行治療能夠有效規避風險,提高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使患者能夠加快身體的恢復。為了驗證文獻資料的有效性,本次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再一次驗證文獻資料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治療胃腸穿孔患者時,采用腹腔鏡聯合內鏡對胃腸穿孔進行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傳金.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治療胃穿孔術后胃腸動力恢復情況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3):85.
[2]楊鳳蘭.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患者圍手術期胃腸動力狀態的變化[J].醫療裝備,2019,32(19):69-71.
[3]陳列.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對胃穿孔患者胃腸功能和并發癥發生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4):2488-2490.
[4]王寶剛,張輝.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治療胃穿孔臨床療效及胃腸動力恢復分析[J].中外醫療,2019,38(23):66-68.
[5]呂茂修.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對胃穿孔患者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影響比較[J].醫藥前沿,2019,9(22):72-73.
[6]Tang Jianrong.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pair of gastric perfor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operation [J].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2019, 9 (14): 186 ≤ 188216.
作者簡介:謝曉宏,(1973.09—)男,漢族,籍貫: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職稱: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肝膽、胃腸、肛腸病變微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