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我院接收的322例闌尾炎患兒,依據電腦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與對照組,對照組(n=152例,傳統開放手術治療);觀察組(n=170例,行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對比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的療效。結果: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手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住院)時間、手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均較少,患兒術后疼痛程度較輕,各項指標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均具有顯著優勢,數據對比差異較大(P<0.05)。結論:小兒闌尾炎采用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的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較高,由于手術視野清晰和創傷性較小,因此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輕患兒術后疼痛程度,使患兒術后身體能夠得到盡快恢復。
【關鍵詞】腹腔鏡微創技術;傳統開放手術;小兒闌尾炎;療效對比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77-02
小兒闌尾炎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該病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闌尾炎的危險性較高,臨床通常采取手術治療,但不同的手術方式的愈后效果存在明顯差異[1]。因此,本文中對比分析闌尾炎患兒采用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手術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病例:闌尾炎患兒,病例選取時間: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選取病例數:322例,病例分組及病例數:對照組152例、觀察組170例,對照組患兒中有82例男,70例女,平均年齡(7.5±0.5)歲;觀察組患兒中有90例男,80例女,平均年齡(7.0±0.4)歲,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手術采取仰臥位,行氣管插管全麻或靜吸復合全麻,在患兒下腹右側位置取手術切口,將皮下組織逐層分離后,分離闌尾動脈并進行結扎,然后切除闌尾,最后進行切口縫合,常規留置引流管,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患兒給予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采取頭低腳高仰臥位,行氣管插管全麻或靜吸復合全麻,麻醉成功后,消毒鋪單,自患兒臍窩處切開,進氣腹針,建立二氧化碳氣腹,采取三孔操作法,在臍部及左右下腹部建立腹腔鏡觀察及操作孔,在腹腔鏡視野下,分離粘連,找到炎癥病變闌尾,結扎闌尾系膜及闌尾血管,切除闌尾,闌尾殘端粘膜電灼處理,闌尾標本自臍部腹腔鏡穿刺孔取出。腹腔鏡下清除腹腔殘留膿液,撤氣腹,縫合腹腔鏡穿刺孔。術后抗炎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手術指標(手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并將術后患兒發生的并發癥情況記錄對比。兩組患兒術后疼痛程度對比采用(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分,10分為總分值,分數越高則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指標
統計學軟件=SPSS 20.0,計量資料用均數(x±s)描述統計以及t的樣本檢驗,計數數據描述用n(%)以及x2檢驗,當組間數據對比差異P<0.05時為有統計學意義。
2 臨床治療結果
2.1 對比二組患兒臨床手術指標詳情
兩組對比發現,觀察組患兒術中出血量較少,手術所用時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住院時間均較短,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兒術后發生的并發癥與對照組相比較少,其結果僅為3.5%,而對照組發生的并發癥較多,發生率高達15.8%,兩組數據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急性闌尾炎是一種高發的急腹癥,該病多是由于感染所致,由于小兒闌尾壁比較薄弱,且淋巴組織豐富,因此常會出現纖維性增厚等情況,從而導致闌尾腔梗阻而引發細菌入侵[2]。急性闌尾炎發病后患兒會出現嚴重的右側腰部疼痛以及發熱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兒發生闌尾穿孔以及化膿等,從而易引發彌漫性腹膜炎,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死亡[3]。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傳統開放手術雖然在以往臨床應用率較高,但由于手術創傷性較大,因此導致患兒術后恢復期延長,而且還會增加患兒術后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發生幾率,因此不易被患者和臨床所接受[4]。而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進步,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高,該手術是一種微創技術,具有創傷性小、手術視野佳及術后恢復快等優點,由于該方法操作簡單,手術時間較短,因此減少了患兒術中出血量,而且手術創傷性較小可有效減輕患兒術后疼痛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從而提高患兒身體恢復速度,縮短住院時間[5]。在本篇文章研究中也顯示,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患兒(手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發生率與行傳統開放手術的對照組相關指標比較均有優勢。
綜上所述,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減少手術創傷性,減輕患兒術后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身體恢復速度,該手術方式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段春勝.開放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效果對比[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7,20(1):41-42.
[2]李磊.腹腔鏡闌尾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應用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6):908-911.
[3]胡靜.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療效[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20):128.
[4]孔永國.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闌尾炎臨床效果的比較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26):171.
[5]沈慶華.急性闌尾炎行開腹與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的效果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9):93-94.
作者簡介:孔海寧(1978.11-),男,漢族,山東淄博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兒普外科及小兒泌尿外科,新生兒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