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玉 周召海

【摘 要】目的:評價護理風險管理在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開始在我院介入放射科的介入治療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分別于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前、后6個月各選取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收治時間段先后設為對照組、研究組,比較兩組治療期間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治療期間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50%,低于對照組的15.00%,護理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兩組上述指標比較,P均<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在介入放射科的介入治療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改善科室護理質量,進一步提高患者放射介入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介入放射科;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事件;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84-02
放射介入治療是指在超聲、CT、MRI等醫療影像設備的引導下,經穿刺針、導管等介入工具將藥物輸送至病灶進行局部治療的方法。實踐證實,該種治療方法具有創傷性小的應用優勢,更利于患者恢復[1]。但因為是一種侵入性治療方式,故對醫療器械和臨床操作的要求較高,治療期間存在的風險因素也較多[2]。因此,有必要加強放射科介入治療的護理風險管理。我院自2019年1月在介入放射科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的介入治療安全性得到明顯提高,現將具體應用情況進行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兩個時間段在我院(平度市人民醫院)介入放射科接受介入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每個時間段各40例。將前一時間段收治的患者設為對照組,本組的男女比例為21:19,年齡29~78歲,平均(53.88±4.26)歲。將后一時間段收治的患者設為研究組,本組的男女比例為23:17,年齡28~81歲,平均(53.91±4.20)歲。對兩組各項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P均>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研究。
1.2 方法
自2019年1月開始在我院介入放射科的介入治療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應用過程為:(1)2018年12月在科室內成立護理風險小組,回顧早期收治患者的介入治療資料和護理資料,分析患者介入治療期間較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和潛在的護理風險因此,查閱資料,結合實踐經驗制定預防性干預措施。對小組內護理人員實施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準確、及時發現和辨別護理風險因素,并熟練掌握各種護理風險因素預防性干預措施[3]。(2)2019年1月開始落實護理風險管理的各項措施,具體包括:①治療前訪視患者,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分析患者治療期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加強發生風險較高患者的護理管理。②介入治療前,再次仔細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醫療器械準備情況。③治療結束后做好治療器械的清點,妥善固定患者的治療管道,及時、準確記錄治療信息,并做好與病區護理人員的交接。④科室內定期開展會議,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及時制定措施解決,不斷完善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介入治療期間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并對兩組患者實施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為我院自制,包括護理服務的及時性、有效性以及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責任心四個評價項目,各項目均采取1~4分(差、一般、較好、好)四級評價,總分范圍4~16分,總分>14分為滿意,9~14分為較滿意,<9分為一般。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分析應用SPSS 22.0,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差異,P<0.05時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事件
研究組、對照組介入治療期間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分別為2.50%、15.00%,組間比較,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下表。
2.2 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為兩組患者發放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均有效回收。研究組中,滿意患者23例,較滿意患者15例,一般患者2例,護理滿意度為95.00%(38/40)。對照組中,滿意患者16例,較滿意患者15例,一般患者9例,護理滿意度為77.50%(31/40)。護理滿意度組間比較x2=5.165,P=0.023,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的工作內容具體可以總結為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進行管理,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及最大程度的降低護理風險事件造成的危害[4]。介入放射科的疾病治療過程較特殊,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素相對較多,患者對護理風險管理的需求較迫切[5]。
本研究評價護理風險管理在該科室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發現,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對照組高。由此得出,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能夠有效預防患者介入治療期間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改善整體護理質量。分析原因可能為: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是在明確患者介入治療期間常見風險因素和潛在風險因素后,參照科學的依據,結合實踐制定干預措施,最終所采取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能夠得到保障,可較大程度的滿足患者對護理風險管理的需求,繼而能夠基本實現對患者治療期間風險因素的管控,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各種不良事件的風險。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介入放射科的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可進一步改善科室整體護理質量,有效預防患者介入治療中各種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值得各大醫院開展應用。
參考文獻
[1]江靜.護理風險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8):164-166.
[2]劉志喜,李向東.放射科護理行為潛在風險因素及對策探討[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1):409-410.
[3]王琳,王翠平,趙欣.護理風險管理在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01):191-192.
[4]郭雪貞,陳文娟.放射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07):1068-1069.
[5]劉靜,欒振峰.風險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