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帥
【摘 要】復位、固定和康復治療是骨折手術治療的主要原則,而且其中認為手術和康復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部分,對患者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臨床中骨折患者術后恢復并不盡人意,這與術后康復治療缺乏規范性有密切關系。因此本文以四肢骨折的術后康復為內容進行綜述。
【關鍵詞】四肢骨折;骨折術后;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97-02
1 康復目標
有學者認為患者骨折術后通過康復可以恢復肌肉的肌力和肌張力,防止肌肉的萎縮;同時通過康復恢復關節的活動度,改善患肢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以防止關節出現萎縮;通過康復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即為恢復患肢的負重能力和平衡性,進而達到生活自理。
2 康復內容
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內容存在很多形式,目前常見的有康復宣教、功能訓練、物理因子治療、本體感覺治療、康復支具以及中醫治療等。
2.1 康復宣教工作
有學者認為,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與其對該疾病或治療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呈正相關,因此對骨折術后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通過對骨折術后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健康宣教可以增強患者對康復重要性的了解,進而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努力配合醫生的指導,促進健康恢復。目前宣講方式也較為豐富,常見的有面對面進行宣講、宣講手冊、宣講視頻等。
2.2 功能訓練
目前常用的康復功能訓練方法有主動活動范圍訓練、被動關節活動范圍訓練、等長和等張訓練以及等速訓練四種。主動活動范圍訓練是指患者通過醫師的指導,在患者允許的活動能力下進行的主動的關節活動或者關節屈伸活動,例如肩關節的鐘擺運動、舉臂摸頭、爬墻運動等。被動關節活動范圍訓練是為了盡快恢復和改善關節功能在無痛范圍內進行的一種被動運動,可以有效的促進軟骨修復和血腫的吸收。雖然被動關節活動范圍訓練在骨折術后早期康復中具有顯著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適用,例如膝關節內固定術后早期進行被動關節活動范圍訓練并不能有效的促進患者康復,甚至會導致加重現象,因此要選擇合適時機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等長運動和等張運動的區別在于是否引起關節的活動。等張運動較等長運動對周圍組織刺激更大,需要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而等速運動需要借助特殊的設備進行活動度的訓練,其作用與被動關節活動范圍訓練相同,但更具安全[1]。
2.3 物理因子治療
電刺激、低強度脈沖超聲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療方法。電刺激可以通過對細胞產生刺激,促進未分化的間葉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而且可以對骨折斷微環境產生影響,形成局部低氧壓的環境,同時升高局部PH值,加速膠原纖維和骨樣組織的生成。雖然低強度脈沖超聲應用于骨折治療已有多年歷史,而且治療效果顯著,但生理機制仍尚不明確。低強度脈沖超聲促進骨折愈合的可能機制為低強度脈沖超聲可以有效的增強破骨細胞的FAK信號傳導通路,對骨生成有正性作用,同時對細胞內的鈣離子信號通路有一定的影響,加速骨折愈合。
2.4 本體感覺治療
老年人出現骨折的危險因素之一即為本體感覺差,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身體各項生理技能下降,身體反應能力及本體感覺能力也隨著下降。當老年患者發生骨折后,由于骨折引起的關節腫脹、炎癥以及肌力減退的癥狀的出現,進一步導致患者肌肉神經控制能力的下降。因此對于老年骨折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除要進行常規訓練外要結合本體感覺治療,例如關節靈活性鍛煉、平衡功能訓練等。目前國內外具有本體感覺治療方面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綜合康復訓練中加入本體感覺更有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2]。
2.5 康復支具
患者在術后早期可以通過使用康復支具來幫助患者負重來完成早期鍛煉,達到康復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康復支具一般都具有可調節的關節活動度,可以產生循環應力刺激,進而對骨折端產生生理性微動,刺激并激動骨折端的再生能力。
2.6 中醫治療
目前針灸療法是常用的中醫方面的康復治療方法。目前有諸多研究采用針灸療法和中藥療法用于骨折術后患者的康復治療,并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通過針灸結合常規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緩解疼痛,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還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針灸可以達到消炎止痛消腫的效果,生理機制主要為,針灸治療可以刺激巨噬細胞釋放白介素-10,可以有效緩解炎癥反應。
3 康復計劃
目前尚未有統一的骨折術后康復訓練方案,針對不同部位的骨折有不同的康復訓練時機和康復計劃,而且各學者各康復治療師均有自己的康復訓練計劃。但目前各學者對骨折術后康復訓練達成一直意見是要在合適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合適的康復治療,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大多的康復訓練計劃是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包括消腫止痛、被動活動、主動活動、肌力訓練4個過程,逐漸完成康復訓練計劃,逐步恢復到功能狀態[3]。
4 康復安全
患者的康復鍛煉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為了防止患者術后出現固定無效或者骨折移位的現象,杜絕患者術后早期進行過度甚至不合理的康復訓練活動。有學者通過對117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PHILOS鎖定鋼板治療后出現固定失效患者進行回顧分析,結果顯示術后康復措施不當是其中一個危險因素。因此骨折患者術后的康復計劃需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病情進行評估結果進行制定。患者骨折情況評估可以使用《早期運動康復安全性評定表》進行評估,此評估是戴閩等結合骨折穩定性、固定可靠性以及軟組織完整性三方面要素制定,并經過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進行驗證其效果,結果顯示此評定表具有良好的良好效果,可以再臨床中進行推廣,具有可靠的臨床價值。
5 小結與展望
骨折術后患者進行規范的康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這要求臨床醫生以及康復治療要準確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有效的促進患者康復,但目前臨床中缺乏綜合的科學的康復治療方案。因此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患者安全康復評估以及各種骨折特異性的康復運動方案都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且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慶山,周思儒.更新圍手術期康復理念加速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后功能恢復[J].創傷外科雜志,2019,21(05):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