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佳,錢存華,馮夢祥
(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南京211800)
隨著宜家抽屜傷童、三星手機爆炸等威脅消費者安全的事件相繼發生,品牌產品質量問題引發熱議。新經濟掀起改革浪潮,制造企業作為生產者,影響著質量變革。品牌經濟蓬勃發展,各領域間的競爭逐漸向品牌競爭轉變。品牌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在于滿足使用者的情感和功能效用。顧客能夠通過品牌認知辨識該品牌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化程度。隨著品牌需求日趨強烈,品牌認知對顧客溢價支付意愿有正向影響[1]。“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為速度轉向質量、產品轉向品牌。質量是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2],是打造企業品牌的重要保證。隨著產品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需要將國家標準與國際接軌,強化監管,提高產品質量[3]。企業改進質量,產品價格和質量水平都會提高[4]。企業生產合格產品與政府監管和消費者維權密切相關,建立質量信用等級制度及采取產品召回等方式提高監管效率,建立高效便捷的維權渠道提高維權效率[5]。
綜上所述,質量控制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企業的競爭及政府的監督上,少有學者考慮消費者品牌認知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本文按品牌認知度將消費者進行分類,運用霍特林模型,基于消費者質量偏好,分析研究市場中存在優質產品和一般產品時,企業如何決策,為企業打造質量品牌提供建議。
若雙寡頭市場下長度為1 的城市中存在企業A、B,分別記為a 和b,企業A 在企業B 的左端(見圖1)。消費者均勻分布在長度為1的線性市場中,用品牌認知度將消費者劃分為品牌認知(品牌消費者)和無品牌認知(普通消費者);兩者在購買產品時關注點在于產品價格和效用損失。
1.1.1 參數假設
a:企業A所處位置;
b:企業B所處位置;
c:產品單位成本;
W:消費者總收益;
I:質量改進成本研發系數;
S1:A產品購買數量;
S2:B產品購買數量;
H:改進質量的成本增加率;
α:產品單位價值損失;
β:消費者質量偏好度;
Q1:購買A產品價格;
Q2:購買B產品價格;
δ:質量偏好消費者所占比重;
K1:企業A質量改進水平;
K2:企業B質量改進水平。

圖1 霍特林模型
1.1.2 決策變量
K1為企業A質量改進水平,K2為企業B質量改進水平,Q1為企業A的價格,Q2為企業B的價格。
為使研究有價值,做出如下假設:(1)兩家企業生產同種產品且生產成本一致。(2)銷售方式為企業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產品。(3)兩種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價值,改進質量對普通消費者無額外收益。(4)市場總需求量為1,A 企業需求量為S1,B 企業需求量為1-S1。(5)企業改進質量時會增加研發成本。(6)(a,b)間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的價值損失與兩者間距離遠近成正比。
企業A、B 均可選擇質量改進或者質量不變兩種策略。改進水平為Ki時,品牌消費者獲得額外收益βKi,研發成本為。a點左側顧客購買產品A,b點右側顧客購買產品B,(a,b)之間的顧客需要做出選擇。x1點的普通消費者購買A 產品的價值損失為α(x1-a),購買B產品的價值損失為α(b-x1),當企業均質量不變時,收益分別為:FA=W-Q1-α(x1-a)、FB=WQ2-α(b-x1)。x2點的品牌消費者,在企業均改進質量且改進水平分別為K1、K2時,收益分別為:ZA=W-Q1-α(x2-a)+βK1、ZB=W-Q2-α(b-x2)+βK2。
改進質量記U,質量不變記D,決策集合為:(D,D)、(U,D)、(D,U)、(U,U),下文討論雙方在雙寡頭模型下采取的策略。




下面對變量賦值計算,繪制圖形研究企業在不同位置對企業質量改進的影響。令(I,C,δ,β,α,H)=(2,0.1,1,0.5,0.09,0.1)
僅一家企業時的質量改進水平最優。0<a+b<1時(見圖2),企業A質量改進水平低于企業B。a+b表示企業在城市中的位置,企業A的消費者數量小于企業B,企業A質量改進熱情降低。1<a+b<2時,企業A質量改進水平高于企業B。

文章借助霍特林模型引入消費者品牌認知,在完全信息情況下研究長度為1 的市場中相互競爭的企業,對于質量控制的策略選擇,分析不同策略的利潤、產品價格、需求量和質量改進水平。一方改進質量時,另一方是否改進取決于質量偏好度β及品牌產品市場規模。質量偏好度較低時,質量不變的利潤較大;隨著質量偏好度增加,質量改進獲利增加。一方改進另一方不變時,改進方利用消費者品牌認知及質量偏好壟斷優質產品市場,當市場規模較小時,價格和市場占有率均不高,另一方質量不變是最優決策;當市場規模很大時,盡管改進質量會增加成本,但龐大市場的帶來價格和市場占有率可以補償改進質量的成本,另一方的最優決策是改進質量。

圖2 0<a+b<1質量水平的變化

圖3 a+b=0.9價格隨β的變化

圖4 a+b=0.9市場份額隨β的變化

圖5 a+b=1.9價格隨β的變化

圖6 a+b=1.9市場份額隨β的變化

圖7 企業利潤隨β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