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蘭迪作品中簡約構成與淡雅的色彩,體現了其獨具特色的藝術精神內涵及繪畫表現語言。本文通過分析莫蘭迪繪畫風格,解讀莫蘭迪繪畫中的形與色彩表現,分析其安謐淡逸的意境與追求。
關鍵詞:莫蘭迪繪畫表現語言;形:色;精神內涵
中圖分類號:J205-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1-0055-01
一、前言
喬治·莫蘭迪(1890-1964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他是著名的版畫家、油畫家。他曾經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缺少時代感的典型畫家及現代藝術的邊緣人物,是一個有著意大利品味的地方主義者。隨著人們對現代藝術的客觀化,他逐漸被美術界重視,便己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藝術革新者。莫蘭迪終身未婚,避世隱居,一生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探索其繪畫表現語言。他低調內斂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意境,樸素的生活觀念和淡泊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他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
二、莫蘭迪繪畫風格的形成過程
莫蘭迪早期深受文藝復興先驅者之一喬托的啟發,后來吸收塞尚等現代主義繪畫藝術理念。可以說,莫蘭迪在喬托身上得到了對自己藝術風格形成的感性上的感知,而在塞尚身上得到了理性上的分析與理解。二十世紀初期莫蘭迪既接觸過未來主義繪畫,也涉足過立體主義風格形式的靜物、風景畫等創作,之后又曾參加形而上學派組織的藝術活動。
莫蘭迪在早期繪畫中初步確立“平凡事物形而上”的藝術觀點。20世紀20年代,莫蘭迪逐漸脫離形而上畫派主觀冷漠的繪畫形式,他開始追求事物的簡單化。他筆下的事物被概括為幾何體,以柔和朦朧的光線和微妙扭曲的邊緣線代替濃重的陰影和粗黑的線條。20世紀40年代后,莫蘭迪的繪畫風格處在現實主義與抽象派爭論的夾縫中。他簡化空間結構、強調形態和主題均衡統一、嘗試用微妙的色彩變化區分顏色,以及追求體現作品沉穩安寧的氣質。
20世紀50年代之后“莫蘭迪”繪畫風格走向頂峰,整體畫面趨于抽象,物體的造型越來越接近幾何體,平面化的形象與空間相互消融,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作品中特有的松動感、形態的把握、色彩的寫意性,寧靜的藝術境界等特征構成了莫蘭迪特有的繪畫語言。
三、莫蘭迪繪畫中的形表現
莫蘭迪注重對物象形體的意象性表達,他舍棄規矩的形體和僵硬的輪廓線,以柔和簡樸的造型替之。他刪除一切細枝末節,以簡化繁,保持物體最簡單的幾何形狀,使具象的形體有幾分抽象的韻味,傳達一種形有限而意無窮的意境。在構圖處理上,莫蘭迪利用不同形態物體的造型特征將物體進行合理重構,高低錯落、一字排開,置畫面正中間等精妙又別具一格的構圖方式,使畫面有序多變,生動有趣。
莫蘭迪關注三樣表現對象,瓶子、鮮花和家鄉的風景。他不追求視覺上的刺激,目光始終停留在平凡無奇的事物上。他以油畫、水彩畫、蝕刻版畫和素描的方式把他們詮釋出來,從中探索自身的繪畫形式。另外莫蘭迪在光影表現上巧妙運用光影變化來營造畫面效果。早期他善于利用側光產生的光影效果來表現物體的空間體積,后期逐漸開始從使用平光轉為無準確光源方向,光隱藏在形體中,從而更加凸顯物體的外觀形體。莫蘭迪主觀獨特的光影處理方式,增強了畫面靜謐安詳的視覺感受的同時傳達出時間的永恒與寧靜。
四、莫蘭迪繪畫中的色表現
莫蘭迪在色彩表現上以物體固有色為基礎,通過對色彩的主觀想象以及冷暖規律對色彩進行再創造。莫蘭迪很少使用高飽和度和高對比度的純色,他的色彩至少是使用三種以上的顏色調制而成。他不直接大面積使用生硬純色,而是通過加入補色或者黑白純色降低其色彩純度,并使用小面積純色獨具匠心的加以點綴,使平靜的畫面靈動起來。
莫蘭迪在色彩的明度處理上,整體色調以柔和明亮的中調為主,同時注重畫面中黑白灰三大面關系的均衡分布,使得畫面不飄不浮。他采取不同色彩之間的柔性對比,利用適度的色彩差異協調畫面的視覺空間。在色相上來看,莫蘭迪的畫幾乎都是低調的灰色,但并非是處于黑白間的無彩色,而是帶有一定色彩傾向的灰色調,即以灰色為主,加入少量的其他顏色調和而成。因此畫面灰而不沉,整個色調給人以素雅靜穆之感。
五、結語
莫蘭迪透過簡單的畫面,用最單純的形體,向世人傳達了其靜默謙遜的高貴藝術品格和真實寧靜的精神世界。他一方面深深植根于傳統繪畫中吸取其精華,另一方面立足于現代藝術的潮流之中,用自己的獨特繪畫語言訴說著最真實的生活和最虔誠的自己。在藝術界百家爭鳴的今天,莫蘭迪的繪畫表現形式流露出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不僅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并引起其精神上的共鳴,繼而為人們帶來心靈上的平靜和慰藉。
參考文獻:
[1]葉學才,隱與顯莫蘭迪繪畫中的“氣息”[D].北京:中國美術學院,2018.
[2]何鵬.莫蘭迪油畫靜物的藝術特點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崔艷(1997-),女,吉林延吉人,現就讀于延邊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碩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