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通
摘 要:一個地區的名人資源是該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體現,紹興市的大禹文化在浙江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和震撼力都是相當大的,研究紹興市大禹文化對于紹興名人資源的產業化傳承和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目前,紹興名人資源產業化不足的問題明顯,主要表現在名人資源吸引力不足、與城市化建設存在矛盾、文化傳播不到位等,對此,可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建文化特色產業、強化使用互聯網資源等方面解決。
關鍵詞:名人資源;大禹文化;產業化
城市名人資源是城市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外展示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窗口。這里所謂的名人是指歷史上曾經為人類的發展做出過貢獻,在當時和現代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人物,并且依然值得我們大家為之驕傲并且紀念其豐功偉績。浙江省紹興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批復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游城市。
當前紹興市的名人文化資源大致呈現出一定的地區性特征,同時,在內容和形式上也體現了豐富性,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紹興的大禹文化,就歷史地位來說,大禹可以和黃帝、炎帝一并列為華夏歷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關于大禹最為人耳熟能詳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這一歷史創舉在《尚書》《史記》《山海經》《越絕書》等重要的古籍文獻中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現如今,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謂是人盡皆知。大禹率領民眾,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也充分地發揮了聰明才智,在吸取了父親的經驗教訓之后,改變了一味“堵”的辦法,對洪水這一自然災害進行了疏導,最終獲得了抗擊洪水的勝利。大禹為了治理洪水,整整用了十三年的時間,耗盡心血與體力, “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文化資源的繼承途徑和推廣方式有很多,但還是有一些尚待挖掘的內容,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進行產業化發展。
一、紹興大禹文化資源的地位及產業化的價值
人民群眾敬愛的周恩來曾經說過“大禹在人類向自然作斗爭中打響了第一炮”,“紹地民族精神之史略,如大禹與越王勾踐之耐苦奮斗意志,均足以資模仿”。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對大禹的功德大加贊賞:“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諸子百家學說中都有大禹這一揮之不去的文化印記。而作為一種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禹文化資源的傳承和保護體現在紹興的民俗傳統和文化習俗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祭祀文化,中國古代歷來講究“事死如事生”的喪葬傳統,祭祀文化也就是在這一喪葬傳統下形成的。
與此同時,要加強廣大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孔子曰:“禹,吾無間然矣。”大禹精神,可歸納為“公而忘私、勤政為民的奉獻精神”,“革故鼎新、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謙虛謹慎、廉潔奉公的自律精神”,“依法治國、和諧發展的民本精神”,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大禹對古代中國乃至現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貢獻。
二、紹興名人資源產業化的不足
(一)紹興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名人旅游資源吸引力不足
雖然紹興有著類似于大禹之類豐富的名人旅游資源,但是紹興作為一座古城,整體而言形象感知度較低,尤其是與周邊的熱門城市,比如嘉興、蘇州相比有比較大的差距,而這種差距更多體現在旅游收入上面。往年的大禹陵景區得益于大禹文化的影響力、祭祀活動的傳承性和相對清幽的環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從近年來游客量逐年下降的現狀可以看出,依靠單一的文化元素很難吸引到游客尤其是年輕游客的關注度。
(二)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現代化古城改造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
對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還是開發利用,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契合點一直是專家、學者關注的話題。紹興由于創建綠色文明城市的需要,也為了古城的城市發展,就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造,這表明開發以大禹文化為代表的歷史遺存與文化資源保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而這樣的沖突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紹興城市化發展的進程,而且也不利于紹興市名人文化資源的集中化、產業化的發展。目前,相關部門在大禹陵這個景區內部布置了一系列可以讓游客參觀的場所,這樣的做法確實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延伸游客們的旅游路線,同時也能夠適當增加游客在大禹陵景區游覽的時間和游覽的積極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禹文化在游客心目中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給游客造成中心不突出的感覺。
(三)以大禹文化資源為代表的名人資源傳播形式不廣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獲得了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物質產品的充足,而且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尤其是名人資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對其需求感越來越強。但是當前環境下,以大禹陵文化資源為代表的名人景區在提供服務的寬度、廣度和深度上大多都是不足的。與此同時,大禹陵景區為了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和體驗感,在一定展臺陳列了一些關于大禹故事的紀念品和雕像,但是這些陳列的紀念品和雕像不管是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來說,大多體現不出紹興大禹陵名人文化資源的獨特性和優越性以及人文關懷性。
三、加強紹興名人資源產業化的建議
(一)完善旅游交通網,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舉措,對于名人資源的產業化來說也是如此。旅游交通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名人資源產業化的質量,同時也是擴大名人資源的影響力、吸引廣大游客的重要方面。
紹興的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相關部門必須加快對城市整體環境的改善和保護,努力把紹興打造成環境好、條件優良的旅游城市,要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大禹風景區咨詢中心應盡力為游客提供方便,使各種交通工具有良好的合作運行機制。通過夯實基礎設施,留住游客,方便游客,為大禹文化產業化奠定扎實的基礎,要進一步開拓大禹文化旅游市場,保證大禹陵文化旅游資源的豐富和完備。
(二)大力發展大禹文化特色產業,帶動紹興名人資源產業化發展
大禹祭祀活動流傳范圍廣、影響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大禹文化中的標志性文化傳承方式。但是,大禹文化資源不能局限在大禹祭祀活動方面,而是要大力發展與大禹文化資源相關的衍生產品,創新文化資源發展的多元化,可以適當用一些實際行動來進行紹興名人資源的產業化發展。
大禹文化資源產業化要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產業化不能夠以犧牲古城的總體規劃和寶貴文物為代價,應該制定一系列合理、完善的發展規劃,對文化資源的用地可以適當進行合理化的規劃,比如可以特別設置一些大型的會展中心來作為名人資源產業化試點。
(三)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加強紹興名人資源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
紹興名人資源的產業化應該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因此,除了應該重視和加強大禹文獻的編纂工作,同時,也要把紹興市的實踐歷程作為證物,以此來推進古代文獻的研究,提出研究課題。當然,促進大禹文化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勢必也要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比如設立紹興名人資源的網站,讓國內外對紹興的名人資源感興趣的研究學者、游客能夠經常訪問,形成一些有一定訪問量的紹興市名人資源平臺,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學者們對紹興名人資源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常松木.大禹文化的民間傳承路徑分析[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93-98.
[2]常穎.大禹文化和紹興名人旅游研究[J].綠色科技,2016(9):207-208.
[3]邱志榮,茹靜文.紹興大禹文化的成因分析與啟示[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6(6):1-7.
[4]徐如濃.紹興大禹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14):39-41.
[5]吳鈴林.紹興市高校圖書館保護大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思考[J].出版廣角,2017(14):83-85.
[6]趙國棟.追尋大禹文化遺跡[J].四川檔案,2008(5):30.
[7]周葉.周書燦教授與大禹文化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2-17.
作者單位:
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