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媛
摘 要:形體訓練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得教師認識到音樂在訓練之中的重要性,優秀的音樂會給學生提供享受美的機會,將在無形中帶動學生思維。肢體動作的展示離不開音樂的牽引。無論是基本動作的學習還是改編、表演作品,都會強調對音樂與形體練習的理解,并最大限度地創造在音樂中學習形體動作的環境。文章依據中職學生形體課中形體練習和音樂融合的現狀以及必要性,分析了如何有效結合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問題。
關鍵詞:形體練習;音樂;相互融合
當前國家對教育教學改革十分重視,要求學校在德智體美勞方面提供高質量教育,以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發展。職業學校形體訓練是融體操、舞蹈、音樂于一體,以“美”為特征的身體練習。形體課程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提高體育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課程以身體基本動作練習為基礎,幫助學生改善不良體態,塑造優雅的氣質,提高動作的藝術表現力。教師通過音樂結合多種形式的姿態訓練,將有聲無形的音樂情感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從而達到二者的有機統一。
一、形體練習教學中融入音樂的必要性
在素質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中職學校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形體訓練課程結構。該課程通過對身體各部位的感知練習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明顯的藝術特點和影響力,符合當下素質教育對美育的要求。而在日常的形體訓練教學中,練習的形式多樣、動作復雜程度以及力度等都會影響整體效果的呈現。形體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擁有優雅的體態,經過教師進行專業的形體培訓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形體培養理論以及訓練技巧,讓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提高[1]。
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基本的審美需求和獨特的意識形態,教師要從學生本身出發,轉換形體課教學方式,嘗試更多地將適合的音樂加入練習中,替代單調的口令。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手段,學生能夠在符合年齡層次的方式中產生對形體練習的興趣。音樂與形體練習的融合可以為學生帶來藝術的享受,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表現力,最大限度地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以及節奏和歌曲的風格不同直接給學生帶來更為生動的體驗。基本的動作練習和音樂的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演繹動作的變化以及改善不足的部分。
二、形體動作和不同音樂風格相統一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載體和藝術表現來表達情緒。不同的音樂風格有著不同的音樂律動。而形體訓練是將動作、姿態以及表情作為媒介來表達情緒的。教師要根據每節課形體動作的不同選用不同的音樂曲目,讓學生在音樂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發散多樣化思維,在音樂中展現自己的形體動作[2]。
在形體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比較溫和的音樂讓學生去訓練基本動作,緩慢代入到音樂情境中,這種節奏明顯的音樂律動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認同感,通過基本練習動作中跳躍、伸展、旋轉來活躍身體,提升學生對于動作的把握程度。比如,肖邦的鋼琴曲《幻想即興曲》具有浪漫舒緩的特點,鋼琴曲能夠使學生放松,在唯美浪漫的曲調風格中體會感情的真摯。學生可以在緩慢的曲調中訓練手臂動作、腳位動作、頭和肩的活動等,用簡單的動作來表現樂曲中所表達的藝術情感。
音樂的選擇影響形體訓練的程度。基本動作因為練習的重復性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無聊,選擇起伏性較大的音樂會將動作的力度變大,相反,用較平和的音樂會引導學生用柔軟的身體動作表達優雅的舉止,這個過程可以使教師更好地觀察學生動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的風格特點是鏗鏘有力、節奏轉換明顯且具有氣勢磅礴的氛圍,這種樂曲中包含了明朗樂觀的情緒,輕盈活潑的音調可以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行配合。
三、基本訓練中的音樂節拍
形體訓練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練習和手段去提升學生對于動作的控制力和表現力,以確保動作的流暢靈活,從而能使學生有健康的身體素質。這種動作表現的藝術魅力離不開對音樂素材節拍的掌控。在音樂中,時間被分成的每個基本單位都可以叫做一個拍子。每個小節都是相對固定的,對應到形體節奏中也是一樣的。周期性的節奏和節拍可以演變成具體的形體動作,把對音樂的理解用合適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3]。一般應選擇充滿樂趣的、節奏感比較明顯的樂曲去讓學生用肢體表達情緒。帶有節拍的形體動作訓練是動作隨著節奏的快慢、強弱以及間隙等有機結合,將形體的單一動作相組合,然后加以延伸。學生要學會在有律動的動作中表達抽象的情感,帶給欣賞者一種高雅的審美感受。
比如向前小踢腿的動作,可將三個單一的動作組合,改編成前兩個動作相同,第三個動作跟隨節奏做出變化,在此基礎上加一個中跳的動作或者在三四拍時做繃直腿的動作,快速抬出角度,然后收回做一個半蹲。這就在特定的節奏中加入了多種元素,形成了動作肢體的流動性,把動作完整地展示出來,這樣也會使小踢腿、半蹲或者其他動作的聯系體系變得有組織有順序。這樣在形體練習中加入節奏感的訓練使學生不僅可以快速適應動作的變化而且在捕捉音樂方面也會得心應手,讓整體的展示變得更加生動。
四、形體練習中的情感表達
音樂帶給人的聽覺體驗是基礎,加入音樂之前不僅要對音樂的音色、旋律、節奏、調式要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對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內涵有所了解。在形體課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代入音樂素材的基本情感,要能夠辨識出音樂所帶來的情緒,培養良好的藝術素養[4]。學生要根據現有的音樂發揮想象力和自我創造力,將自身帶入情境中與人物的情緒情感相吻合。只有在高度融合的狀態下,才會發生情感的碰撞,完成好的動作表演。
比如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是為了展現拿破侖英勇的精神而創作,貝多芬在作品中創造出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詮釋了人類的不屈和頑強奮斗的精神,表達了在困境中依舊不放棄的情感。整部作品慷慨激昂,英雄主義濃厚,學生要從貝多芬的角度來體驗作品中的人物,更要抱著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所以形體動作要做得鏗鏘有力、干凈利索,用適宜的幅度和力道展示貝多芬音樂中的英雄。而其他悠揚的音樂也可以讓學生鍛煉形體動作。《月光下的鳳尾竹》以娓娓動聽的旋律帶給人心曠神怡的感受,在緩緩流動的曲調中可以讓人聯想到茂密的鳳尾竹林,這種音樂風格極具民族色彩,作者用細膩的聲調表現出了秀美的風景以及青年男女之間純潔真誠的情感。學生通過手臂動作的伸展以及互相之間的合作,或者加入踮步、跳躍等動作來展現這種輕快的氛圍,可以使動作組合變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五、激發學生興趣的形體音樂素材
在日常的形體課堂中,一些世界經典名曲會被教師選擇,因為經典總是會帶來某些特定的情感觸動,而且學生很容易及時對音樂的內涵做出反應。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審美疲勞,導致對音樂的敏感度下降,繼而在音樂中的形體動作的創作能力也會降低。
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在形體課堂中添加可以激發課堂活力的流行音樂。有些流行音樂節奏明朗輕快,非常適用于形體課訓練。傳唱性較廣的歌曲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風格各異的流行音樂能夠激發學生改編興趣,進而提升創編能力。《太陽》《最初的夢想》等節奏強烈、音調歡快、有階段性起伏的音樂用于課堂中,會使學生將多種形體動作組合起來,增強手位和腳位的姿勢配合;而《菊花臺》《稻香》這些風格恬靜、旋律平緩的歌曲,也可編排出相對舒緩的動作來配合。不同類型的音樂所帶來的靈感各不相同,所展示的形體動作也不同。學生可以將瑜伽動作、有氧動作以及基本的動作技巧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在相互配合的狀態下完成對形體的塑造。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形體課的過程中,巧妙運用不同風格的音樂能明顯增強學生藝術素養,實現形體課訓練的教學目標,顯著提升學生的動作和情感的表現程度。形體課教學如果失去音樂的配合,就像失去了靈魂,關鍵部分的缺失也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無法完成形體課的教學目標。學生要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將動作和音樂結合起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動作在音樂中被賦予神韻。音樂與形體訓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輔相成使形體課的課堂氛圍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參考文獻:
[1]陳馨怡.舞蹈形體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黃河之聲,2018(12):129.
[2]歐陽枚.音樂元素在高校形體訓練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3):200-201.
[3]張宏宇.音樂元素在形體訓練中的情感表達[J].音樂生活,2018(5):77-78.
[4]楊曉雨.高職舞蹈課中如何開展舞蹈形體的訓練[J].戲劇之家,2019(20):160-161.
作者單位:
大連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