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版畫藝術歷經千年的發展,逐漸成為集繪畫、制版、印刷為一體的傳統藝術形式。當代版畫的發展,與民間藝術、西方版畫及現代藝術的多維融合,讓版畫藝術不再單調。文章從發展語境視角探討當代版畫的現代演變,分析其文化定位,就其創新發展進行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版畫藝術;發展語境;創新方向
版畫藝術內涵豐富,歷史久遠,其生命力、藝術價值是巨大的。如唐代的木刻雕版藝術,技藝精湛,推動了中國版畫藝術的發展。當代版畫藝術,自魯迅倡導以來,逐漸由單一走向多元,由粗放走向精良。當下,圖像媒體時代,印刷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版畫藝術面臨“失語”的挑戰。版畫藝術利用復制、媒介功能,曾創造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在版畫藝術與市場對接中,新媒體革新,版畫藝術落寞。將美學與文學相融合,當代版畫藝術的發展要與時代審美相銜接,在保留特色、勇于創新中走向未來。
一、發展語境下的當代版畫藝術省思
在版畫藝術發展歷程中,曾經的輝煌被圖像媒體所“遮蔽”,版畫藝術在發揮其“模仿”與“復制”優勢的同時,卻面臨被“消解”、被“弱化”的尷尬。從藝術門類來看,版畫藝術融合了文化與藝術,但在與市場對接方面,版畫受市場的接納度不高,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革新,對版畫藝術、版畫創作理念帶來深刻影響。
(一)版畫藝術的媒體化特征,忽略其人文精神表達
版畫藝術曾經憑借其巧奪天工的制版技藝、豐富的美術表現力,成為傳統藝術中熠熠生輝的典范。但時至今日,在現代媒體時代,中國傳統版畫“失語”,和與市場對接不足有較大關系。隨著新技術的創新,人們對傳統版畫藝術的質疑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當代版畫在轉型中忽視了傳統藝術價值與理念的繼承,盲目追求實用性,喪失藝術審美與創造力,導致版畫創作單一。第二,版畫技藝的創新忽視對人文情感的關注。過分追求技術革新,片面追求版畫技藝,反而忽視了對人文精神的直接表達。這樣停留于技藝,一味追求精湛技藝、優秀材料,失去了對生活的關注度、對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讓版畫藝術缺失應有的思想意蘊。第三,版畫藝術狹隘的版種觀,束縛了版畫藝術的開放與多樣,限制了版畫藝術思維與表現模式。版畫創作體現了創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必然需要樹立開放的創作觀來展現版畫的人文意義。
(二)版畫藝術傳統特性演變,相應理論研究缺乏深入
在版畫藝術理論與實踐中,相關探索與研究滯后于油畫、國畫等藝術,版畫理論欠缺,缺乏相應的理論研究隊伍,版畫藝術創作與研究,缺乏學術深度和系統性。對于版畫藝術,在面對新媒介時代中,應該如何界定其學術概念?版畫藝術的價值如何判斷?版畫藝術面臨哪些發展危機?如何去理解、認識、破解版畫藝術的發展難題?事實上,“多元共生”是版畫藝術的直接表現,數字媒介語境下,對藝術表現主體的討論,也面臨著諸多困惑。版畫藝術的傳統特性包括:第一,版畫藝術的直接性。從傳統版畫創作中多由草圖繪制,逐漸演變為版畫家創作作品。第二,版畫創作的程序性。版畫藝術創作過程具有相應的流程,需要遵循制版、印版等工序,處理好版面中不同圖層、套色關系。第三,版畫藝術的復數性。傳統版畫創作追求畫面復數性表達。當代版畫藝術在創作中又受限于創作者主觀意識,在作品內容上,更多是對文化傳統與生活感受的表達。
二、當代版畫創作的文化定位
相較于傳統版畫,當代版畫藝術的創作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媒介融合帶來的多種藝術語言的雜糅與融合,也為版畫創作注入活力。
(一)在印痕中表達創作者的想法
對當代版畫,如何理解其含義?黑崎彰在《世界版畫史》中提出:“當代版畫藝術,實現了對傳統版畫‘技藝束縛的解放,以追求自由化、多元化為方向,綜合多種媒介素材,實現跨領域媒介創作?!本唧w來說,當代版畫藝術樣式更為獨立,畫面語言除了融入繪畫手法,也更加強調媒介功能。傳統的木版、銅版,發展到絲網版、珂羅版、數碼版等,這些版種的創新與發展,帶來版畫創作目標的轉變。制版、印刷是版畫藝術最核心的環節,而版畫藝術中的印痕成為其特色。版畫藝術中,對印痕的表達,往往反映了創作者的思想、態度與觀點。
(二)在媒介中詮釋創作者的開放觀念
當代版畫藝術是開放的,不再局限于對傳統的復現、對媒介傳播功能的強化,而是更多地關注創作者的人文體驗與情感表達。當代藝術注重文化的共性與融合,版畫藝術創作也需要進行重新詮釋與定義。媒介范疇下,當代版畫創作的內涵與外延更加豐富。如傳統版畫的復數性、印痕美、直接性,未必在同一版畫創作中進行全部呈現,但其在藝術表現上,需要創作者能夠深刻掌握版畫藝術要素的表現力,給予創作者更大的自由創作空間。同時,版畫藝術中,對不同材質材料的選擇和應用,拓展了版畫藝術的創新視野,讓更多的創作語言與行為實現跨界整合。
三、當代版畫藝術的創新探索
當代語境下版畫藝術的創作與發展,突破了技術性限定,在追求畫種特征,豐富版畫藝術本體語言表現方面,更需要從堅守、復興、發展中,挖掘更多版畫的藝術價值。當代版畫藝術從未間斷對創作的探索,盡管發展之路是曲折的,但仍要積極融入藝術創作理念,提煉傳統版畫藝術精髓,學習西方版畫藝術的先進工藝,來推進中國版畫藝術大放異彩。
(一)融入民間藝術,豐富當代版畫藝術內涵
在中國版畫藝術中,民間藝術的融入,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現當代版畫藝術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以木刻版畫為例,其在筆法上多以線造型,民間藝術中,線是重要的造型手段,稚拙、剛勁的線條,在表達物象、傳遞精神情感上獲得“欲辨忘言”的審美效果。綿竹木刻版畫《福壽童子》,線條的走向明確,人物神態的變化,借助于線條的節奏與張力被表現得栩栩如生。童子、風箏,以線相牽,在翹首追逐中引入遐想,整個版畫充溢著生命的流動美。再如《包公割麥》,對包公形象進行變換,包公穿戴得宛如普通百姓,手拿鐮刀,割下麥穗,這種超越現實的希冀,反映了勞動者的樸素價值觀。當代版畫藝術在創作上要挖掘傳統版畫的藝術語言,結合當代人的精神需求去發揮想象,不斷創新,創作出符合時代特色的優秀版畫藝術作品。
(二)賦予創作者的真摯情感,體現當代版畫藝術風采
藝術創作要融入情感,只有真摯的情感,才能打動觀眾。在當代版畫藝術創作中,要發現和融入創作者的情感,用情感人。版畫藝術除了注重色彩、形式、造型外,還要用心去提煉和表達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來贏得觀眾的情感共鳴。版畫藝術不僅要表現思想,還要通過多種技法中來融入情感。如銅版版畫中的干刻法,簡單,粗獷豪放,極富力度與表現力。飛塵腐蝕技法,在于表現多樣的線的變化與層次,與糖水脫膠法相結合,能夠營造水墨意蘊。
(三)借鑒西方藝術,促進當代版畫創新融合
當代版畫的發展,要求與西方版畫的互融互補互促。西方版畫多運用科技手段,來拓展版畫語言的藝術表現力,為當代版畫創作提供了借鑒。如西方版畫重材料,利用材料來表達情感與藝術理念。西方美學對中國版畫造型意識的影響,促進了當代版畫多元性發展。如在當代版畫創作中,圍繞印制過程,融入手繪、拼貼等手段,來強化版畫的質感與張力。羅森魁斯就是典型代表。在當代版畫創作中,綜合材料的介入,打破了傳統具體材料的受限格局,拓展了版畫創作的“版界”。學習西方版畫藝術成就,立足當代版畫創作,從詮釋藝術審美、生活感悟中,促進東西方版畫的交流與融合。當代版畫藝術要結合不同觀點與理念去積極探索,創作出耀眼的藝術作品。
四、結語
面對“困境”,要敢于破解,要回到藝術層面,挖掘版畫的美學價值與情感,拓展版畫材料、工具和表現手法,創作出獨具特色的藝術意境。藝術源于生活。當代版畫人要把握傳統版畫、西方版畫創作的內涵,主動融入時代,促進版畫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陸,蔡遠河.技術觀念的嬗變:關于中國當代版畫的思考[J].美術,2020(3):136-137.
[2]梁華.淺談中國當代版畫多元視角下的綜合發展趨勢[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3):66-68.
[3]馬榕君.對當代版畫創作本土話語的審讀[J].上海藝術評論,2018(5):13-16.
[4]郎朗.我國當代版畫發展中的文化自覺和價值探討[J].藝術科技,2019(1):175.
作者簡介:
呂昌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貴州畫院特聘畫家,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2005年度被貴州省評為“有突出貢獻的美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