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華 董良欣 林傳玲 曲艷霞 沈榮紅 孟燕


摘 要 由于多年連作,大蒜病蟲害發生逐年嚴重,為防止亂用藥現象,對環境造成污染,影響大蒜的質量、產量等。2018—2020年,蘭陵縣植保站進行了連續多次研究,以減量控害為目的,優先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學使用農藥等環境友好型技術措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施工作,制定并完善出一套大蒜綠色防控技術。
關鍵詞 大蒜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研究;操作規程
中圖分類號:S436.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14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蒜大國,蒼山大蒜是山東省名產之一,大蒜是山東省蘭陵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年均播種面積2萬多公頃,種植歷史悠久[1]。為了探索大蒜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為害,進行了此次試驗研究。
1 大蒜病蟲害防控技術相關試驗研究
1.1 不同防控方式防治大蒜主要害蟲試驗研究
試驗時間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示范地點設在蘭陵縣大蒜主產區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3個共20 000 m2,分別是神山鎮官莊村西湖片約6 667 m2、磨山鎮石良東湖片約6 667 m2、蘆柞鎮蘆柞村湖片約6 667 m2。
試驗品種為蒼山蒲棵大蒜。色板(黃板、藍板每667 m2各20張),0.5%苦參堿水劑。每示范點設4個小區,每小區面積1 667 m2,分別為播種時60%高巧懸浮劑拌種區、生長期色板懸掛區、0.5%苦參堿水劑防治薊馬區、清水對照區。并進行跟蹤調查,期間4月15日調查蒜蛆防控情況,5月10日調查大蒜薊馬防控情況,統計蟲株率、計算防治效果,統計調查調查結果分別見表1、2。
結果表明,播種期高巧拌種防治效果為89.2%,在生長期采用色板(調查發現藍板效果好,黃板誘殺蚜蟲)誘殺蒜蛆成蟲防治效果為86.2%,相差了3個百分點,說明用色板誘殺蒜蛆試驗是成功的,在生產上要大力、大面積推廣應用;用生物制劑0.5%苦參堿水劑生長期噴霧防治效果81.6%,用色板(調查發現藍板效果好,同時還誘殺潛葉蠅)誘殺大蒜生長期薊馬,效果達到了87.8%,應該大面積推廣應用。
1.2 大蒜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防控試驗研究
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連續兩年在示范地點對大蒜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控試驗研究。基地3個共20 000 m2,其中每點3 333 m2示范,3 333 m2農民化防對照。分別是神山鎮官莊村西湖片6 667 m2、磨山鎮石良東湖片6 667 m2、蘆柞鎮蘆柞村湖片6 667 m2。試驗品種為蒼山蒲棵大蒜。
整個生長期懸掛藍板和黃板,每667 m2均勻布放20張藍板+20張黃板,懸掛高度在大蒜植株上15 cm,用竹竿和細鐵絲固定[2]。
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示范區大蒜在播種期、生長期等病害防控以試驗篩選的高效低毒藥60%高巧懸浮種衣劑藥劑,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及以下生物制劑天達2116植物生長營養液或坤奇爾復合生物菌肥、0.5%苦參堿水劑、10%的多抗霉素、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8%阿維菌素乳油等藥劑交替混合使用,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定用藥次數。對照區為農戶常規用藥處理區。
在整個生長期跟蹤調查,記錄防治次數、病蟲害發病株率(采用隨機五點取樣,每個點取100株)、病情指數、計算防治效果,并在收割大蒜時按平方米測產法計產量,計算商品出口率。調查結果見表3。
調查結果發現,大蒜全生育期綜合防治示范區用藥次數為3次,農戶常規用藥5次,在減少了用藥次數的情況下,大蒜示范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病蟲害的防控效果明顯,且大大降低了農藥殘留污染,對環境友好,生態健康,在生產中應該大力推廣應用此項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模式。
2 大蒜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
在明確大蒜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發生習性和藥劑篩選試驗的基礎上,經過優化組合,制定了一套與綠色防控相融合的綜合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
2.1.1 精耕細作,施足底肥
1)精細整地。大蒜根系為弦線狀須根,根系較脆弱,生活力差,80%~90%的根系分布在15~20 cm深耕層,蒜頭又生在地下,對土壤條件要求較嚴格,選擇較為肥沃的土壤,以老黑土老黃土為宜。當前作物收獲后,應搶茬耕翻,結合施肥,可耕翻二犁,深度20 cm左右,耕后縱橫耙細,耙平,用鐵耙進一步耙細找平,耕層松透,保好墑情,以利播種。
2)培肥地力。新蒜田和一部分老蒜田土壤肥力較瘠薄,應通過連年增施有機質肥料,增施餅肥、磷肥等,不斷提高土壤的肥力,為大蒜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大蒜需肥較多,掌握以有機質肥料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施肥原則[3]。每667 m2施土雜肥5 000 kg左右,土雜肥一定要高溫發酵漚肥后施用,忌用帶病糞肥,每667 m2施餅肥50~100 kg,碳銨75~100 kg,磷肥、鉀肥各50 kg,二銨15 kg。土雜肥、氮肥、磷、鉀肥等要撒施,耕翻入土層。餅肥、二銨作種肥使用。餅肥可拌40%辛硫磷(每667 m2施用200 g兌水5 kg),防治蒜蛆及地下害蟲。
2.1.2 因地制宜,選用良種
主要選用生長勢強、蒜株粗壯、蒜頭肥大、質優高產、抗病性強的蒼山蒲棵、高腳子、糙蒜等品種為主,主要特征是植株生長高大,生長勢強,較耐寒,豐產性狀良好,蒜頭蒜薹產量高。在生產應用搭配品種時,選用蒲棵為中晚熟品種,為早熟品種,高腳子為晚熟品種。另外,蒲棵品種較抗病害,故應優先推廣,發揮其增長作用。
2.1.3 合理輪作
大蒜最忌連作,同時也是其他作物的良好前茬作物,蘭陵縣當地有大蒜同玉米輪作的種植習慣,大蒜、玉米輪作可以有效改進土壤的理化性狀,有利于大蒜根系分泌物對病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通過輪作改變了大蒜病、蟲害生存的環境條件,可以減輕大蒜病害、地下害蟲的為害。
2.1.4 種子處理
根據當地的種植習慣,認真做好大蒜種子播前處理,可以選用2.5%適樂時60 g+60%高巧100 g配成混合液,拌100 kg種子晾干后播種,可以提高大蒜的發芽率和發芽勢,達到苗齊、苗旺、苗壯的目的。
2.1.5 適時播種,提高質量
秋播大蒜的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寒露前)。此期平均氣溫17.6 ℃左右,5 cm地溫18.3 ℃左右。播后一般9~10 d出苗,13 d齊苗。冬前5葉1心,株高25~30 cm以上視為壯苗。寒露后,超過10月中旬播種,明顯減產[4]。
2.2 物理防治
2.2.1 燈光誘殺
根據害蟲的趨光性誘殺地老虎、金龜子、螻蛄、甜菜夜蛾等成蟲。每示范點在適中位置安裝一臺太陽能板殺蟲燈,每周根據蟲量清理誘捕袋,可有效減少成蟲產卵,降低幼蟲為害。
2.2.2 色板誘殺
蒜田懸掛黏蟲板,黃板是利用害蟲的趨黃性制作的,主要針對有翅蚜蟲、粉虱和斑潛蠅;誘殺對藍色有趨性的薊馬、蒜蛆成蟲等害蟲,懸掛藍色黏蟲板。色板密度為20 cm×20 cm的中型黃板每667 m2地掛20~30塊。在大蒜田懸掛粘蟲板需要插粗細、高度適中的竹竿來支撐,懸掛高度距大蒜頂部10~20 cm,隨著大蒜生長及時調整高度,每20 d左右更換1次黏蟲板。
2.3 生物防治
生物農藥低毒低殘留,對環境無污染,能夠自然分解,應該在生產上大力推廣。用天達2116植物生長營養液或坤奇爾復合生物菌肥在大蒜花薹伸長期葉面噴施,可以有效促進大蒜的生長發育,提高大蒜的品質,增強大蒜葉枯病等病害的發生;使用0.5%苦參堿水劑500倍液可有效防治大蒜薊馬、潛葉蠅、蚜蟲等蟲害;每667 m2用10%的多抗霉素可濕性粉150~200 g兌水50~75 kg噴霧劑防治大蒜的灰霉病;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大蒜細菌性軟腐病;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40 mL防治蒜蛆、大蒜根結線蟲病、根螨等。
2.4 化學防治
針對不同時期的防治對象,選擇適合的農藥品種,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均為試驗示范篩選的高效低毒藥劑,適期用藥,交替輪換使用。每種農藥連續施用不宜超過3次。多種病蟲混發時,宜混合用藥。施藥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有益生物的殺傷,避免對鄰近作物產生藥害。
參考文獻:
[1] 沈榮紅.大蒜生育期病蟲害發生種類及防治技術[J].中國果菜,2017,37(4):55-57.
[2] 周仙紅,張思聰,莊乾營,等.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遲眼蕈蚊誘集方法比較精讀[J].植物保護,2016,42(1):243-248.
[3] 姜佳琦.生物有機肥對大蒜連作土壤酶、微生物及養分的影響[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
[4] 徐曉俠,吳漢花.蘭陵縣“蒼山大蒜”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精讀[J].農業科技通訊,2018(8):317-31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