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興樹 鐘文佳
摘 要 近年來,廣西岑溪市農業農村局逐步構建了由市政府主導、農業行政部門監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社會監督的長效管理機制,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但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诖?,就農產品質量監管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治理措施。
關鍵詞 農產品;種植管理;質量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45
岑溪市農業農村局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行政主管部門,近年來以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以及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系列講話精神為抓手,通過建立比較健全的監管檢測體系,推行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強農業投入品動態監管,推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逐步構建了由市政府主導、農業行政部門監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社會監督為一體的長效管理機制,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以存在問題為導向,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治理措施,杜絕安全隱患存在,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1]。
1 岑溪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者和種植業主主體責任問題
1.1.1 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業主問題
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經調查統計,岑溪市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店共有216家,從事銷售工作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人員經過植保、農學等農業知識培訓,部分人員僅有小學文化水平;年輕從業人員容易接受新技術、新知識,五六十歲從業人員大多難以接受新技術。農戶在購藥時,有的銷售人員盲目推薦高毒、高殘留農藥,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患。
1.1.2 種植業主主體責任問題
經調查統計,岑溪果蔬種植面積0.8萬公頃左右,其中農業種植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367家,種植散戶2 136戶。在367家農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中,有的企業能夠按照現代農業標準進行生產,制訂有種植技術操作規程、基地管理制度、質量管理手冊及完善的生產記錄;有的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沒有制訂完善的生產技術規程、基地管理制度和質量管理手冊,生產記錄不健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不夠重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沒有落實到位,造成較為嚴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2 000多戶種植散戶的種植面積少且分布散,種植從業人員以五六十歲老年人為主,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識不深刻,對高毒、高殘留限用農藥認識不到位,對用藥安全間隔期概念不熟悉。這部分種植散戶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相當大的安全隱患。
1.2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存在問題
1.2.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不健全
岑溪市原農業局在2012年分別成立了市、鎮兩級農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站。但是目前,市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尚未建立獨立編制機構,市級監管檢測工作人員從原農業局各部門借調,工作人員沒有歸屬感。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雖然明確有2個工作人員,但是近年來鎮農業站工作量相當大,如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地力補貼等工作都由農業站來承擔,占用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的大部分時間,難免會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雖然有1名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但是協管員沒有任何物質待遇,僅是形式上的存在。
1.2.2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配套經費尚未完善
岑溪市農業農村局只有1輛公務車,平時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管用車非常困難,難免會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到位的現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工作人員相應的津貼福利待遇沒有落實到位,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雖然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績效考評,但是激勵機制尚未完善,還沒有充分調動工作人員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積極性。
2 提高岑溪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主要措施
2.1 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
岑溪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作為全市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要盡快落實編制機構和人員編制,使得工作人員積極投入工作當中。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應實行專職固定,把日常工作重心放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當中。村級協管員(一般是村干部)應由當地鎮政府任命,并進行適當經濟補助,明確工作責任,使其積極協助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如此形成縣、鎮、村三級健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縣級監管部門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方案,鎮級監管部門具體執行,村級協助管理,按照轄區屬地管理原則開展工作。鎮級監管部門對轄區內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店以及水果蔬菜種植業主的聯系電話、種植品種、種植面積、種植地點等整理存檔,進行網格化日常監管[2]。
2.2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做好宣傳和培訓
1)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培訓學習《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條例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知識、農產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2)組織全市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業主進行培訓,學習相關條例以及植保專業知識,提高經營從業者的素質,從源頭上杜絕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3)農業種植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種植規模相對較大,產品以上市銷售為主。對這部分種植業主要不定期地組織學習《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條例,讓種植業主深刻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和要承擔的相關責任,從生產源頭上杜絕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2.3 加強日常檢查和監管
1)市鎮兩級監管部門對轄區內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店進行檢查監管,嚴把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關和規范農藥銷售經營。檢查中發現問題要及時督促整改,如發現有違法經營的由市農業行政執法大隊依法查處。2)市鎮兩級監管部門對轄區內主要果蔬基地進行日常檢查監管,主要檢查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農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生產記錄是否完善。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違法使用農業投入品的由市農業行政執法大隊依法查處。同時,實行網格化巡查監管,形成全市轄區內種植基地的無盲區監管,嚴防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2.4 對即將采收上市農產品抽樣檢測農殘
市鎮兩級監管檢測部門根據不同季節對轄區內主要產出水果品種和當季銷售量大的蔬菜品種在采收上市前抽樣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檢測合格的產品方可采收上市銷售,檢測發現農殘超標的產品,要馬上發放延遲采收通知書,符合用藥安全間隔期經復檢合格后才能采收上市銷售。
2.5 明確主體經營責任
1)農業行政監管部門年初對轄區內農業投入品(農藥)經營業主發放農資銷售誠信告知書,并簽訂農資經營主體責任書。明確經營業主主體責任,規范農藥銷售。從源頭上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2)農業行政監管部門年初對轄區農業生產企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發放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承諾書,并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種植業主在生產過程中的責任目標,違法生產應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使種植業主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敬畏之心,從生產源頭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防患于未然。
2.6 落實保障經費和激勵機制
1)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多方籌集資金,保障經費投入,特別是本級政府應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投入,特別是要保障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必需的交通工具、檢驗檢測設施設備和運行費用等投入,使各級監管、檢測、執法機構具備與履行職責相適應的工作條件。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經常走村進戶,深入田間地頭,工作量大,當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原則性問題時,經常得罪種植業主,工作壓力大。要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激勵機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實行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
3 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明確由政府主導,行政首長責任制,農業農村局負責具體監管檢測工作。通過建立健全的監管檢測體系,形成縣、鎮、村三級監管機制,實行網格化巡查監管。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保障經費,充分調動監管檢測人員工作積極性。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在全市推行產生示范效應,加強農業投入品動態監管,推行農產品產地合格證準出制度,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方明星,黃康倫,李穎慧,等.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與分區——以泰州市為例[J].江蘇農業學報,2019,35(6):1476-1483.
[2] 致公黨安徽省委會.產業支撐聚焦特色農產品[N].江淮時報,2019-12-27(3).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