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興



摘 要 在室溫下用不同pH值(2.5、3.5、4.5、5.6)的模擬酸雨溶液對裸大麥(阿青4#)種子進行脅迫處理,用水培法研究酸雨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對各試驗組的發芽率、發芽勢、種子活力指數、根長抑制指數、芽長抑制指數及平均幼苗的芽干重進行測定。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不同pH值都對萌發率、發芽勢、活力指數、平均苗干重、根長和芽長的影響不一樣;pH 4.5的酸雨對萌發率、發芽勢、活力指數的影響較小,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pH 2.5的酸雨抑制作用均十分突出。
關鍵詞 裸大麥;萌發率;發芽勢;活力指數;平均苗干重;抑制指數;模擬酸雨
中圖分類號:X50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7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模擬酸雨的配制:選取蒸餾水作為配制模擬酸雨的溶劑,用電子天平稱取適量K2SO4(0.660 mg·L-1)、Na2SO4(0.988 mg·L-1)、CaCl2(2.613 mg·L-1)、NH4NO3(0.772 mg·L-1)及(NH4)2SO4(1.442 mg·L-1)來調節蒸餾水的離子濃度得到原溶液,再用分析純硫酸和硝酸按5∶1摩爾比配制成酸雨母液[1],最后將配制成的pH=1.0的酸雨母液添加到原溶液中,用pH酸度計校準,調節成pH值為2.5、3.5、4.5、5.6的模擬酸雨,試驗中用原溶液作為對照組(CK)。
種子來源: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購買。
1.2 試驗設計
種子發芽試驗:挑選飽滿均勻的裸大麥(阿青4#)種子,先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5 min(第一次)和10 min(第二次)的消毒處理,然后用自來水和蒸餾水各沖洗5遍,再用蒸餾水浸泡10 min,將種子整齊排列在鋪有棉花和濾紙的培養皿(棉花放在濾紙下面)中,每皿放置30粒。用酸度計測定培養液的pH值并用5種酸度(2.5、3.5、4.5、5.6、CK)溶液浸種。為保持培養皿中酸液pH值的穩定性,每天添加1次溶液(每次9 mL)。種子置于室溫下萌發。各處理和對照均設3次重復,1 d后開始統計發芽率。
1.3 測定方法
根據記錄的發芽數、根長、芽長,計算發芽率、發芽勢、活力指數、根長抑制指數、芽長抑制指數和芽平均干重等指標[2]。
種子發芽率,是指在種子發芽試驗終期(發芽數連續兩天不變為止,本試驗為7 d),正常發芽的種子數占供試種子的百分率。
種子發芽勢,是指種子發芽初期(規定日期內,本試驗為前3 d),正常發芽的種子數占供試種子的百分率。
活力指數和根長、芽長抑制指數和平均芽干重根據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計算。
式1中,Gt為在不同時間的發芽數,Dt為相應的發芽日數,s為一定時期內幼苗長度(cm),以發芽試驗結束時(本試驗為7 d)平均芽長表示。式2中,以每株苗的平均根長或平均芽長計算[3]。式3中,發芽實驗結束后,用電子天平測每一個酸度下平均芽的干重和鮮重,在烘干時,烘干至其重量不再變化。
1.4 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用Microsoft Excel2007軟件進行計算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酸雨脅迫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消毒10 min的萌發率比消毒5 min的高得多,為了更好地體現pH值單一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消毒時間為5 min時的發芽過程中過多的種子發霉,萌發率極低,因此后續實驗采用消毒10 min的數據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發芽率是反映種子品質優劣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發芽率高表明有活力的種子多,播種后田間出苗率高[4-5]。對不同pH值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發芽率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pH值的主效應達到極顯著水平。
由表1和表3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在不同pH的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發芽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pH 2.5、3.5、5.6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表現為下降,但是pH 4.5的發芽率略高于對照組,有促進作用。
2.2 酸雨脅迫對大麥種子發芽勢的影響
發芽勢是反映種子活力大小的重要指標,發芽勢高表示種子活力強,發芽整齊,出苗一致,增產潛力大[4]。對表4中不同pH值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發芽勢進行方差分析,如表5所示。結果表明,pH值的主效應達到極顯著水平。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不同pH的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發芽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pH 3.5、5.6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表現為下降,但是pH 4.5的發芽勢略高于對照組。pH 2.5對發芽勢的影響不是很大,pH 4.5對其發芽勢有稍微的促進作用。
2.3 酸雨脅迫對活力指數的影響
活力指數是反應種子活力的綜合指標,活力指數越大,種子的活力越高。對表4中不同pH值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活力指數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pH值的主效應達到極顯著水平,見表6。
由表4和表6可以看出,在不同pH值的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活力指數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pH 2.5、3.5、5.6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表現為下降,pH 2.5活力指數最低,pH 4.5的活力指數與對照的差異沒有其他的酸度顯著。
2.4 酸雨脅迫對根長抑制指數的影響
根長抑制指數直接反映出酸雨對種子根生長的抑制情況。對不同pH值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根長抑制指數進行方差分析,如表7所示。結果表明,pH值的主效應達到極顯著水平。
由表4和表7可以看出,在不同pH值的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根長抑制指數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pH 2.5、3.5、5.6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都有抑制其根長的作用,pH 2.5的抑制作用十分突出,幾乎完全抑制其根的生長,pH 3.5、4.5、5.6的抑制作用差異不明顯。
2.5 酸雨脅迫對芽長抑制指數的影響
芽長抑制指數直接反映出酸雨對種子苗長生長的抑制情況。對不同pH值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芽長抑制指數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pH值的主效應達到極顯著水平,見表8。
由表4和表8可以看出,在不同pH值的酸雨脅迫下,裸大麥種子的芽長抑制指數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pH 2.5、3.5、5.6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都有抑制其根長的作用,pH 2.5的抑制作用十分突出,幾乎完全抑制其根的生長,pH 3.5、4.5、5.6的抑制作用差異不明顯。
2.6 酸雨脅迫對芽平均干重的影響
芽平均干重反映了在不同條件下,植株芽生成的生物量,可以彌補苗長不同時的一些誤差,表9表明,pH值效應對平均芽重有著顯著的影響。
從表4和表9可以看出,同對照相比,不同酸度的pH值對芽重都有抑制作用,pH 2.5、4.5、5.6的影響要比pH 3.5的要大,也說明酸雨在抑制芽長的同時抑制其苗生物量的增加。
3 結論
裸大麥種子萌發受酸雨脅迫的影響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1)不同pH值對萌發的影響不同;2)不同pH值對相同植物的不同部位影響各不相同;3)不同pH值種子萌發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數量上,還體現在品質上;4)酸雨脅迫對于發芽進程存在一定的影響;5)酸雨脅迫尤其弱酸環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并不完全表現為抑制作用。
參考文獻:
[1] 邱棟梁,劉星輝,郭素枝.模擬酸雨對龍眼葉片氣體交換和葉綠素a熒光參數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02,26(4):441-446.
[2] 顏啟傳.種子檢驗原理和技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 任安芝,高玉葆.鉛、鎘、鉻單一和復合污染對青菜種子萌發的生物學效應[J].生態學雜志,2000,19(1):19-22.
[4] 李彤,李靖霞,李曉芳,等.種子發芽率,活力對出苗率影響淺議[J].北方農業學報,1999(6):44.
[5] 張如蓮,龍開意.不同溫度處理對臂形草種子發芽速率的影響[J].四川草原,2005(7):27-2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