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蕾 劉真



摘 要 與傳統農民工不同,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內在文化缺失,因此這個特殊群體成為當今社會主流意識矛盾的焦點。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已無法滿足用工企業的需求,需求緊缺導致“民工荒”問題非常嚴重,基于此,調查分析了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情況。
關鍵詞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衡陽市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83
新生代農民工是指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戶籍地在鄉村,常住城市,并在城市從事非農生產6個月以上的新時代產業工人[1]。本文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定義為青年農民工(年齡在16~35歲),現有1.52億人左右。與上一代不同,他們擁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他們在城市面臨著很多困境,如身份不被認同、技能不滿足用工需求、生活壓力大、婚姻問題等[2]。國家開始關注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這些困境,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迫在眉睫,所以為了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困境和民工荒問題,進一步研究了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培訓需求和培訓意愿[3]。
1 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就業及培訓現狀
基于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培訓需求和培訓意愿等現狀,設計調查問卷,于2019年12月對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狀況進行的抽樣調查,此次調查研究的對象是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共發放225份調查問卷,回收220份,剔除年齡不在16~35歲范圍內的問卷,其中剩余190份為有效問卷,并對有效問卷進行分析,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現狀調查數據如下。
1.1 外出務工原因
在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因素中,有37.1%的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空間,其中22.8%的新生代農民工為了磨練自己,如圖1所示。可見,新生代農民工更向往到大城市的發展。
1.2 外出務工前的經歷
調查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之前,讀書占37.6%,務農占23.2%,可見新生代農民工在外出之前選擇讀書的比重比較大;而創業和工作的比重比較小,說明他們工作技能不成熟,還需進行創業或技能培訓[4],如圖2所示。
1.3 外出務工情況
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的擇業途徑局限,有35.5%的新生代農民工是同鄉親友介紹工作,有17.93%是通過招聘廣告找工作,只有7.97%的新生代農民工是自己找工作。可見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自主性不強,隨大流現象比較嚴重,他們并不知道自己適合的職業,只是更愿意聽信自己的親朋好友從而做決定,如圖3所示。
有34.2%和29.5%的新生代農民工從事的職業是生產車間工人和服務員,選擇建筑類的只占2%,可見建筑業不受新生代農民工的青睞,而從事技術行業的人員的比例占8.7%,可見擁有技能的新生代農民工并不多,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人力資源技能的一個衡量指標是專業技術證書。但新生代農民工所持有的專業技術證書并不多,他們中高達50%~60%的人沒有專業技能證書,持有技能證書的占23.7%,這說明新生代農民工缺乏技能培訓[5]。
從就業滿意度進行分析,新生代農民工對工作條件和收入水平的滿意度持一般態度的占41%;對工作條件和收入不滿意的占比較低,分別為3.7%和7.96%。由此可見,40%的新生代農民工對就業滿意度一般,還有40%比較滿意。
1.4 就業培訓方式及意愿
從圖7可知,愿意參加短期培訓課程的新生代農民工占52.33%;愿意通過自主學習來提高職業技能的占31.28%;愿意通過長期教育的方式來提升技能的有22.64%;運用其他渠道來提升技能的有4.75%,可見多數的新生代農民工更愿意花少量的時間來提升自身職業技能。
培訓需求大小取決于新生代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的意愿強度,如果意愿不強,則參與培訓的概率不大,從其參加就業培訓的意愿來看,多數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花錢或者沒有時間參與,只有34.2%的新生代農民工愿意參加就業培訓。
就業培訓如果是免費或收費較低,有45.7%的新生代農民工愿意參加;如果是一攬子就業培訓有26.72%的人愿意參加;8.46%的新生代農民工表示有閑暇就會去參加,只有9.83%的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參加培訓(圖8)。
2 結論
衡陽市新生代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比率較低,原因有以下3點:1)就業培訓費用高,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無法承受;2)參與培訓的時間成本大,新生代農民工不愿花費大量時間導致培訓需求過低;3)企業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新生代農民工,而新生代農民工因為各種因素而不選擇就業培訓[6]。
針對上述原因,提出3點建議:1)企業應從人力資源培育及開發的角度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相關培訓;2)新生代農民工應加強自身教育,積極參與相關從業資格證書及技能的培訓;3)政府應構建培訓補貼平臺、合理宣傳就業培訓的意義并對培訓機構進行監督。綜上所述,相關單位應針對農民工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措施,及時解決掉用工荒、民工荒的問題,幫助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為社會和諧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可鑫.互聯網+背景下常德市新型農民工就業培訓多元合作機制構建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8.
[2] 陳娟.“失范”與“規范”:社會轉型期中國“兩棲人”現象及對策分析[J].云南社會科學,2008(6):50-54.
[3] 劉平青,姜長云.我國農民工培訓需求調查與思考[J].上海經濟研究,2005(9):77-89.
[4] 劉奉越.成人教育在促進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中的使命[J].職教論壇,2006(19):37-39.
[5] 陳浩,楊曉軍.農民工就業培訓調查分析[J].人口學刊,2009(2):27-32.
[6] 楊梅.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6):52-54.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