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瓛

摘 要 對小流域水土治理問題進行分析,認識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各項治理指標的完善以及應用方法的落實,細化小流域水土保持方案,充分滿足當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關鍵詞 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果指標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93
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環境保護十分重要。但由于不同區域的差異性,部分地區存在著水土流失問題。水土流失作為社會經濟建設以及環境可持續發展中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若缺少綜合治理方案,會對生態環境平衡維持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降低社會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中,為了更好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將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水利建設等作為核心,根據小流域綜合治理目標,確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維護方案,充分滿足生態環境的發展需求。
1 小流域綜合治理保持的作用
1.1 增強攔沙效果
根據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特點,其作為具有復雜性以及繁瑣性的工程內容,雖然在具體治理過程中需要耗費較多時間,但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環境中水土流失的問題。在具體綜合治理防護中,通過改變區域坡面,縮短小流域坡長,有效減少水土流失的面積,提高區域環境蓄水能力,增強水環境的保護價值[1]。
1.2 增強環境生產能力
根據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技術特點,在當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背景下,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的落實,可以更好地提高水資源的價值,改變以往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維持農業產業的可持續性。例如,在小河流域兩岸可以種植一些農作物,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1.3 增強生態環境效益
通過對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的分析,當遇到水土流失的問題,科學規劃地表凈水流量,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率,同時避免洪水及洪峰對土壤的侵蝕。而且,通過落實小流域綜合治理防護方案,水土環境部門可根據區域的特點,提高土壤滲透力,避免水資源浪費,滿足環境的保護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運行需求。
2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2.1 對農業產業造成的危害
通過對農業產業運行狀況分析,水土環境流失會對農業造成嚴重危害。例如,當農業土地資源出現水土流失,帶走土壤中大量的有機物,造成土地養分流失,嚴重的會出現土層變薄的問題,降低農產品產量,限制土地資源的生產能力。
2.2 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危害
伴隨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土流失問題會對工程設備、交通工具以及人類的生命安全等造成嚴重隱患。如,水土流失會產生大量泥沙淤泥,引發江河堵塞,限制區域經濟發展。
2.3 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在生態可持續的背景下,水土流失會增加生態環境惡化的可能,導致區域中土壤以及肥力等嚴重退化,造成植物失去保水能力,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各種自然災害。
不同地面的組成物質包括3種,分別是土壤、明沙以及裸露的巖石。不同土質造成的影響不同,如,在雨水較多的情況下,裸露巖石在沒有嚴重風化的情況下滲水量相對較小,但是巖石堅韌,不會被沖走。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果指標體系及應用
3.1 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果指標體系
結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特點,對生態指標、經濟指標以及生態經濟指標的體系進行分析,其內容如表1所示[2]。
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效益評價中,需要利用層次分析的方法,對其效果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并按照自然環境、區域經濟以及社會環境的治理狀態,確定登記劃分標準。例如,當區域評分<70分時,意味著綜合治理生態經濟系統建設未達標;若區域評價總分在70~80分時,意味著生態系統建設符合初級標準,區域生態環境呈現出初級良性循環的狀態。當區域評價總分在80~90分時,為中級標準;評分>90分時,表示綜合治理的生態環境達到了高效、穩定、協調的發展狀態。
3.2 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應用
3.2.1 工程治理
在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情況下,為了更好提高水土保持效果,通過工程治理方法的落實,可以將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作為核心,提高地表對雨水的滲透效果。通常情況,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工程治理中,基本措施包括以下3個方面。1)治坡措施。治坡措施主要是針對高原、丘陵的坡面,治理中將坡面的角度控制在<15°的狀態,通過農田相互連接進行高線整理,梯田的寬度要應保持在3.5~11.5 m。應注意的是,梯田內部排水溝設計需適當加深樹木根部厚度,提高土壤肥沃性。2)治溝措施。在水土綜合防護中,治溝工程需將合理性渠道設計作為重點,通過攔蓄結合方法,將汛期雨水集中處理,有效避免土地資源缺水及干旱的問題,提升治溝工程的防治及處理效率。3)小型水利工程的防護。結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防護方案,通過小型水利工程的設置,在暴雨時期增加攔蓄設施,更好地提高對區域農田的保護,避免洪澇災害對區域生態造成的影響[3]。
3.2.2 林草治理
在水土流失問題分析中,落實林草防治方案。結合區域特有產業進行保水治理,通常,林草治理方案包括以下3個方面。1)水保林防治措施。通過分析水土流失問題,在林草防護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苗木栽植。應注意每年的3月可開始種植樹木,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2)對于種植完成后的苗木,應定期松土、修剪,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提高苗木成活率,為區域水土環境保持提供保障。3)經濟林種植過程中,防護部門需根據小流域環境特點,確定經濟林種植方案,以增強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持。而且,在經濟林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好提高水土保持水平,防護部門根據以往經驗,確定適應性的防治方案,提高苗木成活率,為水土防治以及區域的經濟化發展奠定基礎。
3.2.3 封育治理
在水土流失問題的封育治理中,落實林木種植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也可避免水土隱患。因此在封育措施落實中可通過養護方案的落實、封育治理措施的確定等,設置醒目標志,增強人們對封育治理的認識,以提高林木種植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同時,在具體水土環境保護中需以生態效益出發,通過水土保持以及工程治理方案的落實等提高生態環境的協調價值,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供參考,滿足當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4 結語
在當前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提高環境的治理效果,區域環境治理中需要認識到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通過生態環境的協調以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方案的落實,增強水土流失的處理效果,充分滿足小流域水土綜合治理的需求,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一般情況下,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需要通過各種方案的落實,增強環境保護的整體價值,實現小流域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杜玉霞.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策略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6):32-33.
[2] 趙云朋.淺議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對策與效益[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0):230.
[3] 李朝琳.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策略[J].數碼設計,2019(4):234.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