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
摘 要 在現代化農業發展中,農田水利施工的每一項措施和方法都關系其發展和轉變。農業發展中,不僅要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還要在環境的保護措施上進一步加強。基于此,分析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并提出農田水利施工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 農田;水利施工;環境;影響;防治
中圖分類號:F407.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99
農田水利施工的進步的確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收益,但是,也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在制定相關防御措施中,一定要在農田水利施工區域開展大量的勘察與調研,充分掌握每一項工作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應進一步完善環境的保護措施與保護方法,進而構建高質、高效的農田水利工程。
1 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1.1 對農田、林地、草地等產生的影響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優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水資源,為日常生產、生活提供更多的幫助。農田水利施工量在近幾年不斷擴大,在水利服務規模上持續提升,但施工產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重。農田水利施工過程中,占有非常大的土地面積、水域面積,很多地區的土地資源、水源資源遭受較大的破壞。農村區域的水土保持對于環境改善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在控制的過程中沒有采取科學的策略和標準來優化,必定造成水土流失現象出現。同時,水利體系建設、水利工程服務等由此產生了較多的隱患,難以在長期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果。農田水利施工過程中,從占地到清理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尤其對地方的農田、林地、草地等方面均造成較大的破壞。林地和草地是重要的環保內容,對空氣凈化和水源涵養具有重要的影響。農田水利施工過程中的肆意破壞問題將直接促使各類土地應用分配不均,對土地產生嚴重的破壞問題,直接導致農田水利施工的預期效果欠佳[1]。
1.2 對水域產生的影響
農田水利施工對水域產生的影響同樣巨大,水利工程建設會造成大量的污染問題。噪音污染方面,水利設備的運輸、現場施工組裝、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會產生大量的噪音,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工業廢水方面。由于水利工程的前期建設需要通過工業化的技術和措施來完成,因此導致工業廢水的生成量非常大。農村區域的水源與河流具有密切的關聯,部分施工項目的廢水排放過程粗放,不僅無法保護水域環境,還加劇了廢水所帶來的破壞,對于工業的長期規劃造成了嚴重影響。建筑垃圾方面,很多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健全,在水利項目建設過程中完全是從頭開始,導致工程的各類垃圾排放數量劇增,而且對于垃圾的處理、堆填、再利用等方面都沒有進行有效控制,造成的潛在性安全隱患、生態隱患較為突出,所以,這都是相關部門需要重視的工作[2]。
2 農田水利施工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
2.1 遵循原則,科學施工
近幾年,關于環保的研究力度不斷提升,很多地方在農田水利施工方面都希望通過科學的策略、標準來完善,但是礙于工程工期的影響,繼續按照“先破壞、后治理”的模式來操作,導致環境的破壞問題日趨加重,治理的手段和效果差強人意。農田水利施工是利國利民的舉措,對農田的發展和管理具有很大的幫助。對于環境造成的破壞與影響必須要科學的應對,確保在每一項工作的實施層面上,可以確保施工的可靠性、可行性。農田水利施工方案組建必須不斷完善,提前對施工現場進行勘察、調研,加強3S技術的運用,獲取更多的地質信息、環境信息。在環保要求和理念的貫徹落實方面,嚴格按照國家現行規范、標準實施,禁止出現任何形式的環境破壞。水利施工技術的運用堅持通過綠色技術、無污染技術來完成,針對各類污染物的排放、處理需嚴格管理,樹立良好的形象,禁止出現大面積污染問題,減少對農業生態造成的破壞[3]。
2.2 合理規劃與布局
隨著農業規劃和農村建設體系的日趨健全,農田水利施工與環境的協調力度也需進一步提升,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確保在各方面規劃、布局過程中都是合理、規范的。農田水利施工的目的在于促進農田管理的進步,在水資源的利用和動力供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解放雙手的同時實現農田、水利、環保3個方面共同進步。只有在施工前的規劃和布局方面做好預案,才能長期、持久地開展專項工作。在農田水利施工開始前,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對施工現場科學勘探后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對施工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出解決預案。施工開始后若遇到施工建設與生態環境相矛盾的實際問題,要對解決預案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3方面考慮,及時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避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就需要農田水利施工人員對生態環境有強烈的責任感,既履行好自己的本職義務,又要對生態環境負責,為子孫后代造福[4]。
2.3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
水利工程的建設雖然在數量上、規模上不斷擴大,但在施工的位置上需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距離農業生態保護區距離過近,雖然在工程建成以后能夠帶動農田發展,可是由此造成的污染問題和環境破壞較為嚴重,在權衡利弊之下,應不予批準建設。對農業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構建更加嚴格的農田水利施工標準。因地制宜的選址,應針對施工現場的地形情況、生態情況進行考慮。若建設工程靠近湖泊,利用湖泊的龐大水源來提供動力,一方面能夠在農田的灌溉和管理上提供足夠的幫助,另一方面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利用這種天然優勢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比較容易得到地方農業部門的歡迎,但是在農田水利施工層面上,一定要杜絕水源污染的問題。污染水源的凈化難度非常高,而且各類污染物質借助河流湖泊流動會造成大面積的污染,因此會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5]。
2.4 加強職能部門的監督力度
隨著生態保護和環境重塑的力度不斷提升,農田水利施工必須站在科學的角度來探究,讓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有據可談。職能部門的監督力度提升,旨在按照國家現行規范、標準對農田水利施工開展強制性管理、約束,確保在每一項工作的部署層面上給予足夠的支持。職能部門監督過程中,對于農田水利施工項目的規模、建設位置、建設目的、盈利標準、環境影響等方面均要開展精細化的評估和調研,以環境保護為主,以經濟發展為輔,在符合法律要求和建設要求的情況下準許立項。農田水利施工過程中,職能部門的監督表現為定期檢查,尤其是對施工現場的垃圾排放和處理、廢水的二次利用、施工材料的環保特性等進行仔細的檢查與考量,發現任何污染隱患要及時整治,杜絕嚴重的污染外泄現象出現。
2.5 把握要點,精細化施工
國內的環境保護工作正在不斷加強法律落實力度,對于各類污染工程的懲罰、取締措施不斷加強,目的在于確保農田水利施工能夠按照科學的思路、標準來執行。水利項目在國家規劃和農業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未來的水利工程項目會進一步增加,且以中小型水利項目為主。在項目的環境風險管理、污染風險管理力度上要進一步加強,針對環境破壞、污染源、污染范圍等作出詳細的勘察與測算,針對隱藏問題快速地識別和解決。廢水的二次利用過程中,除了在現場安置凈化設備外,還要與廢水處理廠合作,加強廢水的集中收集、集中處理,避免對施工現場附近的農業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廢料和垃圾的處理方面,同樣遵循二次利用原則,對于垃圾的焚燒、堆填、降解處理等,按照垃圾分類來完成,與垃圾處理機構進行合作,既要在農田水利施工的效率上、質量上提升,又不能對環保造成嚴重的破壞。
3 結語
現階段的農田水利施工,基本上都能夠在環境保護方面投入較多的精力,各項污染隱患的處理都能夠找到源頭。但是,環保的創新技術、創新理念落實有待進一步提升,農田水利施工的污染問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不同區域的污染強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污染控制的過程中選擇不同方法,一方面要在水利施工的方案上進行優化,另一方面在施工技術、施工管理、施工材料等方面有所改善,達到邊建設、邊保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趙會斌.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解決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6):38-39.
[2] 張子棟.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0(7):125-126.
[3] 周培麗.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9(1):56.
[4] 鮑立榮.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8(4):18-20.
[5] 戴勇,章建.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7,37(12):8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