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慧儀



[摘要] 目的 循證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惡心、嘔吐及焦慮心理的影響。方法 便利選取該院于2018年1—12月間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期間惡心、嘔吐發生情況與焦慮評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化療期間未發生惡心者20例(38.46%)、未發生嘔吐者占22例(42.31%),明顯高于對照組10例(19.23%)、12例(23.08%)(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t=18.466,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6.15%,高于對照組73.08%(χ2=20.442,P<0.05)。結論 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惡心、嘔吐情況,改善焦慮心理,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乳腺癌;循證護理;惡心、嘔吐;焦慮;化療;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7(c)-01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nausea, vomiting and anxie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a total of 104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includ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mode.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vomiting, anxiety score and satisfaction during chemotherap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0 patients (38.46%) did not experience nausea, and 22 patients (42.31%) did not experience vomiting,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0.19%) and 12 patients (23.08%)(P<0.05)The anxie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18.466,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1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3.08%(χ2= 20.442, P<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ausea and vomiting, improve anxiety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Evidence-based nursing; Nausea, Vomiting; Anxiety; Chemotherapy; Satisfaction
乳腺癌的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處于上升趨勢,高發風險人群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生育晚等,常規而言因乳腺不是維持女性生命活動的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患者病情多不嚴重,但乳房細胞組織特點包括松散與易轉移,可能導致原位癌疾病發生進一步改變,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與健康[1-2]。臨床針對乳腺癌疾病多主張采取綜合療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術后的化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化療治療過程中會伴隨副作用風險,如惡心、嘔吐等[3]。乳腺癌是一種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惡性腫瘤疾病,常用手術聯合化療進行綜合治療,但術后化療周期較長,化療藥物會造成副作用,對患者心理、生理、精神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重視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便利選取該院于2018年1—12月間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患者,分析循證護理的應用相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9~60歲,平均為(49.4±4.7)歲,病變部位:左側38例、右側14例;術式:乳房癌根治術29例、乳房癌改良根治術2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9~60歲,平均為(49.4±4.7)歲;病變部位:左側40例、右側12例;術式:乳房癌根治術30例、乳房癌改良根治術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研究已上報該單位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術治療;均為術后首次接受化療者;均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均主動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精神異常者;患病前即合并心理問題者;非原發性乳腺癌者;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中途轉院者。
1.2? 方法
觀察組施行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內容見下:①科室成立循證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納入科室骨干成員,各個組員分工合作,分別查閱乳腺癌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焦慮心理等文獻,調查患者的臨床實際情況,了解患者住院期間心理、行為、疾病健康知識等多種需求,制定循證護理方案。②健康指導: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分別采取適宜語言及溝通技巧與其保持持續性溝通,化療正式開始前提供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化療的目的、過程、常用藥物與藥物常見的副作用風險,為患者普及疾病治療知識,了解患者癥狀,告知患者應對策略,提高患者化療前治療信心。③心理護理:重點評估患者焦慮情緒現狀,站在患者角度幫助其分析產生焦慮情緒的原因,告知患者焦慮情緒對治療效果的不良影響,護士主動關心患者,鼓勵患者訴說內心想法,耐心傾聽,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與狀態,積極滿足,疏導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列舉其他化療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④營養指導護理:關注化療后常見的副作用分析,觀察患者化療后食欲下降表現,囑咐家屬為患者提供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提高患者食欲,及時補充糖分,滿足機體營養需求。化療前遵醫囑給予預防性止吐藥物,化療后為患者播放音樂,帶領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保持情緒放松,轉移患者注意力,改善惡心嘔吐表現。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服務,包括包括入院宣教、介紹化療藥物與目的,提供相關檢查,提供用藥指導積極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惡心、嘔吐情況,惡心評分標準:無惡心:0分;輕度(1分):休息時無惡心、運動時伴隨一定惡心感受,但可自行消失;中度(2分):患者休息時亦伴隨惡心表現;重度(3分):休息時伴隨持續性惡心感受[4]。嘔吐評分標準:無嘔吐:0分;輕度(1分):1~2次/d;中度(2分):3~5次/d;重度(3分):>6次/d。采取SAS(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估,評分標準:無焦慮:<50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5]。科室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服務態度、基礎護理、護患溝通、心理護理,評分標準:滿分100分,單項25分,非常滿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滿意:<70分[6]。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惡心、嘔吐評分
2.2? 焦慮評分
2.3? 評價滿意度
3? 討論
化療藥物會損傷正常細胞,伴隨副作用風險,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等,一旦合并化療后不良反應會增加患者身心痛苦感受,此外治療產生的經濟負擔、病情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等因素均可能誘發負性情緒,如焦慮等,不利于疾病治療,因此有效的護理方式是乳腺癌治療過程中的重要部分[7]。
隨著現代城鎮居民的健康保健、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護人員工作期間需要承擔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為積極改善化療后患者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表現,護士需重視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護理工作[8]。如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化療期間未發生惡心者20例(38.46%)、未發生嘔吐者占22例(42.31%),明顯高于對照組10例(19.23%)、12例(23.08%)(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6.15%,高于對照組73.08%(P<0.05);分析原因發現,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護理工作以臨床經驗為基礎,已經無法較好適應新形勢,不能較好地滿足城鎮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是建立在已經獲得臨床證實的證據基礎上,護理過程中要求護士查找與疾病相關的臨床實踐與報道結果,結合個人臨床經驗與患者護理需求與愿望,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遵循科學原則與依據,執行護理措施[9]。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以解決實際護理問題作為出發點,積極尋求相關證據、評價與綜合分析所得證據的實用性,指導護理實踐,通過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干預,掌握患者化療期間的情緒變化,幫助調整其心理與生活狀態,加強護患溝通,了解患者情緒變化,及時轉移患者注意力,促使患者治療期間保持愉悅心情,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護士從醫學與情感兩個方面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有效改善焦慮情緒。護士重視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加強營養干預,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術后康復,改善惡心、嘔吐情況。鄒海坤學者發表觀點稱[10]:將74例乳腺癌行化療的患者劃分為循證組與常規組各37例,循證組給予循證護理,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結果顯示循證組化療期間未發生惡心、嘔吐者占20例(54.05%),明顯高于常規組12例(32.43%)(P<0.05);該文研究結果與該學者觀點相符。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惡心、嘔吐情況,改善焦慮心理,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艾小紅.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開展循證護理對其并發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6):2067-2069.
[2]? 許丹丹,周崢.循證護理對老年乳腺癌病人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8,32(8):789-791.
[3]? 郭瓊,劉清秀,梁英,等.循證護理對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6):169-172,176.
[4]? 李玉婷,張馨,劉曉舟,等.循證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及恢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 22(16):2253-2256.
[5]? 尹婭楠,張歡.循證護理對緩解乳腺癌患者并發癥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4):3377-3379, 3395.
[6]? 張巖.預防乳腺癌術后并發癥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6):251-252.
[7]? 孫彩萍,宣錦花,秦凌云,等.循證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貴州醫藥,2017,41(7):776-777.
[8]? 張衛紅.應用循證護理對乳腺癌手術患者情緒及手術耐受程度的影響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1):1349-1351.
[9]? Liao MN,Chen SC,Lin YC,et al.Education and psycholo gical support meet the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Taiwanese women three months after surgery for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A non-randomised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4,51(3):390-399.
[10]? 鄒海坤.循證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惡心、嘔吐及負性情緒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2):88-89.
(收稿日期: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