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行政監督對于監督行政機關的行為、規范行政權力的行使以及維護行政管理的公共價值具有重要作用。行政監督體系的改革和完善涉及到諸多因素,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本文將系統動力學的思維引入我國行政監督體系研究,使用Vensim- PLE軟件建立我國行政監督系統各因素的關系流圖,并根據分析結果為我國行政監督體系改革和重塑提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行政監督:多主體協同;系統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1-0272-02
一、前言
行政監督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立法、司法、行政、政黨、社會團體、社會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行為①??v觀我國行政監督體系,結構不夠完善,具體操作中也存在隨意性,完善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應從多方面入手,以系統地解決行政監督不力問題,進而規范行政組織的管理活動。
學術界關于行政監督的研究成果頗豐。侯志山等論述了行政監督的基本理論、關鍵環節監督、國內外現實以及完善我國行政監督與制約的對策建議②;蔡林慧認為我國行政監督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當代行政權力擴張而導致的監督主客體間關系倒置以及監督主體內部架構的失衡,為了解決行政權監督效率低下問題應堅持全局思維③;尤光付認為行政監督在縣級政府層面已經形成了他律、自律和參與相統一的三維監督體系,但此體系依然存在有缺陷,必須進一步約束行政權力、整合內部資源、推進法治建設④。大多數學者的研究方法多為價值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等,本文將系統動力學的思維方式與我國行政監督體系相結合,加入了系統分析法,探尋可能對行政監督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并建立行政監督系統內各因素的相互關系,利用Vensim- PLE軟件描繪行政監督系統的作用機制,為改革和完善我國行政監督體系提供新的思路。
二、行政監督系統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一)系統邊界
行政監督的是為了對國家公共政策執行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進行監察和督導,以更好地進行行政管理工作。為了方便分析,本文從五個行政監督主體和一個行政監督客體入手,即立法機關監督、司法機關監督、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政黨監督、社會監督(社會組織、公民輿論)、受監督行政機關和人員。
(二)SD子系統分析
1.立法機關子系統。行政立法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規章的國家行政機關,包括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等。行政監督的過程是復雜而繁瑣的,需要利用法律加以規范。立法機關對于行政監督的影響因素包括:監察法律完善度、法律適應性、立法機關重視度、法律執行度和行政規范性文件效能等。
2.司法機關子系統。司法機關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如法院、檢察院等。其影響因素包括:紀律檢查效果、審判公正性和司法人員專業性等。
3.行政機關子系統。此監督又叫內部監督,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此系統包含以下因素:內部監督積極性、審計部門穩定性、審計效果和控告檢舉受理效果等。
4.政黨子系統。政黨監督是指政黨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的監察與督導,政黨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參政黨的監督。包含以下因素:政黨制度完善性、民主黨派使命感、思想建設和黨的內部結構建設等。
5.社會子系統。社會的行政監督包括各種社會力量,如社會組織和公民輿論。此系統所包含的因素包括:公民參與意愿、社會發展水平、公民關注度、媒體作用力和媒體發育程度等。
6.受監督客體子系統。行政監督的客體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包含的因素有:公務員管理、公務員行政道德水平、公務員專業能力、公務員組織滿意度、政府公信力、政府公眾滿意度、政府信息公開程度、政府輿情處理能力和政府信息風險等。
三、行政監督系統SD因果關系圖的構建及其分析
(一)關系圖
根據以上分析,在Vensim軟件上建立行政監督系統的SD關系圖。
(二)關系圖分析
根據系統動力學理論,系統是兩個及兩個以上有著相互聯系的要素組成的,履行各自的功能從而達到特定目的的有機綜合體。在系統分析中,如果兩個要素之間的變化是同一方向,我們稱之為正因果鏈;如果關系變化是反方向的,我們說兩個要素之間是負因果鏈⑤。在上示因果關系圖中,發現任何一個監督主體的正向作用都能對整個行政監督系統產生積極作用。例如,監督客體這一條反饋鏈,公務員管理的加強提高了公務員的專業能力和行政道德水平,其在工作崗位上的為人處世更加得心應手,有助于提高其組織滿意度。當一個公務員愿意盡心盡力為組織和公民服務時,公民對政府的整體滿意度也會隨之提升。
在整個因果關系圖中,有兩個較為引人關注的負因果環節,分別是“政府信息公開程度一媒體作用力”和“政府信息風險一政府信息公開程度”。對其進行簡要分析。“政府信息公開程度一媒體作用力”是一個相對概念,政府信息公開力度的加大使得公民和社會獲得了信息的主動權,不再大規模地依賴于新聞媒體的報道,相對而言,媒體對于事件的作用力就減少了?!罢畔L險一政府信息公開程度,表明政府并不會無節制地公開信息,如果信息風險增加,那么政府公開信息的意愿就減弱.信息公開程度就降低了⑥。
同時,發現行政監督系統的完善性不斷增加時,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也不斷增加,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與行政監督系統的完善性密不可分。同時,行政監督體系建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賴于行政管理整體工作的改進,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進為行政監督體系建設了良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動力,也為行政監督體系改革指引方向。
另外,行政監督系統是一個涉及到多個監督主體的復雜系統,任何一個主體的作用都不應該被忽視。以社會監督子系統為例,通過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加強與公眾的交流、完善新聞媒介體系等措施來增加公民監督作用率和新聞媒體監督作用率發現社會監督有效性的提升使得行政監督系統的完善性明顯隨之增加。但是提升社會監督的有效性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來實現,政府在這過程中還要克服信息風險,當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和完善之后,社會監督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其對行政監督系統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
四、結語
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在加快建設的步伐中愈加邁向現代化,在迸發出巨大潛力的同時也隱藏著許多薄弱點。行政監督體系是一個系統,為了完善我國行政監督體系,維護公共利益,必須綜合考慮各監督主體和客體的實際情況,建立有機、能動的行政監督系統。
其一,建立行政監督主體協同機制,規范和明確各監督主體的職能、權限,完善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協同關系,建立行政監督協同平臺或者建立一個專門的行政監督權威機構,并賦予其較獨立的權利來對各個主體的監督進行協調統一和綜合指導;
其二,完善行政監督法律體系,加快監督立法工作,對于具體事務和行政人員行為的具體法律要加緊制定,修補監督“盲區”⑦,各監督主體必須根據法定權限、程序和精神進行行政監督,避免越權,嚴格執行行政訴訟結果和司法審判結果,同時也要兼顧公平,防止尋租等破壞行政監督效果的行為發生;
其三,重視行政隊伍自身建設,謹防職能混亂造成的監督乏力和崗位交叉重疊導致的監督低效,在保證國家社會絕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對外開放政府信息,對于政府公務員的選拔和培訓,要嚴格按照“道德+專業能力”雙重標準,擺脫“裙帶關系”束縛⑧:
其四,健全公民及輿論監督機制,通過宣傳教育和思想建設工作增強其“不公揭露者”和“主人翁”意識,明確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權的同時規范其行為,謹防為了賺取流量和博取關注進行的虛假報道,開展以互聯網監督為重點的輿論監督,使行政監督各主體可以通過電子信箱、留言板、網絡民意調查和論壇等方法發表看法和建議,推行公民評議制度,加強公民對干部的監督,政府在進行決策時,也要將行政決過程和結果及時地向社會和公眾公布,要重視群眾意見收集并進行反思。
完善我國行政監督體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這一過程中,既有挑戰也有機遇,身處行政監督系統中的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組織、公民和媒體以及政府及其公務員本身,都應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為共建更完善的行政監督體系出一份力。
注釋:
①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37 349.
②侯志山,侯志光,行政監督與制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08.
③蔡林慧.試論中國行政監督機制的困境與對策[J].政治學研究,2012 (05):18-22.
④尤光付.我國縣級政府行政監督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國行政管理,2010(03):89-92.
⑤陶在樸,系統動力學入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10):15- 19.
⑥湯志偉,趙生輝,政府信息公開機制的系統動力學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 (S1):174-177.
⑦廖原著.法治視野下行政內部監督研究[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 (04):321-337.
⑧黃瀟銳,才智,我國行政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價值工程,2018 (09):180.
作者簡介:陳美佳,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