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錦 張燕萍 黃紹菲
【摘要】為了緩解ICU晚夜班護理人員工作的負荷量,如何在推行原本的輪科制度的同時,將ICU內護士的晚夜班數目減少。
【關鍵詞】輪科制度;減負模式;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1
ICU是危重患者和先進監護搶救設備集中的科室,是現 代尖端護理技術的體現[1]?;颊卟∏闆Q定了需要大量護理技術高超的人力資源,其中高頻次的晚夜班是護理管理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常規必要的輪科制度、培養護理人力資源需要一定的時間,ICU內護理人力資源缺乏,工作負荷重,用于每位患者的護理時間有限[2]。ICU輪科又加重晚夜班排班壓力,護士晚夜班超標。這不僅不能保證護理質量,而且還會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3]。如何在堅持原有輪科制度的前提下,持續減少ICU護士晚夜班數目,也不會增加其他科室護士的晚夜班負擔,同時不涉及雙方績效調整,還可以有效提升ICU護士對晚夜班的滿足感與降低職業疲倦感?
為此我院護理部提出并構建了在全院實施基于輪科體系下ICU護士晚夜班減負模式方案。
醫院ICU從2019年7月起實行基于輪科體系下的ICU護士的晚夜班減負模式,不僅緩解了ICU護士的晚夜班壓力,而且提高了全院護士對晚夜班的滿足感。
1 內 涵
“基于輪科制度的ICU晚夜班減負模式”的順利實施,必須具備兩個元素,一是堅持原本的輪科制度不變;二是只針對晚夜班。
2 構建與應用
(1)首先要構建模式體系,保證有足夠輪流上一個月晚夜班的人數,通常需要30人左右。這就要先搜集、統計近2~3年內由ICU輪科出去的護士名單,化人力資源外流為人力資源儲備庫。以P(晚)、N(夜)班為一輪,每個護士上滿一輪即可休息兩天,由下一位護士接著上,如此反復,確保ICU除節假日外,每天都有其他科室的護士支援P或N班。
(2)因為這些護士都是ICU輪科出去的,不需參加崗前培訓,就可以單獨進行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而且在ICU進行晚夜班支援任務的本周內,不需要再承擔現屬科室內的晚夜班任務,并按照其現有的職稱和年資享受ICU績效管理,稱其為“支援護士”。被支援的ICU護理團隊,總會有一名護士當天的晚夜班會被代替,則可以改派為二線或其它班,稱其為“受支援護士”。
(3)支援護士的晚夜班總數沒有增減。而受支援護士晚夜班總個數雖然會減少1~2個,也不會超出規定的計劃個數,只是把晚夜班數量任務重新組合分配,把ICU的晚夜班任務分擔了一部分給已經從ICU輪科的護士。對于ICU護士,還是能夠上滿醫院規定的晚夜班個數,滿足績效方案,因此ICU護士在保證績效同時減少了晚夜班負擔,也獲得更多休息時間。對于支援科室而言,將刺激其科室充分調動護理人力資源,進一步挖掘護理人力潛力,尤其是在促使年輕護士完成晚夜班數量任務上,有效地整合護理資源,激勵護士的工作熱情,激發護士的責任感和主動服務意識[4]。
3 結 果
該模式的構建立足于原輪科制度,巧妙地化解了以往因輪科制度導致ICU護理人力資源流失,將以往復雜的處理方式進行改革,借助輪科制度化困境為優勢,為ICU晚夜班持續減負增加力量,ICU護士總體的晚夜班數目會有所下降,反應在個體身上就是對ICU護士的身心關愛與職業滿足感的提升。
4 討 論
(1)首先要堅持護理的人力集中、指揮集中,護理部要站在全局的最高點對支援護士人力資源進行協調指揮,才能構建出整體框架。
(2)其次在實際運用中,受支援科室進行患者分配時,要注意特殊患者盡量避免讓“支援護士”進行護理、“支援護士”彼此交接班,因為支援護士畢竟是中途接管患者,對一些特殊患者的治療操作、心理護理等方面不能及時滿足工作需求。在實踐應用中,我們就發現了因為電子醫療系統的不斷更新或者引進新的醫療儀器、設備等諸多客觀因素,會導致“支援護士”在進行危重患者護理工作時會有護理不良事件危機的潛伏,盡量讓ICU本科室護士和支援科室護士相互滲透。特別是年輕護士由于本身在ICU工作的時間尚短,加之經驗不足,在進行支援時,應安排和高年資護士處于同一病房,避免出現護理差錯,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有利于低年資護士護理工作能力的培養[5]。
護理管理是一門專業,又是一門藝術[6]。如何改革創新護理管理更是門大學問,不僅是對于ICU,緩解特殊科室的晚夜班壓力和護理人力資源的外流是每個醫院護理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實踐中繼續摸索出適合醫院護理隊伍發展的創新管理模式[7]。
參考文獻
[1] 李 平,馮 鳳.ICU潛在的護理安全問題及防范措施[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0):62-63.
[2] 程 蕾.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認知與實踐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廣東?。耗戏结t科大學,2012.
[3] 常永紅,畢玉美,鄧亞玲,等.分層管理在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95-797.
[4] 楊秀菊.護士分層管理的實踐及體會[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8):884—886.
[5] 王艷芳.層級管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16—17.
[6] 何本花,范宜文.談現代護理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2(1):27.
[7] 張 欣,趙美燕,張 杰.護理團隊人才繼任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1):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