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花
摘?要:我認為作文是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生活的統一體,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下面,我將從感受生活、多種感官綜合利用等方面出發,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
關鍵詞:感受生活;小學生;作文水平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教師要善于以放為主,以扶為輔,認真評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讓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感受生活
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獨特的、敏銳的觸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發現美,進而去表現美,讓作文回歸生活,讓個性回歸作文。
(一)注意觀察
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興趣,訓練觀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學會用語言總結自己的觀察、探索的內容。學會在自然界中觀察動物,觀察大自然,在課上觀察科學實驗,在美術課上學生寫生、臨摹、制作各種小物品,設計喜歡的東西,既學會認識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繪物體形態、色彩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在體育課上學會觀察描繪把握動作,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小學生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熱愛生活,心中的話才會淌出源源清流。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對周圍的點點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觀察得越細致,描寫的事物越生動形象。有的同學提筆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來,一氣呵成,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勢,究其原因,便是在積累上下過功夫,材料儲備豐富。不少同學寫作苦于無言,只好“望題興嘆”,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說作文先觀察,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
(二)善于積累
積累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經驗的、知識上的、語言技能上的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在寫文章時把這種積累化為優美的文字。因此,有積累,才能表達,才能有感而發。那么,怎樣積累呢?
1.充實生活,豐富生活內容
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五彩繽紛的,作文要不斷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對此,義務教育大綱指出:“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同時,還指出:“課內和課外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其他學科中的觀察、參觀、操作、實踐等實踐活動,有的可以作為作文的內容。”因此,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閱讀有益書籍是有效地積累材料的方法。
2.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
首先,在平時要求學生準備積累本,指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搞搞摘抄,積累詞語;讀讀文章,找到“寫作的模樣”。其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積累感悟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指導寫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名言名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片段,積累課內外、國內外的優美詩文,積累文學文化知識等,并且經常在課上交流,不定期地對學生積累的內容進行檢查,了解學生積累、掌握的情況。
二、多種感官綜合利用
(一)要讓學生會說作文
要培養學生寫的能力,首先要強調說的能力,這是寫話的基礎。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得從小學一年級抓起,讓孩子們說熟悉的詞語,用喜歡的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要求一句話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達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語文教學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練習說一句簡單的話。學生說:“下課了,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投沙包。”“冬天越來越冷。”“樹葉越落越多。”然后再在這幾句基礎上加上別的修飾成分練習說幾句連貫的話,或者說自己的一件小事。讓學生充分體會說的樂趣。
(二)由說到寫,寫好日記
如果“說”是手段,“寫”才是目的。積累素材,由易到難,寫日記是提高小學作文的必經之路。要使學生能夠掌握、運用日記,學生形成寫日記的習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陶冶情操,還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1.持之以恒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運用日記這一文體,還需要我們老師在四至六年級,連續不斷,持之以恒地進行日記的訓練指導,使學生形成記日記的習慣,幫助學生鞏固運用所學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及記敘描寫的能力,并為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
2.循序漸進
一是在訓練中對學生記日記的數量要求達到循序漸進。對學生來說,只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記記日記,四年級時可規定每周每人至少寫三篇,老師要定期在一定時間收閱,形成慣例。二是在訓練記日記的內容上要循序漸進。因小學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都各不相同,因此,第一學段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把句子寫通順,第二學段的學生應把訓練的重點放在格式的規范和怎么記一件事情上,第三學段放在要有一定的條理上。這樣,使學生的日記訓練由低學段向高學段不斷地發展。
3.讀寫結合,以讀助寫
閱讀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輕聲讀和默讀領會理解課文內容,或者通過教材中的“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等內容,學習其中的寫作知識,在學習的基礎上將教材中零散的、片段的寫作知識系統化成整體知識,這樣有利于在作文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總之,學生寫作的過程是觀察、記憶、想象、邏輯、整合等能力的集中表現。教師應指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指導學生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玉榮.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
[2]蘇志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