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麗
摘要:新會計制度的頒布與實施,是國家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意在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完善財務管理體系,推動財務體制改革,從而做好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本文通過闡述新形勢下,新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分析現階段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現狀,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對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核算效率的同時,還要準確評估發展風險,以便其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將風險降到最低。我國財政部早在2017年就對新會計制度進行了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對于新會計制度的具體實施是從2019年開始的。新會計制度是對傳統制度的補充,其不僅豐富了會計核算內容,而且還提高了會計核算的信息化水平。新時期下行政事業單位要深入解讀新會計制度,促進會計核算制度的更新,科學評估相關單位的發展風險,在關鍵時刻為其拉響警鐘。
一、新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會計核算模式的變化
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促進我國會計行業由傳統向現代過渡、會計核算模式從單一向雙重模式過渡,是經濟發展與時代進步融合的綜合體現。傳統會計核算以人工作業為主,存在錯記、漏記的情況,且信息變更難。新會計制度的出現革除了這種弊端,提升了會計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了一體化管理。新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了財會與預算會計之間的關系,要求兩者適度銜接,旨在同一經濟業務需要進行兩種處理,但兩者也要保持一定獨立性。新會計制度下,會計核算呈現兩種發展態勢,即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結合、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相結合。
(二)會計核算科目的變化
新會計制度下,會計核算科目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不僅項目增多,而且內容也更加精細,其中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兩種會計核算模式。傳統財會核算包括基本資金、事業單位負債、凈收入總值、總收入值等項目核算,預算會計包括對單位各個項目收支的總體預算和結余整理等。新會計制度下,兩種核算模式內容增加,前者增加了承辦各種業務活動產生的費用、一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非直接(無形)資產攤銷費用、供多人使用的公共設施折舊費用、其他費用等多項核算內容,要求相關人員要根據不同種類項目進行有針對性地核算;后者增加了其他可能涉及到的行業的費用,如教育、醫療等行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會計核算內容適用范圍的變化
將新舊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對比可知,舊式管理制度更加適用于國有事業單位,對于其他事業單位來說略顯不足。但新會計核算制度革除了這種弊端,其針對任何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均有重要作用。新會計制度改變了舊制度中會計核算范圍模糊的弊端,且對其范圍做出了明確界定,在傳統核算內容上增加了基本建設投資的相關內容。新會計制度提出了會計核算六要素,即資產、負債、收入、所有者權益、費用及利潤,且每個要素之間無權益交叉。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在傳統制度上增加了具體預算與政府分類收支項目,同時還從一定程度上細化了核算分工,特別是預算支出、項目組其他方面的支出。基本支出內容中將日常公用與人員經費分離,單獨核算。此外,新會計制度還對"三公"經費處理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相關部門進行單獨核算,同時還要加強監管力度。
二、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加大了對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視力度,力求通過核算工作優化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新會計制度的出現給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帶來眾多挑戰,如何應用新制度的優勢提高單位的綜合競爭力成為其發展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目前來看,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三個問題,第一,會計核算管理力度不足,核算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第二,部分核算人員未分析新舊制度在報表中的區別,還是采用舊的報表方式,不能有效銜接新舊賬目,存在賬目交叉的情況;第三,會計核算制度不完善,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將新制度作為會計核算的根本要求,摒棄了舊制度,不注重新舊制度的過渡,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兩種制度的矛盾。
三、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策略
(一)加大會計核算管理力度,打造高素質核算團隊
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大會計核算管理力度,保障會計核算工作順利進行。新會計制度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從業人員了解權責發生制、雙報告、收益法等在原先基礎上有變更的內容,能夠應用新會計制度解決時間問題,避免權益糾紛。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還要改變以往的培訓方式,可邀請專家給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也可開展專題講座,為了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可將相關人員的培訓成果與其工資掛鉤。其次,單位要提升會計核算人員的選拔門檻,嚴禁沒有專業資格證的人員從事相關工作。與此同時,單位還要加大對核算人員的繼續教育,以新會計制度為標準,更新核算人員的知識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核算,提高核算效率,同時還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核算團隊,促進會計核算工作順利進行。最后,行政事業單位要革故鼎新,創新會計核算管理方式,可借鑒其他單位優質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的財務管理現狀及核算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核算管理制度。在管理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要考慮到自身的特殊性,避免“抄襲式”管理,要有自身的管理特色。在此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要準確定位自身財務管理性質,合理選擇投資與資金等核算工作方法,根據項目所屬機關的特殊性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例如,對于一些具有社會性服務性質的核算項目,會計核算要體現公益性,嚴格遵守新會計制度,同時還要簡化財政補貼類項目流程,從根本上提高核算效率,減輕工作人員工作負擔。隨著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職能也在發生轉變,這就對相關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進一步降低財務管理風險,使經濟有條不紊地運行。相關單位要在傳統管理基礎上增加風險管理,如投資風險、風險核算等方面的管理,進一步降低財產損失。
(二)加大會計報表應用研究力度,發揮報表的有效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加大報表檢查力度,保障報表公開透明。與此同時,在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加大對會計報表的實踐研究力度,發揮其最大使用效果,降低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量,使整個核算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報表優化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相關部門要加大報表檢查力度,使其向有關部門公開,使多個部門共同監督管理,進一步提升報表的準確性。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定期公開報表,鼓勵社會群眾參與到相關管理中,了解單位的資產、負債狀況,進而為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獻計獻策。第二,報表管理人員要革除舊式思想,按照新會計制度相關標準進行管理,發揮報表的有效作用,提高會計核算效率。此外,在報表處理過程中,會計人員要格外細心,要著重分析新舊制度在報表中的區別,在結算清之前報表的基礎上做新的報表。在新舊賬目銜接過程中,要將各個項目梳理清楚,避免出現賬目交叉。
(三)優化會計核算制度調整,使新舊制度有效銜接
新與舊是相對的,“新”是對“舊”的補充與完善。新會計制度的出現必然沖擊了舊制度,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調整會計核算制度,不斷推陳出新。相關單位要從自身的會計管理現狀入手,循序漸進地引進新制度,而不能將直接將新制度作為會計核算的根本要求,要使新舊制度緩慢過渡,有效銜接,從根本上減少兩種制度的矛盾。此外,行政事業單位要堅持“外制”與“內制”雙管齊下,同時還要協調“人治”與“機治”的關系。“外制”即新會計制度,在執行該制度時,要以法律為保護傘,使整個核算工作順利進行;“內制”沿襲了傳統管理,其是對傳統管理內容的豐富與調整,其管理范圍為單位內部,從內部牽制財務管理部門;“人治”主要指的是相關單位要加強人員管理,提高人員素質,為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保駕護航。人員管理要依據新會計制度規范進行,全面提高人才的工作能力;“機治”指的是應用信息技術助力會計核算工作,在新會計制度引導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基礎,加強對核算數據的處理,大大提高核算效率。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可借助信息技術建立數據庫,還可根據后續發展過程中財務現狀更改相關數據,保障其時效性。
四、結語
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模式、方式、范圍均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的制度必然會對舊制度產生沖擊,行政事業單位要權衡新舊制度之間的關系,使兩者緩慢過渡、有效銜接,發揮新制度的“指路”作用,促進會計核算制度的變革,同時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加快舊制度向新制度過渡的步伐。行政事業單位要深入解讀新會計制度,更新會計核算內容與方式,從根本上降低其發展風險。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還要落實人才培養,適當抬高人才的選拔門檻,擇優而錄,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會計核算團隊,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芳.新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影響及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8):48+45.
[2]陳少飛.新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影響及對策分析[J].經貿實踐,2017(9):218.
[3]魏冬梅.新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影響及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5):191-192.
[4]郝立曼.新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