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波
摘要: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國企改革以及稅收政策等陸續出臺,基于此背景下,國企改革需求愈發迫切,而財務管理對于國企生存發展存在直接影響,因此,此類企業有著較高的改革需求。本文主要基于深化改革背景下,對國企財務管理的轉型展開細化探討,其中,針對國企財務管理也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推動國企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財務管理;發展趨勢;轉型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發展速度大幅加快,國內社會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深化,國企為了實現更好的生存及發展,面臨巨大壓力,涉及問題也相對較多。站在國企角度,財務管理發揮作用極為關鍵,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存在顯著影響,由此,國企理應重視順應時代及當下的經濟發展潮流,積極推動財務管理轉型。
一、國企財務管理概述
財務管理,主要指以現代企業目標作為依據,開展的各項和營運資金、投資及利潤分配等相關的一系列管理活動。總的來講,國企財務管理具體作用涉及信用管理、績效考核、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等。其中一部分可劃分至管理型財務范圍,一部分屬于財務管理基本職能,屬于國企開展各項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托。其中,應關注的為,包括績效考核及信用管理在內的管理型財務管理職能,通常要依靠企業內部財務部門進行引導和執行,但多數時間內企業內銷售、計劃等部門也會存在一定牽扯,于個別企業內,也不能排除相關工作依靠其他部門引導執行等情況存在。
二、深化改革背景下國企財務管理轉型
(一)存在問題
1.人員素質及認識方面。其一,基于人員認識層面來講,近幾年經濟發展速度大幅增加,時代逐漸趨于復雜化,導致各國企在實踐經營期間,面臨壓力及財務風險大幅增加。此背景下,要求企業管理人員針對財務管理風險管控發揮關鍵作用,具有明確認識,并以此基礎,將財務預測及分析等方式與財務風險管控期間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但結合實際情況,現階段依舊存在很多企業管理人員針對財務風險管控的關鍵作用缺乏明確認知,不僅對相關工作的開展造成了阻礙性影響,無形中還加大了各類財務風險出現可能性[1]。其二,基于人員素質層面,結合現階段大部分國企實際狀況,很多財務管理人員涉及素質難以滿足工作需求的情況,對繁瑣、動態的市場難以實現有效把控及掌握,對國企財務管理及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存在不利影響。
2.信息化管理方面。時代發展對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影響,經濟發展為相關技術的發展也存在基礎奠基性意義,基于此背景下,很多信息化及科學技術取得了顯著發展和進步,對國企財務管理工作便捷性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信息化技術在財務管理系統內的融入及利用,既需要考量電算化核算,還要從監督管控層面,進行集成化財務信息的創設操作。由此,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現實狀況和設計標準,針對各類信息化技術展開合理化開發及優化更新等。
3.財務管理體制創設方面。現階段大部分國企,實際開展財務管理機制創設期間,涉及問題依舊較多,主要體現在,不依照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及形勢開展相關工作。部分企業設計的相關體制,具體的應用實踐多為5到10年,且期間缺乏進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導致相應財務管理機制,涉及明顯漏洞及實操價值較低等問題,為國企投資及建設等經濟活動的開展造成了較大不良影響,加大了經濟交易期間,出現各類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倘若無法實現有效控制,勢必會導致企業遭受較大損失。
(二)解決對策
1.積極優化人員認識及素質。對于上文論述有關國企財務人員針對財務管理的認知不足,以及素質難以滿足設計要求的問題,國企相關部門及人員應重視針對財務人員,組織和開展多元化的專業知識及管理技能培訓,以實現對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素質的優化。具體而言:其一,企業需要基于全社會范圍進行公開的人才招聘操作,經由改良和優化福利及薪酬待遇等相關制度的方式,吸收和引進大量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其二,通過轉崗、輪崗以及職稱評審等方式,于企業內部實現對財務人員培養及培訓的力度強化,進而促使內部各財務人員均能夠掌握充足的專業化管理知識及技能,對優化其綜合素質也存在積極影響,幫助企業創建一支可以和國企深化改革現實需求相符的學習型的專業化財務人員團隊。其三,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部門,還應注重積極探索和吸收一些新型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及方法,包括投入產出以及目標管理等方法,基于傳統單一的核算方式,向預算、分析型的財務管理方式轉變[2]。其四,國企還需要重視基于自身發展實際情況,針對涉及的各類問題展開細化分析,并將其作為起始點,通過新知識的融入,促使企業創新創造能力得到有效優化,實現對深化改革發展的有效推動。
2.重視創設信息管理系統。現階段,很多國企于信息管理相關技術的利用方面,涉及問題也相對較多,主要體現在庫存管理、公文信息以及合同管理等系統方面,且這些系統間本身并無過多聯系。不僅對物力及人力等資源的節約和科學應用起到積極影響,還會導致企業以實現集成化管理信息目標為目的,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受到較大限制性影響。
由此,國企在實際開展各環節信息化管理系統創設操作期間,應重視基于企業實際經營范疇及經營類型有效融合的條件下,擇選一些信息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信譽度較高的IT企業,將業務特征及管理目標作為考量,針對各管理程序及流程等開展整合及改良,以企業發展實際特點和情況為基礎,開展對應信息管理為系統的專屬定制操作。
3.積極完善財務管理體制。為實現各項財務風險管控操作實效性的良好發揮,理應重視積極開展各項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及優化操作。基于此,國企可基于如下幾方面加以考量:其一,針對財務預測及分析相關措施和技術等,展開有效應用,針對自身早期及現階段發展,以及國內外同行業實際情況等進行精細化的比對研究操作,確保所開展各環節全面預算操作質量,確保期間設計的各類防范措施均可發揮較高實效性,以實現對各類財務風險的高質量管控。其二,企業需要重視并積極開展資金的利用及管控相關操作,尤其是在涉及大額資金應用的情況下,勢必要經由集體研討分析,并確認簽字,才能夠進行項目啟動及運行相關操作。其三,針對資本市場內資金的運作,國企需要創設更為健全的配套機制,盡可能的擇選一些銀行中的可保障本金的理財產品,進行具體的投資操作,可對資金變化進行更好的把控,且更加安全。同時,對于維系和優化國有資產保值以及增值目標,以及大幅減少國有資本出現風險的幾率存在積極影響[3]。其四,國企需要重視強化自身的信息安全防控觀念,避免一些關鍵的財務信息及有關技術等,發生泄漏等問題。例如,針對郵箱、企業管理軟件的賬號安全維護,企業需要針對相關人員開展階段性的多元培訓操作,其中,不僅應重視針對企業內部資產開展有效自查,更需要重視基于技術層面上嚴格避免數據泄露等問題的產生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由對人員認識及素質、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相關問題進行的細化分析,明確了國企財務現狀,隨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包括優化人員素質及認識,積極完善財務管控機制等,為現階段國企財務管理實踐開展期間涉及問題提供合理建議和借鑒,以幫助國企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實現對自身發展的有效推動。
參考文獻:
[1]王榮麗.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以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為例[J].納稅,2020,14(7):31-33.
[2]察應國.基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產業創新研究,2019(12):124-125.
[3]廖靜英.“一帶一路”背景下國企集團境外投資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及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9(1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