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桂云
摘要:在新形勢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公益屬性日益突出。現如今,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高度重視,促使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投入有所增加。在行政事業單位不斷前進中,財務管理能力早已成為單位提高管理效率的關鍵條件。關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已被列上日程。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及資產管理為切入點,積極剖析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管理現狀,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助力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強化內部管理。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財務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具備公益性、非營利性特點,單位固定資產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投入,固定資產總量龐大、價值極高,固定資產是各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工作的基礎保障。為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尤為重要。
1.提升資產應用效率
創建系統性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總量及資產應用狀況進一步認知,進而有效調整與修正各部門資產不均勻、資產應用不到位的問題,為后期合理分配固定資產、合理使用固定資產奠定基礎,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水平。
2.保障資產增值保值
落實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能從根本上高效整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資產、內部財務,并對現有實物進行管理,從而達到保障賬面價值的目的,促使賬面價值與實物價值愈加符合。在這種狀況下,就能有效杜絕各種“機會主義事件”的發生,提高固定資產的安全性,為后期各種增值措施做好鋪墊。
3.全方位了解資產現況
在盤點固定資產動態時,可以及時發現固定資產存在的各種異常狀況,方便相關工作人員對其進行處理。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個人身上,從而有效優化制度,提高內部管理水準。此外,在管理固定資產之際,還能對單位相關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資產管理狀況進行更新,形成全面的固定資產盤點報告書,為單位各項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4.有利于正常開展工作
事業單位在工作過程中,難免都會需要應用各種機器、設備。基于此,有效管理固定資產,便可杜絕在工作過程中出現機器故障等狀況。定期盤點機器設備、檢查機器設備,便于及時有效預防各種設備故障的出現及維修設備,保障各項工作能正常開展。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
1.關于固定資產認知不準確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之際,并未真正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價值。在日常工作中,僅是反復操作固定資產出入庫管理項目,沒有真正依據固定資產現狀制定管理計劃,為后期資產管理及財務管理帶來消極影響。為此,若想固定資產管理能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中發揮正面效能,首要前提就是提高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認知。
2.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規范
當前大多行政事業單位在發展中,都未曾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設置專業機構或部門。一般來講,都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交由財務部門及后勤部門負責。由此一來,難免會增加資產管理工作的混亂性,一旦出現問題便不能真正責任到人,嚴重削弱固定資產管理的真實價值。另外,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固定資產層面,要求不夠明確,導致管理工作不夠規范。
3.固定資產核算方式落后
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固定資產之際,需做到賬、物、卡的高度一致。當固定資產投入使用過程,勢必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耗。為此,如果在管理固定資產使用狀況時,未通過折舊方式計算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難免會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登記內容嚴重偏離。此外,在固定資產開始轉讓后,如果未及時更新固定資產價值,也會出現賬物不符現象。
4.固定資產購置與使用存在問題
一般來講,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初制定預算計劃時,便會對購置固定資產有所計劃。換言之,每一項固定資產的購置,都在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方案內容內。然而,在實際采購固定資產之際,大多行政事業單位卻很少按照計劃內容進行采購,最終導致采購成本大大增加,與實際收益不成正比。甚至,有些固定資產購入后,并沒有真正投入使用過程,無形中嚴重浪費了固有資產,為單位帶來了不小的利益損傷。
三、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對策
1.加強思想上的認知
加強關于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固定資產的認知,是改善固定資產管理現狀的關鍵途徑。基于此,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者需充分認知固定資產對本單位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自己本就是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負責人,如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自己也要負相應的責任。同時,各單位應積極加強全體員工的思想培育,促使各層級員工都能意識到固定資產的重要意義。在使用固定資產之時,能更加愛護固定資產。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還可以定期舉行內部思想教育宣傳會議、制作員工宣傳手冊及下發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規章等方式,加深上下全體員工對固定資產管理的了解與認知。值得注意的一點,如果僅僅依靠思想意識的改變,還很難真正提高固定資產管理質量。為此,行政事業單位內負責資產管理的相關人員,應積極參與專業性培訓及思想教育活動,考取專業技能證書,以此促進思想能力與業務能力的共同提升,為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奉獻力量。通過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價值觀念,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資產索取及浪費問題。如果發現部分員工存在不合理使用固定資產的現狀,相關領導人需從精神層面對其進行教育,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價值觀,榮辱觀,進而深刻意識到固定資產對單位發展及個人發展的意義所在。最后,單位領導者還應定期教導員工養成“節約意識”,不隨意申請非必要物資,避免對固有資產造成閑置浪費。
2.全面優化管理工作過程
科學構建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嚴格規范固定資產管理內容,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與質量。基于此,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采取“分級管理模式”,并為財務人員賦予一定權利,請其嚴格監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需嚴格劃分內部管理機構職責,將職責與責任都落實到個人。為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制定工作手冊,并采取有效的“獎懲機制”促使各層級管理人員提升工作積極性,令其為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精力。另外,還需要創建科學有效的“管理與監督”機制,在審視原有制度的基礎上,對原有制度進行修改,以“固定資產效益最大化”為工作核心,建立長期的管理方案,保障固定資產預算、采購、維修、報廢等所有環節都有依據與保障。通過健康的管理行為,有利于促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良性循環。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能保證各項制度都能執行到位,行政事業單位則需要創建動態監管制度,以此監管各項固定資產的動態情況,從源頭上杜絕腐敗思想、腐敗行為。有力的監管機制,能避免固定資產使用權下放造成的各種不合理現象。通過創建監督機制,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授權與義務維持均衡水平。這就意味著,行政事業單位需創設專業監督部門,對固定資產應用狀況進行跟蹤審核,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出現,便要嚴懲到人。增強固定資產應用的透明度,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逐漸走上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道路,進而減少各種不必要風險的出現。
3.優化固定資產核算方式
采取適當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能將固定資產價值無限放大。為此,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固定資產過程中,首要前提就是選擇恰當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充分結合單位發展現狀,確保能得出準確的核算結果、科學的核算結果。不可否認,在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后,行政事業單位核算固定資產的方式更為豐富,固定資產核算結果的精準性也相應提升,這為行政事業單位展開各項財務決策提供了真實數據、可靠數據。除此之外,作為財務部門,還要肩負起固定資產管理的主導作用,保障每一筆核算記錄的準確性及財務報告的精準性,為單位領導者進一步了解固定資產狀況提供便利,及時規劃后續的固定資產預算方案。基于此,相關財務部門工作者需積極提高自身專業水準,定期對各財務人員進行教育與培訓,促使其了解最新法律法規,及時跟進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優化制度,淘汰不合格的核算方式,并及時找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盡可能實現“賬物”相符,促使相關固定資產財務報表能切真切實反映單位內部固定資產應用狀況、價值保留狀況,進而方便單位有效展開預算、分配物資。
4.合理購置使用固定資產
在管理固定資產工作過程中,購置固定資產、使用固定資產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如果要想合理購置固定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則需要在預算環節下功夫。明確單位所需購置固定資產的總量與規格,在實際采購中則需要嚴格參照預算方案進行購置。如果所購置資產有超預算現象,便需要通過“特殊申請”方式獲取認可。待申請通過后,再進行所需資產的購置。同時,當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所有工作人員都應參照說明書科學使用各項固定資產,并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檢查、維修,保障固定資產能長久運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行政事業單位在落實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時候,必須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理念認知,促進單位上下各層級員工都能從內心深處認可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并加大管理力度。創建科學的管理機構,確保合理購置固定資產、使用固定資產,以此減緩因失誤造成的資產流失、資產損害等風險。選擇恰到好處的核算方式,精準計算固定資產折舊價值,提升財務成本核算精準性。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既能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準,又能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機構發生變革,進而創造更多可觀效益。
參考文獻:
[1]胡齊軍.新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20(13):121+123.
[2]甄曰英.淺談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建
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12):5-6.
[3]羅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6):14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