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芹麗
【摘要】生態語文理念的提出和推廣是提升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在這一理念之下做好作業布置及批改工作則是確保語文作業能在實際教學體系中起到預期作用的關鍵。本文將首先針對研究生態語文作業布置及批改策略的必要性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對生態語文作業所能起到的作用進行分析,最后一部分則結合實例對具體的生態語文作業布置與批改策略做了研究。
【關鍵詞】生態語文;作業布置;批改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工作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更多關注,對于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來說,傳統教育模式中大量重復、乏味的語文作業不但不能促進作業發揮其自身作用,同時有可能導致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興趣大幅降低。在實際的批改過程中,大量教師只能針對學生在作業上所表現出的正確性進行批改,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這樣的作業批改方式之下,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認識很有可能局限于應試方面,無法在語文素養上得到有效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結合生態語文理念對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策略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將結合課本中的實例進行說明,以期為相關的語文教師及研究人員提供理論支持。
一、對生態語文的作業布置和批改策略進行研究的必要性
結合現有數據來看,80%的學生對語文課程并不感興趣,而語文作業設置不合理則是導致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結合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要求來說,作業并不只是課堂教學的附屬,通過完成作業、教師批改作業、學生反饋等過程,學生自身的知識運用能力、問題探索能力、反思能力等都應有所提升,但由于部分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將作業的布置和批改重視起來,作業總量過大、質量較低、以數量代替質量等現象屢禁不止。因此,對原有的作業布置及批改辦法進行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生態語文理念的影響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能確保語文作業的布置和批改都能達到“生態”的要求,進而保證小學學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本文針對生態語文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策略進行研究。
二、生態語文作業的作用
(一)生態語文作業的布置能有效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生態語文作業的布置應能滿足趣味性、層次性、實驗性、綜合性、開放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在這樣的作業布置模式之下,學生自然能從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同時,在生態語文理念的影響之下,學生將能很好地意識到作業并不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負擔,進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更具積極性,確保生態語文作業的布置能達到預期效果。
(二)生態語文作業批改方法的應用能有效提升個性化人才的培養效果
結合上文中的內容,生態語文作業批改策略的應用將能輔助小學語文教師迅速從單一的批改模式走向多元化的批改模式,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將能在作業批改過程中更好地關注到學生的多元化發展,而不是僅利用作業的正確性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判斷。通過這一作業批改模式的應用,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應用意識、利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生態語文作業布置及批改策略
(一)生態語文作業布置策略
1.生態語文作業設計應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確保作業的趣味性是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的主要途徑,而如果語文作業中包含大量的重復、抄寫等內容,學生的興趣自然會呈現出一定的下降趨勢。結合生態語文的特點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以下內容來確保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在針對《海倫·凱勒》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1)在對《海倫·凱勒》一課進行閱讀過程中,你對哪些句子有深刻感想?(2)欣賞一些名人對海倫·凱勒這一人物的評價,例如,馬克·吐溫曾說:“19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就是海倫·凱勒”。(3)嘗試用一兩句話對海倫·凱勒進行評價。(4)為海倫·凱勒撰寫頒獎詞。對上述作業內容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這些作業的實踐性都非常強,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需要深入參與到資料收集、自主探究等過程中去,進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對于作業(4)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來進行撰寫,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生態語文作業設計應注意層次性。同一班集體內的學生在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表現必然存在一定差異,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不加以區分,那么作業難度過高將導致部分后進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難度過低則將導致其余學生在語文素養上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針對這樣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作業超市來確保生態語文作業設計的層次性。以《學弈》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作業:(1)結合課文中的注釋,閱讀全文,理解文章大意。(2)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之上分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3)分析文中兩人在同一個老師的教導下學習效果全然不同的原因。(4)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做到專心致志,針對自身問題嘗試寫出改進辦法。對這些作業內容進行分析不難發現,作業(1)(2)主要是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分析的,而作業(3)(4)則需要學生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通過作業超市的設置,學生將能結合自身狀況和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選擇,進而在確保作業具備層次性的同時符合小學生的興趣點。
3.生態語文作業設計應重視實踐性。長期以來,語文課程都被錯誤地認為是一種主觀性較強、實踐性能較差的課程,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錯誤地將學習重點放在背誦、記憶等方面。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生態語文作業設計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性。以《懷念母親》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歌頌母愛、歌頌祖國的名句名篇,并將其制作成卡片送給其他同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能通過動手實踐感受到語文學科的實用性。
(三)生態語文作業批改策略
對于生態語文作業的批改策略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應能通過多樣化的批改方式來實現作業批改的高效性。結合這樣的要求,教師首先應注重作業批改過程中人文性的體現,避免只對作業完成的正確性進行評價,多使用溫馨的語言以及靈活的圖案等來代替簡單的對號、錯號。另一方面,為了確保生態語文作業批改方式的多樣性,在針對開放性作業進行批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之間先展開互評,進而在此基礎上由教師進行總結。在這樣的批改模式之下,作業批改將不再是教師單獨的工作,學生也能有效地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進而在提升語文作業批改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以針對下圖中作業的批改為例,教師對學生應以鼓勵為主,并選擇完成度較好的作業在班級內進行展示,鼓勵小學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生態作業的完成及講評過程之中。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結合生態語文這一理念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策略進行了論述。上述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和教師批改作業的效率,促進作業作用的發揮,最終通過生態語文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在后續發展過程中,相關教研人員必須進一步針對生態語文這一理念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進行研究,確保生態語文的不斷發展及其在實際教學中的大范圍推進。
參考文獻:
[1]章林.生態作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路徑選擇[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16(10).
[2]荊海.生態課堂,生本教育——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設計[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4).
[3]戴少娟.用“減負增效型作業”優化語文學習生態[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3).
[4]杜晉榮.試探小學語文作業與生活的連接[J].教育觀察(中旬),2014(7).
[5]謝磊.建設生態課堂,還語文一抹綠色[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