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容
【摘要】沙水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之一,深受小班幼兒歡迎。但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缺乏生活和游戲經驗,因而我們發現小班幼兒在沙水游戲的開始階段,游戲的連續性不強,表現較多的是獨自游戲或平行游戲,合作性較低;練習性游戲較多,象征性和建構性游戲較少;受發展水平所限,游戲的內容仍然為單一內容,缺乏主題式的游戲。因此,創設適宜的沙水游戲場景,捕捉幼兒的興趣,豐富游戲內容、形式,適時介入,推動游戲發展,整合經驗,拓展游戲深廣維度,能有效促進小班幼兒沙水游戲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沙水游戲;小班幼兒;有效開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這就點明了幼兒的學習是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地建構自己的理解與認識。沙、水既是大自然的元素,也是幼兒游戲中最具創造空間的材料,幼兒園小班沙水游戲有效開展,是實現幼兒親近自然,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創設適宜的沙水游戲場景,促進小班幼兒沙水游戲的有效開展
一個布局科學且具有豐富、適宜游戲材料的游戲空間,能滿足幼兒不同的游戲需求,是幼兒有效開展游戲的重要保障。
(一)科學合理布局活動空間,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沙水游戲空間最主要的物質資源是沙和水,根據沙和水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游戲空間布局,能滿足幼兒游戲需要,激發游戲的興趣。在靠近水源的空間,通過輔助材料的投放,創設一個適合進行盛水、玩水和進行沙水實驗的游戲空間,主要投放水桶、水壺、量杯、瓶子、罐子、水車、PVC管、小彩球等材料;在離水源較遠的地方,通過投放鍋碗瓢盆、鏟子、篩子、運沙車、挖掘機、小動物模型和動物印模等輔助材料,創設沙水角色游戲空間。小班幼兒年齡較小,缺乏游戲經驗,沙水游戲空間的科學合理創設,讓他們更好地根據興趣選擇空間、材料游戲,激發其游戲的興趣。
(二)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引發幼兒有效的游戲行為
沙水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之一,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是幼兒有效進行沙水游戲的物質基礎。根據作用和性質,沙水游戲材料分常規類材料,角色類材料,建構類材料和科學實驗類材料,根據分類可提供以下材料引發幼兒有效的游戲行為:
有了豐富、適宜的材料,能滿足不同幼兒、不同游戲的需求。在沙水空間中,我們看到小班的孩子有的拿鏟子開心地把沙子裝到桶里,裝完小桶裝大桶;有的用挖掘機把沙子裝到運沙車上,然后開心地推著運沙車開始運沙游戲;有的拿著小水桶去裝水,不停地給小伙伴們送水;有的往動物模型里填沙,感受干沙和濕沙進行印模的不同;有的利用各種花花草草開始的種植游戲;有的用挖掘機、鏟子挖池塘養魚;有的把小彩球放到小河里,感受水的流動;有的拿了餐具在煮飯、做蛋糕,餐桌上擺的滿滿的等等,整個沙水游戲空間里都是幼兒開心而忙碌的小身影。
投放材料還會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進行更換和添置,保持沙水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
(三)有效使用材料,提高游戲質量
1.材料的科學放置,提高使用性
材料、工具或物品放置科學,便于幼兒取放,能提高幼兒對材料的使用,促進游戲的有效開展。首先,根據作用和性質,沙水游戲材料分常規工具類,角色類材料,建構類材料和科學實驗類材料,根據性質存放在不同的位置,科學實驗類和建構類材料存放在靠水源處,細化分類并貼上標記。車子按功能分類放置,鏟子按大小分類放置,篩子按購買的和自制的分類放置等,科學細化的分類放置便于幼兒取放,提高材料的使用效度,有利于幼兒游戲的開展。
2.廣泛使用材料,提高游戲質量
幼兒對游戲材料使用的狹隘性,嚴重影響游戲質量。小班幼兒由于游戲經驗的缺乏,在游戲中往往只會選擇自己知道的材料進行游戲,因此,幫助小班幼兒了解材料種類,熟悉材料位置,是提高游戲質量的前提。首先,在每次活動前組織幼兒觀察、了解材料的位置,活動后堅持鼓勵幼兒按標志分類整理,都是幫助幼兒熟悉材料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幼兒廣泛地、組合使用多種材料進行游戲,提高游戲質量。
二、捕捉興趣,豐富游戲內容、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幼兒對某種事物充滿興趣的時候,也是他們學習的最佳時機。因其游戲經驗和年齡特點,導致小班幼兒在沙水游戲空間中對鏟沙挖沙、裝水倒水、種植、烹煮、印模等的沙水游戲活動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沙水游戲中,要時刻關注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捕捉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出現的創意或閃光點,并適當地進行引導,不斷豐富游戲的內容和形式,能有效促進幼兒游戲的開展。
在游戲“池塘”中,發現有幼兒特別賣力地用鏟子和挖掘機挖沙,慢慢地坑越挖越大,越挖越深,他們一邊挖一邊開心地說:“這是池塘!”挖好后還往池塘里放了一條小魚。在這個游戲中,發現幼兒對挖池塘這以游戲很感興趣,但對池塘的認識不夠。于是,老師收集了很多關于池塘的圖片、視頻和學生們欣賞,引導他們了解池塘形狀的多樣性,池塘里養殖的動物和池塘的圍欄等。并引發幼兒進行思考:你想挖什么形狀的池塘?想在池塘里養些什么小動物?想怎樣保護好池塘里的小動物?……正是捕捉到幼兒的興趣,并加以啟發引導,第二次游戲時,有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到了挖池塘的游戲中。有的說要挖一個圓圓大大的池塘,有的說要在池塘里養魚、養烏龜,有的說要用小棍子、小彩球、小石頭把池塘圍起來,保護池塘保護小動物。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豐富相關材料資源,接下來的幾次游戲,幼兒都在挖池塘養動物,除了養魚、蝦、烏龜等,還大膽用小石頭、小棍子和小彩球等建起了池塘的圍欄。隨著游戲的進行,我們發現周圍多了很多池塘。捕捉幼兒的興趣,豐富游戲內容、形式和經驗,能促進幼兒游戲的游戲開展。
三、適時介入,推動游戲發展
游戲既能反映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也能促進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教師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分析,把握好介入的時機,才能有效推動幼兒游戲向更高水平發展。在小班幼兒的沙水游戲中,以下情況需要老師的適時介入:當幼兒尋求幫助時,只有教師能夠給予一定協助時;離開老師的介入,游戲無法開展或者開展無效時;幼兒間發生矛盾沖突無法自己解決時;游戲中,幼兒獨自一人,無所事事時;幼兒一直重復某種游戲不能得到更好發展時;幼兒準備放棄游戲時;游戲秩序混亂或出現安全隱患,幼兒無法處理時;能提高幼兒游戲興趣時;能促進游戲內容發展時;能提高幼兒某種能力時……不過,介入過早或者晚都不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和幼兒的發展。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一方面需通過創設游戲環境間接影響幼兒行為,激發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積極投入;另一方面,還要通過直接參與游戲過程,具體指導幼兒的游戲,引導其深入,不斷提高行為質量和活動水平,通過游戲這一形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游戲“種菜”開始了,有幼兒撿了很多小樹葉,并把小樹葉小心地插到沙地上,一邊插一邊說:“種菜啰!”他們種得很認真,可小樹葉小而不夠堅挺,種好后一會就倒在了沙地上,他們又重新把它一一扶起來,但還是會倒地上,多次重復種植都無法成功。老師看見了,于是說:“我也想種菜,我想種高一點、大一點的菜,哪里有呢?怎樣才可以好好保護我們的菜地,不讓小動物來傷害到我們的蔬菜呢?到時是炒著吃還是煮湯好呢?”幼兒在老師的言語啟發引導下,開始忙碌起來了。他們找來了蘆葦花當蔬菜,種好后還用小棍子沿著菜地插了一圈做圍欄,把小菜園圍了起來。周圍在提水的小朋友主動過來幫忙澆菜,認真地照顧著。最后,他們把蔬菜采摘了送給在做飯的小伙伴,小伙伴非常開心地開始煮菜,煮好后還主動邀請他們一起吃。
游戲中,老師的介入,讓不斷重復種植的單一游戲得以發展,同時使正在進行不同游戲的幼兒聯動起來,把簡單的種菜游戲拓展為主題性的游戲,種植、建構和烹飪聯動,游戲向更高層次發展。
四、整合經驗,拓展游戲深廣維度
幼兒園的教育是整合教育,它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游戲就是最具整合性特點的活動形式之一,沙水游戲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特點,沙水游戲材料涵括基本工具類材料、角色類材料、建構類材料和探索類材料,這都為在沙水游戲中進行整合教育提供了必然。因此,在開展沙水游戲中,本著整合的理念,鼓勵幼兒
操作、探索、感知和表達,不斷拓展沙水游戲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沙水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引導幼兒比較大沙鏟和小沙鏟挖鏟沙子那個快一點;用挖掘機挖洞洞快還是用鏟子挖好;用小水桶裝水和用瓶子裝水那個更方便等,通過嘗試、比較更好地認識和選取適合的工具材料。或用小手抓一抓、摸一摸干沙和濕沙的不同;嘗試比較干沙和濕沙在沙漏中那個流動快;用干沙和濕沙印一印,比一比,那種沙子印出的模型更容易成型等,通過不同的探究方式感知沙子的特性。活動中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活動后通過語言或圖表進行表征分享等,以促進幼兒語言和藝術的表達能力,提升幼兒感受美和樂意分享的良好品質。在沙水游戲中,巧妙整合,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同時讓幼兒的沙水游戲經驗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總之,在沙水游戲中,我們既要深入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創設適宜的游戲空間,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又要在游戲過程中善于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分析游戲行為和需要,適時介入,給予有效支持,同時以整合理念為指導,引導幼兒融會貫通,提升經驗,才能有效促進小班幼兒沙水游戲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霍力巖,孫薔薔,敖曉會.高寬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意)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