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靜


摘要 目的:探討妊娠晚期孕婦采用心理護理對改善睡眠質量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冠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婦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運用心理護理,比較2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將心理護理運用在妊娠晚期孕婦中,不僅可以減輕負面情緒,還能改善睡眠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睡眠質量;妊娠晚期;孕婦;心理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of pregnant women in late pregnancy.Methods:A total of 98 cases of late pregnancy pregnant wom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Results:The PSQI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meanwhil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not only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but also improve sleep quality,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Sleep quality; Late pregnancy; Pregnant women; Psychological care
中圖分類號:R473.71;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8.043
在妊娠晚期孕婦中,睡眠障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癥狀,以入睡困難、睡眠量不足以及睡眠質量差等為主要表現,不僅增加孕婦痛苦,還會影響胎兒健康[1]。有研究發現,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孕婦恢復體力,保持穩定的精神狀態,尤其是晚間的睡眠質量,往往會影響妊娠晚期孕婦的日間活動功能,并且與發生緊張焦慮、沮喪抑郁以及疲乏遲鈍等不良情緒有關,具有較大的危害性[2]。因此,本文對心理護理運用在妊娠晚期孕婦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冠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婦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中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9.4±8.1)歲;孕周30~39周,平均孕周(34.3±5.1)周;其中經產婦19例,初產婦30例。觀察組中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9.6±8.2)歲;孕周30~40周,平均孕周(34.5±5.3)周;其中經產婦17例,初產婦3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婦產科護理:1)健康教育。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產婦講解分娩的相關知識,使孕婦的焦慮、緊張情緒減輕;2)飲食指導。合理安排日常飲食,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礦物質、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并且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避免暴飲暴食,滿足機體營養需求;3)日常護理。妊娠28周后,每2周進行1次胎心監測,妊娠36周后,1次/周胎心監測,對于出現水腫的孕婦,要指導其進行熱敷和按摩。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上述護理的基礎上,再行心理護理:1)心理支持。加強與孕婦的交流和溝通,面帶微笑,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營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拉近與孕婦之間的距離,使孕婦信任感增強,并且耐心傾聽其主訴,評估其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幫助其排憂解難,改善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2)榜樣教育。多給產婦列舉一些成功的事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請一些已經分娩的產婦現身說法,給孕婦講解分娩流程,傳授分娩經驗,使孕婦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避免過度緊張或焦慮;3)音樂療法。在安靜的環境中,指導孕婦保持左側臥位,通過CD或電腦播放音樂,控制好音量,一般為40 dB,30 min/次,盡量選擇舒緩、柔美的曲目,比如仲夏夜之夢夜曲、海頓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肖邦小夜曲、關山月以及平湖秋月等;4)放松訓練。妊娠30周后,每周對孕婦進行1次放松訓練,即指導孕婦正確深呼吸、冥想等,充分放松全身,保持精神愉悅,使產婦睡眠質量提高。
1.3 觀察指標 運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孕婦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包括日間功能、催眠藥物、睡眠紊亂、睡眠時間、入睡時間以及睡眠質量等多個方面內容,得分與睡眠質量呈反比關系。同時,運用自制調查量表評價護理滿意度,有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3個等級可供選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PSQI評分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有文獻報道,在妊娠階段,產婦的失眠發生率較高,約為25% ~30%左右,尤其是妊娠晚期產婦,其發生率高達70%,往往存在入睡困難、睡眠不沉、睡眠時間短等情況,其原因可能與對胎兒擔憂、疼痛等因素有關[3]。也有研究發現,抑郁程度、強迫因子以及敵對因子與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呈正比關系,所以通過改善精神狀態,對提高孕婦睡眠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4]。在心理護理中,通過認知干預,可以使孕婦正確認識失眠癥狀,避免其過度恐慌或焦慮,并且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能夠使孕婦保持良好的心態,使心理的愉悅性提高[5]。同時,音樂療法能夠使孕婦充分放松全身,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減輕緊張、焦慮情緒,并且通過產婦現身說法,能夠使孕婦正視分娩過程,減少對疼痛、胎兒的擔憂,掌握分娩技巧,積極調整好心態,有助于保持愉悅的心情[6]。此外,定期對孕婦進行放松鍛煉,不僅可以使心理健康度提高,還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給予妊娠晚期孕婦心理護理,不僅可以糾正孕婦不良心態,改善睡眠質量,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有助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文青,楊梅鳳,楊華.心理護理干預用于妊娠晚期孕婦改善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9):1249-1251.
[2]李園園,吳保霞.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焦慮情緒、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改善作用[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2(5):84-85.
[3]張燕.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連續型電子期刊),2017,2(16):127-128.
[4]劉紅蓮,楊雪平,馬莉,等.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心身狀態、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改善作用[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2):334-336.
[5]崔林仙.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焦慮情緒、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4):251-252.
[6]張欣.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8):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