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瑾

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護理干預在手術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實施手術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將2組患者干預后的睡眠質量、不良情緒進行比較。結果:干預后,比較對照組,觀察組的睡眠質量評分高(P<0.05);較之對照組,觀察組的焦慮、抑郁評分低(P<0.05)。結論:給予實施手術的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繼而改善其睡眠狀態,有利于患者術后身體的康復。
關鍵詞 手術室;人性化護理;睡眠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8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The sleep quality and bad mood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P<0.05)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was lower(P<0.05)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group.Conclusion:The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lieve the bad mood and improve the sleep state of th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To recover.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Humanized nursing; Sleep quality
中圖分類號:R473.6;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8.065
手術作為一種外在的刺激條件,會間接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進而引發其生理、心理等產生一定的波動,對手術產生一定的影響,也不利于患者術前、術后的睡眠狀態,更加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以及術后身體的恢復[1]。有研究指出[2],給予實施手術的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而調整其睡眠質量,使得手術順利進行。本文就人性化護理干預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實施手術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7.33±2.17)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48.08±2.30)歲。將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的手術室干預,即給予患者術前訪視(告知患者手術的手術方式、麻醉方式等,指導患者演練術中體位擺放以及配合要點等,緩解其陌生、恐懼感)、術中護理以及術后的方式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1)組建人性化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且根據文獻資料、以往經驗、患者的臨床資料等,結合本科室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法。2)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a.環境護理,在手術室的走廊內粘貼溫馨標語,即歡迎、祝福、方向引導等,使患者感受到溫暖;在剖宮產手術間粘貼嬰兒的掛畫,準備粉紅色的拖鞋、棉被等,減輕產婦的緊張情緒;在患者入手術室之前,將溫度調整至22~25 ℃;為其準備保溫毯、溫液體等,避免引起生理性生命體征的波動;協助患者取手術體位時,詢問患者的感受,且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需求,避免神經、血管的損傷,更要避免壓瘡的發生。b.心理的舒適護理,小組成員熱情接待患者入手術室,主動為其介紹手術室的環境等,緩解其緊張情緒,在與患者交流時,注意說話的語氣、語調等,避免引起其不良情緒;在為患者進行任何操作時,需取得其同意后進行;不能將患者獨自留在手術間內;術后幫助患者擦干沾染的液體、血跡等,整理好其衣物、被褥等,護送患者回病房。3)術后睡眠指導,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止痛泵的用量,且協助患者擺放舒適體位,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適當地按摩、擦浴,幫助患者睡眠。
1.3 觀察指標 1)采用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對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判定[3],量表共計0~21分,包括睡眠效果、睡眠感受、睡眠可持續性,每項7分,得分與患者的睡眠質量呈正相關。2)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4],焦慮自評量中患者得分低于50分,代表其情緒正常,得分為50分及以上,則代表著患者有焦慮情緒,分數與焦慮情緒成反比;抑郁自評量表中,患者得分低于53分,代表情緒正常,得分為53分及以上,代表患者有抑郁情緒,且分數與抑郁情緒成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睡眠效果、睡眠感受、睡眠可持續性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析 干預后,觀察組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人性化護理是現代護理模式中較為新穎的護理模式,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注重其心理適應性,盡量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注重提高患者的舒適性,以便于患者盡快恢復身體健康[5-6]。
本文將人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實施手術的患者當中,患者本身因疾病的影響,加之對手術的擔心等,容易纏身恐懼、焦慮等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本文根據以往的經驗,加之文獻資料等,制定出一系列溫馨的護理措施,協助患者完成手術。文中先從環境進行改變,手術長廊中使用溫馨標語、路標指引,逐漸增加患者的心理適應性,患者到達手術室后,護理人員熱情接待,加之提前調整手術室溫度,為其做好保暖等措施,減輕患者生命體征等的波動,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護送患者回病房,給予其止痛泵的使用,并告知家屬溫水擦浴與按摩的手法,緩解患者的疼痛,促進其睡眠,故而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明顯,睡眠質量也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睡眠效果、睡眠感受、睡眠可持續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人性化護理干預是從患者的心理、生理等不同層面,均進行了周到的照顧,且在整個過程中實施了優質護理干預,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其護理依從性,進而提高配合程度,不僅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反之也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干預在手術室中有著較好的效果,不僅改善了患者的情緒狀態,也進一步增加了其心理適應性,保證了良好的睡眠。
參考文獻
[1]馬素蘭.人性化護理服務對重癥監護室患者臨床療效及康復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3):62-63.
[2]劉曉艷.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4(12):103,108.
[3]王海霞.人性化護理在外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20,7(9):146.
[4]崔冰.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中的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4):552-553.
[5]張煜.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11):1362-1364.
[6]洪敏,張彩霞,洪玲玲.人性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中護理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5):2669-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