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覃雪 賈秀麗 孫續祿 袁嘉雪
摘 要:目的調查研究高職學院學生口腔疾病與口腔保健情況。方法: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412例,進行書面調查。結果:調查顯示患有齲齒者72人,發病率為17.4%。齲病學生中,男性發病略高于女性,(P<0.05);平時吃甜食多者發病比例明顯增高,(P<0.05);在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方面,女學生知曉數明顯高于男生,(P<0.05);以上均具有統計學的差異性。結論:本組年齡段青年學生口腔疾病種類,查有牙體病,牙周病,牙齒缺失等,其中以齲齒最為多見。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沒有進行過正規的口腔健康檢查。對定期檢測口腔健康的意思也比較薄弱,都是有口腔病癥才找醫生。對口腔保健方法和口腔疾病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建議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力度,大力提高青年人群對預防口腔疾病的意識及行為。
關鍵詞:齲齒;牙周病;口腔保健知識;正畸
當前很多資料提示了,國內當代青年人的身體素質有所下降的問題。人的口腔處在一個重要的解剖生理位置上,它對攝取養料,防止病從口入,有著重要功能和關口作用,這對人體的健康,身體素質提高至關緊要。口腔健康是關系到人生一輩子的問題,應加強對它的調查和研究。但是,先前專科學術界的研究報道,以少兒的口腔衛生方面較多,對青年學生這個群體的研究缺乏。青年學生正處于一個身體發展的關鍵轉折時期,對于這些健康要素,值得我們提高認識,進一步關注研究。為了填補這個空缺,本文就在校的高職院校學生412例,進行口腔疾病和保健狀況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分析如下。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在校學生。均為國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三年制全脫產,學生來源于全國20多個省市,因此,有一定的層次代表性。
首先我們設計準備好調查表格。按照這次研究的重點內容,是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的現狀。從這個中心內容出發。我們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有:①被調查學生的年齡,性別,民族和出生地。② 口腔疾病情況:有無齲齒,數量及情況,是否喜歡甜食;③是否進行治牙補牙及次數;是否有牙齒缺失及修復情況;④有無門齒排列不整齊,是否進行過正畸治療,修復時的年齡是多少?⑤牙齒有無黃牙黑牙等顏色異常,是否做過潔牙等口腔診療;⑥是否出現過牙齦出血等牙周及粘膜病狀,到醫院作過處理診治嗎?⑦是否患過口腔潰瘍及處治情況;⑧每天口腔清潔保健,包括刷牙淑口等具體情況;⑨學習掌握口腔保健知識的途徑及理解程度,重視情況……等。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參加調查班級學生,發放本課題學生口腔健康及保健狀況調查表。介紹填表方法和注意事項,要求學生認真填寫,并準時交表。這次總共收回調查表格423份,選擇其中資料完整的412份進行分折研究,撰寫總結報道如下:
結果:
我們匯總調查資料,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去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資料中的計數采用頻數及百分比表示。分組的差異比較,采用X2檢驗,當統計結果P<0.05時,對比項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對比項中。412例學生中患有齲齒者72例(占17.4%),每人患齒數1--5顆。其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男性發病高于女性。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齲齒72例學生中,平時吃糖果甜食多的有54例,占75%,其余18例,占25%;喜歡甜食者發病比例明顯增高,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齲齒學生中,已經診治補牙的有46例,另有26例尚未作處理。
調查412例學生中,有缺齒人數26例,缺齒時間I一-11年。有黃牙等牙齒顏色異常人數18例。已作過口腔潔牙治療42人。有33人選填門齒排列不整齊,已作過正畸治療的有25人。
有27人訴說有過口腔牙齦出血。去過醫院診治有16人,其余未重視和處理過。患有有口腔潰瘍有9人,已經醫療處理9人。
所有參加調查的學生都有每天刷牙的習慣。其中每天刷牙一次的有57人,早晚各刷一次的有355人。每次刷牙的時間大于三分鐘有83人,不足三分鐘的有329人,差別具有統計學(P<0.05)。
知曉口腔保健知識的來源,我們設計了通過看電視、專業書刊雜志和網絡平臺。勾填看電視有169人,圖書館看雜志獲得17人,通過網絡平臺124人。勾填掌握口腔保健知識的有189人,其中男生81人,占42.85%,女生108人占57.14%,女生高于男生數量,統計學處理具明顯差異(P<0.05)。注意,剩下的大多數人都勾填了還需要學習。
本課題研究過程中,還結合我院五官科實訓教學 工作,對部分學生進行口腔保健調查。通過口腔疾病病史詢問,了解口腔疾病的發生情況,疾患種類及治療經過等,進行口腔科常規檢查,確認口腔的疾病的診斷和健康情況,對資料進行研究咨詢,結合實際指導學生,掌握對口腔衛生的防治注意事項及實用技能。
討論分折:
鑒于口腔解剖生理功能特點,加強保健及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青年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了解比較少,對口腔疾病的防治不夠重視。
齲齒的發生與飲食結構不良,口腔衛生差有明顯的關系。特別是不及時診治填充修復齲洞,會導致更多的口腔病,影響口腔健康。臨床上:齲齒的危害很大。口腔是一個多細菌的環境,細菌微生物共生,病原體種類繁多,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發病原因均來自細菌感染。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可以通過齲洞、外傷等所致的牙髓暴露進入牙髓組織,從而導致牙髓組織的病理改變,若進一步發展則會造成根尖周組織的炎癥,進而破壞牙周組織,引起諸多的癥狀致使牙齒松動脫落。除此以外,牙髓和牙周組織不僅在解剖結構上彼此相鄰,而且在功能上還可以相互影響,其中主要交通支是根尖孔、側支根管和牙本質小管,兩者的感染和病變可以相互影響,最終導致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發生。
本研究組齲齒發生率為17.4%,男性略高于女性,嗜甜食者易患。齲齒的發生原因存在遺傳困素,先前論文從醫學皮紋學探討預防措施有敘述。本病注重口腔衛生,飲食衛生和保健有一定預防效果。對于易患人群,特別應加強。比如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在刷牙的清潔措施方面,好多人是沒有做到位。要徹底清除牙齒上的附著的菌斑。刷牙時要從牙齒三維立體的角度,每個面都刷到。牙縫中間空白點可以加以牙線處理。生活中,一般人的刷牙時間太短,在一個部位應該連續多次的刷洗,保證時效,再配合牙膏的化學作用,殺菌除菌清潔。注意我們調查中講的,在刷牙時間上,每次超過三分鐘方可能有保證清潔的效果。發現齲齒之后,應該及時的到醫院口腔科診治,及時的治療修補,避免病變繼續擴大發展,最后造成病齒喪失功能,甚至不能保留。
本組有黃牙等牙齒顏色異常人數18例,發生比例不高,占4.3%。這與學生愛好愛衛生,有基本保健習慣有關。牙齒顏色異常的原因和口腔衛生差、牙結石和口服藥物反應等有關(如四環素牙)。在預防上,除了注重口腔衛生之外,定期的潔牙非常重要。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口腔疾病預防保健的要求,成年人應該每年有一次潔牙。本組僅有42人做過潔牙,距離相當遙遠,應該加強宣傳。
牙齦出血可以是牙周炎口腔疾病,也可因營養素缺乏,還可以由全身的血液性疾病引起的,不可大意,本組發生27例占6.6%,應該重視早診早治。口腔黏膜潰瘍可以導致劇烈疼痛,影響進食,進而影響人體營養的吸收和健康狀況。本研究課題有另外兩篇文章,專門介紹起診斷治療和預防。
義齒的功能很難趕上自已的牙齒。本組有牙缺失13例占3.2%,學生大多也不知道應及時配置義齒。因為缺齒時間長,兩邊的牙齒會歪倒,導致想配置時的修復的困難。青年學生已經是恆齒階段,所缺牙齒不會再換新生長。患病后還不及時修復,還會影響咀嚼食物功能,帶來穩痛不適等。
門齒排列不整齊的正畸問題,是青年學生們愛美族所關心的,可以在這個年齡段或早一點時間施行為好。有33人選填門齒排列不整齊美觀(占8%),已作過正畸治療的有25人。反應出當代年輕人的美學觀念。
位于口腔內的扁桃腺疾病可以影響免疫功能,并形成慢性炎癥病灶,導致經常傷風感冒。若患急性扁桃體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時,在這個年齡段,還易誘發細菌性心內膜炎,導致嚴重的心臟疾病。這些都應該引起青年學生的高度重視,不致因此導致全身嚴重疾病。
在最新的口腔疾病的病原學及危害方面,從病原體幽門螺旋菌的研究熱點來看,隨著有關幽門螺桿菌研究的不斷進展,人們發現它不僅與消化系統疾病相關聯,而且還可能與口腔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以及皮膚病等相關,在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口腔屬于消化道的一部分,是消化道的起始。人類的口腔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微生態環境,殘留在口腔內的食物遇到細菌而產生的酸使口腔內的值降低,因此牙菌斑周圍有較低的還原電位,此外口腔溫度一般維持在攝氏36.5度左右,這些條件的存在都有利于兼性厭氧菌的生長,口腔也就成為了幽門螺桿菌理想的定居環境。
自從1983年澳大利亞科學家Barry J.Marshall和J.Robin Warren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檢組織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以來,關于幽門螺桿菌的研究已引起了廣泛關注。近年來,幽門螺桿菌和口腔疾病的相關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相關研究也提示幽門螺桿菌可能和復發性口腔潰病、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存在相關性。這些新的研究成果也為口腔疾病的群體預防,治療,打開了一片新的窗口,因為我們的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據和途徑。阻斷和預防幽門螺旋菌的危害,我們的口腔保健和疾病預防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也將進一步顯示其必要性。
由于青年學生對口腔衛生保健重視不夠。所以大多數僅通過電視或雜書刊了解很少的知識。對口腔保健衛生的正確方法也知道甚少,比如堅持刷牙正規方式是清除牙齒菌斑的好方法,做到全方位刷牙,時間足夠。要使用含氟牙膏,選用軟硬適當的牙刷,全方位的清潔護理。有利于牙齒及牙周衛生健康。對本調查中所提及防護保健較差的重點人群,有好發齲病遺傳因素的人群,以及已有口腔疾病的青年。更應重點提醒加強防護措施。
總之,口腔疾病是一種常見疾病,但是大多數口腔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由于青年人對口腔保健知識了解比較少,預防不夠重視,往往導致口腔疾病發展到比較嚴重才進行治療,因此我們要加強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采取更多的形式,更多的途徑,有效地提高青年學生的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知曉率。要高質量地提高青年人對預防口腔疾病的行為能力及意識,保障身體健康,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職人才。
參考文獻
[1]Evidence for dental caries decline among children in an East European country(Hungary).Sz?ke J,Petersen P E.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00.
[2]姜涵等,《新疆醫科大學新生口腔保健知識和態度行為相關調查》。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
[3]口腔預防醫學發展的方向及探討[J].韓志武. 科技資訊.2007(32).
[4]預防口腔醫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卞金有主編,2003.
[5]大學生口腔健康認知及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姜紅,姜廣水. 中國公共衛生.2011(09).
[6]口腔預防醫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胡德渝,2012.
[7]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人民衛生出版社,齊小秋,2008.
[8]何志宏,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中國醫療美容,2015,5(0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