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要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良好的基礎。"新的課程標準在規劃教學內容與目標時突出了 "以人為本"的思想,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相統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的生活、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關鍵詞:英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的生活、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建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對課堂教學效果能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我一直在嘗試著尋找英語教學與心育培養的最佳結合點,以能實現既提高教學效率,又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雙重教育目標。
一、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師之愛是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一種最佳的營養劑。”教師熱愛尊重學生,對學生有信心和耐心,并賦以積極的引導,這樣學困生對教師產生充分的信任和深深的喜愛之情,他們才會端正學習態度,克服諸多心里壓抑,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努力參與到英語學習的活動中來。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學習心理。
二、積極調動,克服學生的厭學心理
要提高小學英語學困生的積極性,必須追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教學活動的高效性與趣味性緊密聯系,機械、枯燥的活動形式導致學困生更加不想學習英語;而沒有實效的趣味活動是決不可取。因此,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生動活潑、形式多變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有高度重視和充分考慮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多變性,學生才有可能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扎扎實實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才能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成正比。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學科的課堂參與度是最高的,因此教師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心理實驗證明,當學生處于快樂──興趣最佳情緒狀態時,最能發揮智能操作水平。這一點在語言教學上表現得極為明顯。小學英語教學是屬英語學習啟萌階段,應創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和語言氛圍,精心設置有利于差生參與的情景與活動,讓學生自由發揮。 我們知道如果在某種教學形式和方法上停留太久,學生就會厭倦。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好勝、好玩的心理特點和直觀多于抽象的認知特征,結合教材內容不斷改變的實情,教師要不斷更換教法使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和學習興趣。教學時可以用實物、圖片、幻燈、錄音機、簡筆畫等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游戲教學是英語課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使學困生充分調動起多種感官,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不同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獲取知識的興趣。在他們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都要抓住時機進行鼓勵和鞭策,調動其思考的積極性,只有所有的孩子都活躍了起來,整個課堂才會不斷升溫。同時在課堂上,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如在新授單詞之后,我叫個別同學操練時,先叫優等生回答;然后用開火車的形式讓學困生也跟著讀,一方面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體現一下自身價值,讓他們有成就感,使其充分體驗被表揚的喜悅,從而在英語學習上產生正遷移,樹立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三、服從學生心理特點,樹立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英語作為一門非母語學科,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出現錯誤是一種必然。如果就是在學生的言語實踐中逢錯必糾,只會導致學生產生交流畏懼:在交流是瞻前顧后地實行交流退縮、或戰戰兢兢地采取交流回避,談不上有心理安全感。實踐證明,學生能在言語實踐中消除口誤情況,把握糾錯的"度,還要注意糾誤的方式。1.不打斷學生的言語過程。2.聽學生表達時,教師不要帶有不滿的情緒,而應適時、適度用眼神和簡短的漢語加以鼓勵,給予正面評價。3.要特別注意對內向型的學生避免當眾糾錯,教師反復的批評指正會導致學生產生負評價恐懼,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實行自我糾錯相結合。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自己聽錄音、自己模仿錄音,培養學生的聽音、模仿能力,對模仿正確的予以形象化的鼓勵,如集體有節奏的拍手,紅星、實物獎勵等等,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認識、體會到正確的發音,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糾正的目的。
四、團體互助,讓體驗成功的快樂
馬斯洛所說:“處于和平、安全友愛環境中的孩子很容易發展,并容易懂得發展的過程。”如果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學生樂學向上,那么和諧的生生關系,更能形成一種積極的情感氛圍,使學生保持愉快且穩定的情緒。互助的方式既有利于協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調動群體的愉悅情緒,實行整體推進,又有利于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在英語教學中實行小組活動group ?work和同伴 pair ?work活動,有助于和諧心理環境的形成和鞏固。每節課設置不同的評比方法,在組與組之間開展競爭,用評分、獎勵的結果來暗示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綜上所述,我認為當今教師應用心創造一個輕松、幽默、和諧、生動的英語學習氣氛,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積極情感互動,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心理,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王篤勤:《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07月
[2]張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年10月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3年03月
作者簡介:
呂靜(1979.05出生—),女,吉林省靖宇縣人,畢業于吉林省東北師范大學,漢語言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