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華美
摘 要: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淀,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詩詞教學,重在讓學生發現詩詞之美。讓學生都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深切體會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詩詞;美
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放射著綺麗的光芒。是文學沃土中的一支奇葩,散發著迷人的馨香,魅力無窮。詩詞是甘甜的乳汁,哺育著中華兒女茁壯成長。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色彩斑斕,飄逸、渲染。一首詞,就是一首歌,抑揚頓挫,纏綿、縈繞。一首令,就是一支簫,令人沉醉。讓學生感受詩詞之美,品味詩詞之美,領悟詩詞之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一、讀,感受語言之美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是最美的語言。其語言之美,首先體現在語言的凝練上。《望湖樓醉書》短短28個字,卻把夏天由晴到急雨,由急雨到晴的短暫過程,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詩詞的語言美,不僅體現在詩人的煉字上,而且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得詩歌的語言有張力,富有韻律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詩句用“翻墨”和“跳珠”兩個詞形象地描摹了夏天急雨時的情景。躍然紙上,仿佛就在讀者的眼前。同時,修辭手法的運用,不斷地拓展著讀者想象的空間。又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短短幾十個字,把作者身邊的景,心中的情,表達得酣暢淋漓。節奏明快,韻律感十足。引領學生誦讀詩詞,通過集體讀、小組讀、個體讀到誦讀的層層遞進的讀,開展班級的詩歌接龍、詩詞朗誦會等活動,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讀詩詞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記憶詩詞,感悟詩詞,把握詩詞的節奏感和韻律,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把握能力和運用能力。詩歌的本質就是一種具有音律美的藝術語言,在學生心中播撒詩詞之美的種子,激發學生對語言學習和運用的興趣。
二、品,感受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國古代詩詞所追求的最高藝術標準,只有真正領略詩詞的意境,才能正真地理解詩詞的那種深邃的境界,那種優美的藝術魅力。一首首優美的詩詞,就像一幅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詩詞的意境或雄奇闊大,或蒼涼悲壯,或淡泊靜謐,或清新素雅。《山居秋暝》中寫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前面四句把秋天雨后的深山以及山中的松林、清泉、巖石、明月等景物描摹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猶如一幅鮮活的山水畫。又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短短的幾句詩,寫出了月光照射下薄霧迷蒙的江面顯得那樣的清凈寂寥。品詩詞,就是帶領學生想象的翅膀,翱翔在詩詞所展現出來的優美的畫卷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幅畫,一幅畫地將詩詞的意境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在秋高氣爽的夜晚,新雨過后的山間,空曠、幽靜,月光穿過松林皎潔、明麗,巖石上跳動的清泉石那么的歡快而富有活力。動靜交融,有大入微。詩詞的畫卷在學生腦海中生成,再生成,不斷的補充完善,逐漸地豐腴起來,并添加進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想象。這個過程,既是學生認識詩詞,理解詩詞含義的過程,更是學生不斷創作的過程。讓學生想象的空間無限放大,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在學生心中播撒詩詞意境之美的種子,讓孩子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成為新一代美德少年。
三、悟,感受情感之美
詩詞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情感賦予詩詞無限的生命。這種情感或豪邁,或幽怨,或歡躍,或寧靜。作者通過詩詞將自己復雜的內心情感展示在讀者面前,引起讀者的共鳴。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極大地豐富了讀者的內心世界。如《七律。長征》中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短短的兩句詩,把紅軍不怕長征的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如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簡單的情節,描繪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將最偉大的母愛濃縮在一個最簡單的畫面里。讓人反復回味最自然、最真切的親情之愛。喚醒學生心中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在詩詞教學中,引領學生不斷地去朗讀,去體會,去領悟,去把握詩詞之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世界,讓作者豐富的情感之美不斷地沖擊著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欣賞,去沉淀,從而將情感之美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之中,讓學生的情感也變得豐富起來。進而通過學生不斷的讀、品、悟,把握詩詞的主旨。
總之,我國的古典詩詞不僅體現了詩人的才情,更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生活中有美,詩詞中有美。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淀,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學習詩詞是學生近距離接觸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詩詞的教學,重在讓學生發現詩詞之美。讓學生都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深切體會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循序推進,引導學生體悟古詩詞的深度意境[J].王佳林. 華夏教師.2019(28).
[2]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J].聶紅梅. 內蒙古教育.2019(35).
[3]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六步法”[J].唐新華. 名師在線.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