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燃氣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燃氣行業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關鍵性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先導性、全局性的基礎性產業。城市燃氣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監管,我國政府部門出臺了許多政策以更好地引導和支持燃氣行業的發展,但我國燃氣行業監管在執行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我國燃氣行業監管政策的執行效果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執行我國燃氣行業監管的對策,以更好地監管城市燃氣行業。
關鍵詞:燃氣行業;政策執行
第1章 緒論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石能源,燃燒煤炭和石油排放的有害氣體氣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也加劇了全球變暖進程。為了加快“美麗中國”的建設進程,在燃氣行業方面,則應加大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推動天然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成天然氣替代進程,更好地推動城市燃氣行業的有序發展。
“城市燃氣行業是城市公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用事業是為城鎮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等提供生產生活必需品的普遍服務的行業”。中國城市燃氣業為封閉式非競爭性行業,大部分地區的燃氣公司都具有國營性質或者是國有控股企業。城市燃氣行業還具有區域性的自然壟斷特性,是一個相對典型的市場失靈領域。中國對城市燃氣行業采取壟斷經營模式,以國有企業的控股經營模式進行最直接的管理,政府不僅是壟斷經營者,而且是行業監管者,導致政企嚴重不分,財政負擔加重,內部效率低下,城市燃氣行業發展嚴重滯后。為促進城市燃氣行業的發展,自20 世紀 90 年代起,我國出臺了許多燃氣行業改革政策,如引入競爭機制,放松市場進入監管和進行價格機制改革等,但由于受到政府職能、監管機構、企業所有制以及社會、經濟、法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城市燃氣行業改革的力度仍然較小,監管政策的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為了進一步促進燃氣企業的發展,應當更加關注監管政策的執行問題,分析監管政策執行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措施,以確保監管政策目標的落實。
第2章 我國城市燃氣行業政府監管的執行問題
政府機構監管城市燃氣行業的主要內容包括市場準入監管、價格監管、質量監管以及市場結構監管,隨后將結合這四個方面,分析政府監管城市燃氣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市場準入監管
首先,由于燃氣行業具有自然壟斷性,政府對燃氣行業實施市場準入監管,特定區域內一般僅有一家公司進行燃氣管道的運營和使用,導致燃氣公司缺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激勵。其次,燃氣規劃滯后,某些地區燃氣發展規劃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對城市燃氣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缺乏清晰的認識,對特許經營權的審查不夠嚴格,嚴重影響燃氣基礎設施的建設。
2.2 價格監管
價格監管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為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城市燃氣定價1。目前我國天然氣的定價方式是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定價基礎上,各地區可進行一定范圍的自由浮動。從國家定價層面分析,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政府傾向于使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經濟,即在尚未對市場供求信息和燃氣生產成本進行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就憑借自身的工作經驗來制定燃氣基礎價格,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此外,允許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會為權力尋租留下隱患,燃氣公司為了企業利益最大化,會不斷游說地方政府抬高燃氣價格,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監管政策的執行。
2.3 燃氣使用質量監管
在燃氣輸送管網質量方面,第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新道路和建筑的施工工程極易對燃氣管道造成損害;第二,鋼質管道施工以及管道穿越馬路施工問題較為嚴重,導致燃氣管道承受的車輛荷載增加,易引發管道泄漏問題;第三,我國燃氣管道應急體系不夠完善,對燃氣危機的應急處理能力、預測能力還不足。
2.4市場結構監管
目前,我國采取以下模式優化燃氣行業的市場結構:
第一,垂直拆分模式,即分離行業內的自然壟斷性業務和可競爭性業務,并將競爭機制引入可競爭性業務。目前,我國對燃氣管網等自然壟斷業務實行政府監管,而對燃氣生產、銷售等可競爭性業務則放松市場準入監管,鼓勵市場競爭,盡可能發揮市場作用。但這種模式也具有明顯缺陷,壟斷并未真正消除,可能出現獨買和獨賣的雙重壟斷現象,并且在競爭領域中政府和市場發揮的作用也不足。
第二,合資合作經營模式,即引入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采取合資合作的方式共同從事燃氣的生產經營。我國燃氣行業中除了主管網建設需由政府或國企控股外,其他方面均對社會開放,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競爭,允許外商投資者和國內民營資本進入燃氣分銷行業。但我國還缺乏相關執行經驗,尚未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督運行機制,尚未建立相配套的政策體系,還需不斷探索更成功的合作模式。
第3章 燃氣行業監管政策有效執行的對策建議
3.1提高政策執行主體的監管積極性
首先,可通過引進行政問責制調動執行部門的能動性,執行部門必須接受來自上級部門以及司法部門的問責,解釋績效沒有達到預期要求的原因。其次,可通過引進績效考核制,將執行人員的工作績效與其職稱考核相關聯。最后,不斷建立健全社會監督制度,大力發揚新聞媒體、行業協會及城市居民對燃氣行業監管政策執行效果的監督。
3.2制定理想化的監管政策
制定理想化的監管政策,首先,應多方征求專家意見以及民眾意見,并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對政策執行方案進行對比和分析,抉擇出最佳的執行方案。其次,監管政策應與現實條件相符,與執行機關的執行能力和目標群體的接受能力相符,經過各項可行性的檢驗。最后,監管政策的目標應是明確合理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趨勢,符合目標群體對燃氣政策的期望。
3.3提升目標群體的配合度和認可度
燃氣行業監管政策的目標群體主要包括燃氣企業以及城市居民。在燃氣企業方面,首先,政府應適當放松對燃氣企業的直接管制,讓燃氣企業擁有更多決策自主權。其次,若政府制定的燃氣價格低于燃氣企業的平均成本,應對其進行適當的補貼,保障其生產積極性。在城市居民方面,首先,通過大眾傳媒向城市居民宣傳燃氣使用安全常識,提高其對燃氣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其次,向城市居民推廣能預防燃氣事故的安全裝置,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簡介:
徐毅,(1995年12月—),男,漢族,籍貫廣東,公共管理學碩士,華北電力大學。